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1页
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2页
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3页
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4页
区域经济学-郝寿义教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邓寿义(教授、博导)南开大学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目录、一、基本问题提出二、解决思路和方法三、基本观点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一、基本问题提出、一、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问题经济学对区域经济的研究,通常是以“均质空间”为逻辑前提, 主要是均质空间上的要素分布规律和探索经济主体的空间行为问题地理学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以“空间差异”为逻辑前提,主要分析非均质空间上的要素和经济活动的分布。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前提是“均质空间”还是“非均质空间”? 一、提出基本问题二、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问题。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学以区域理论为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区域规划问题及区域政

2、策问题等进行了更多的探讨。 但是,对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者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分析问题的需要来定义的。 地区、地区两个地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共识。 一、基本问题三、提出区位理论与区域理论的关系问题。 区域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础,但区域经济分析不能真正融入区域经济学,名副其实的基础。 目前大量的区域经济学文献对于如何处理区域理论与区域理论的关系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稳定理论研究残奥机制和研究结构。 一、提出基本问题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问题。 在目前的区域经济学分析中,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多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时间维度上”的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和“空间维度上

3、”的区域空间结构问题。 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问题,大多用宏观经济的增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来解释,而对于区域空间结构问题,大多用地理结构理论来解释。 那么,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有自己的理论吗?一、提出基本问题、五、区域经济主体问题。 经济学分析强调主体行为的分析,但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分析很少研究地区主体问题。 由于主体问题研究的缺乏,对现有区域经济理论的解释力不足。 其实,以区域为主体和以区域为主体的行为研究关系到区域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以区域为主体的行为理论更加强调区域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强调主体间的经济行为联系分析,应该成为区域经济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提出基本问题、六、区域管理问题

4、。 关于地区经济问题的解决,以前主要强调地区政策水平的分析。 其实,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区域为主体的空间自组织行为,这种空间自组织通常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 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这种市场机制可能会出现故障,市场故障会导致空间经济自组织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表现为空间故障。 这种空间障碍仅靠宏观地区政策是克服不了的。 解决这个需要区域协调机构。 区域治理是适应空间经济适应组织的自主协调机制。 因此,有必要研究区域治理问题。 二、解决思路和基本方法,融合参考经济学、地理学对空间问题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以空间均质和非均质的对立统一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从要素和要素的发表,构

5、建区域理论和区域理论统一的区域形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区域主体和主体行为二、解决思路和基本方法、三、基本观点、(一)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问题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始于要素和要素固有的分析,要素的空间分布呈现均质和非均质的有机统一。 元素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体现了集合和扩散规律。 对于区域经济的分析,强调要同时考虑要素的空间非均质分布和一定范围内的要素的相对均质分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分析地区经济问题。 三、基本观点: (二)经济区域形成从区域概念的重新定义开始,探讨非均质空间条件下的区域选择模型,分析区域主体行为导致的区域聚集问题,构建“经济功能区

6、域”概念,有效构建区域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的桥梁。 经济功能领域是同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块分布形成的空间领域。 经济区域是具有不同种类、不同等级、较强的自我组织能力、相对独立但高度开放的经济功能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网络特征的经济空间。 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的发展问题经济区域的发展本质:区域经济发展从要素发表和分工专业化开始,具体表现为:1.从时间维度上区域经济增长2 .从空间维度上空间结构的演变3 .从区域间关系上吸引辐射的相互作用三、基本观点(三) 经济区域发展问题经济区域发展的循环规律:一次循环和高级循环;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发展问题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协

7、调发展;一、区域间不平衡是常态,不同于区域协调问题。 区域间因素和因素发表的差异必然导致区域发展起点不平衡2 .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集聚机制的空间差异直接导致区域发展过程的不平衡3 .制约集聚机制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政策差异使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平衡总之,地区发展不平衡具有长期的、相对的特征,同时这种不平衡发展具有硬化和加强的趋势。 三、基本观点: (三)经济区域发展问题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区域协调是社会政治水平的区域间公平性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区域承载力的匹配问题。 由于地区间因素和因素发表的差异,必然导致地区发展起点不平衡的前者直接反映为地区间公平的问题,更多的应

8、通过相应的财政转移来解决。 后者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科学可持续发展方面实行。 因此,提出了“要素适合度”的概念,指出地区的发展应该慎重考虑“要素适合度”的问题,即一定地区应该接受什么样的要素。 三、基本观点,(三)经济区域发展问题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 .“要素适应度”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为国家当前“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推进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佐证。 在这里,我们特别指出的区域间失衡,不应该过分强调增长和发展的一贯性,而应该强调区域协调问题。 区域协调应着重于社会公平与人与环境的协调。 三、基本观点,(四)区域主体和区域自组织,一.根据研究确定的

9、原则,区域主体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区域主体还应包括区域协调组织(称为区域自组织)。2 .任何经济空间在制造商和居民的活动下,都存在着自我成长的演化组织机制,这种自我组织机制的本质是区域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形成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空间力市场的邻近效应、成本相关效应和拥挤效应。 3、空间组织机制分析在探索区域经济微观基础的同时认识到区域经济演化的微观机制区域经济自组织。 三、基本观点: (四)区域主体与区域自组织;四.如何将地方政府纳入空间分析框架问题,需要分析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政策、区域空间订划与空间自组织关系、区域一体化中区域协调组织的演化形成问题。 更

10、重要的是,将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融入空间经济研究,假设地方政府是以追求支配性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合理的人,考察作为地域主体的地方政府行为和空间自我组织的关系。 这种分析可以很好地说明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地区不协调恶性竞争现象。 三、基本观点,(四)区域主体和区域自我组织,5 .追求自身利益的区域地方政府行为必然形成基于行政区划的“地方政府经济区”。 空间经济自我组织形成的经济职能区受到这种行政区划下的“地方政府经济区”的制约,两者的矛盾随着经济的进化和组织程度的提高而日益激化。 将行政区划结合经济自组织的内在需要,使行政区政府与经济职能区政府的行为界限一致,是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职能区转变的有效

11、路径。 对区域主体和空间自组织的分析,一方面为研究区域不平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探索区域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同时为我国未来可能的区域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基本观点、(五)区域管理问题、(一)与其他研究不同,我们的研究在区域政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上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 当前区域经济学萩作的区域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相近,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完全属于需要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在此,从区域治理的角度考虑区域公共事务。 市场障碍表现为空间经济的自我组织在空间上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的空间障碍。 解决这个需要区域协调机构。 该协调机构主要有区域政府和区域治理两种形式。 三、基本观点、(五)区域管理问题、二.区域政府在区域一级设立一级政府,作为区域公共事务的应对途径。 这种应对公共事务的想法在地区层面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原因是经济区域的范围不稳定,即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的边界有可能发生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地区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存在不一致,地区政府很难有效处理地区问题,但是如果通过调整行政区域的边界来应对经济区域的变化,由于行政区域的调整不灵活,会产生问题。 三、基本观点、(五)区域管理问题、三.区域管理是指一个区域内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配置,通过这些制度配置,区域主体可以实现区域内部的集体行动。 制定区域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