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5-6.ppt_第1页
采油工程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5-6.ppt_第2页
采油工程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5-6.ppt_第3页
采油工程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5-6.ppt_第4页
采油工程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5-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其中,第五节 泵效计算与分析,油井日产液量 与泵的理论排量 的比值称为泵效,一、影响泵效的因素,根据深井泵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可把影响泵效的因素归结为三大方面,(一)地质因素,(二)设备因素,(三)工作方式的影响,(一)地质因素,1、油井出砂:砂子磨损、砂卡、砂埋,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气锁:由于气体在泵内的压缩和膨胀,使得吸入阀 无法打开而抽不出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锁”。,充满系数:是指上冲程吸入泵内的液体的体积 与活塞让出容积 之比,即,其值越高,泵效越高,定义:,可导出充满系数表达式为:,K为泵的余隙比;,R为泵内的气油比;,讨论:,要使R减小,增大沉没度 安装气锚,减小防冲距,增大

2、冲程,5、原油中含腐蚀性物质 如硫化物、酸性水,腐蚀泵的部件,引起漏失降低泵效。,3、油井结蜡 在泵的入口处及泵内极易结蜡,使油流进 泵阻力增大,影响泵效。,4、原油粘度高 油流进泵阻力大,降低泵的充满系数 抽油杆下行阻力大,影响泵的冲程。,(二)设备因素,1、活塞的有效冲程,载荷在上下冲程中,在杆柱和管柱间来回转移,从而引起杆柱和管柱伸长和缩短。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将减小活塞冲程,因而降低泵效。,(1)静载荷作用下的冲程损失及活塞有效冲程,转移载荷,上冲程中:抽油杆加载,油管卸载。,下冲程:开始时固定阀关闭。 抽油杆卸载,油管加载,*实际上,抽油杆和油管的伸缩是同时进行的。 冲程损失

3、: 由于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弹性伸缩使活 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的值。,活塞冲程 :,静冲程损失,光杆冲程有效率为:,值可根据虎可定律来计算:,多级抽油杆柱,以二级组合杆柱为例:,分析算式可以看出:冲程损失与转移载荷成正比,即泵径越大,活塞截面积越大,冲程损失越大。因此,并不是泵径越大,产量越高,冲程损失还与抽油杆柱长度成正比,抽油杆柱越长,冲程损失越大。,(2) 惯性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活塞冲程比只有静载荷作用时要增加 :,上死点:aA 最大,向下;PG 最大,向上,杆压缩, 多向上移动 ;,下死点:aA 最大,向上; PG 最大,向下,杆拉 长, 多向下移动 。,在静载荷和惯性载荷的共同作用下

4、,活塞冲程为:,* 惯性载荷增加sp ,同时Pmax增加,Pmin降低,杆受力条件变差。所以,不采用增加惯性载荷的方法增加sp ,即不采用快速抽油的方法。,习题1 某井下入56mm泵,抽油杆为二级杆组合,杆径22mm,长307.86米;杆径 19mm,长684.13米。油管73mm,原油密度857kg/m3,不含水。冲程2.1米,冲数9r/min,单井日产液量为28t/d。求: 泵效 (2)静冲程损失及其影响泵效的降低值 (3)惯性载荷引起的超行程及其影响泵效的增加值 习题2 某井油管73mm,下入44mm泵,泵挂深度1200米。抽油杆为二级杆组合,2219(0.40.6)。抽汲液体密度900

5、kg/m3。冲程2.1米,冲数9r/min,单井日产液量为20t/d。求: (1)泵效 (2)静冲程损失及其影响泵效的降低值 (3)惯性载荷引起的超行程及其影响泵效的增加值,2泵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的影响,例如球与球阀关闭不严,活塞与衬套间隙配合选择不适当等都会引起漏失影响泵效。,抽汲参数选择不合理也会降低泵效。例如参数太大,理论排量远远大于地层的供液能力,造成供液不足,液体充不满泵筒影响泵效。泵挂太深,使冲程损失过大降低泵效。,(三)工作方式的影响,二、提高泵效的措施,(二) 井筒方面的措施,1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加强注水,保持油层能量高,液面高。 2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一)地层方面的措

6、施,1. 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在保证泵的理论排量不变,即 、s、n的乘积不变,改变各个参数的大小时,泵效也改变,如果选用合理的参数,泵效可提高。,一般选用大冲程、小冲数、适当的泵径,3、 使用油管锚 使用油管锚将油管下端固定,则可消除油管变形,从而减小冲程损失。,2、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和合理的沉没度,下泵深度越小,冲程损失越小,泵效越高; 下泵深度越大即沉没度越大,沉没压力越高,气体影响越小。 使 乘积最大的,即是合理的下泵深度和合理的沉没度。,4、采用井下油气分离和井口放套管气装置减轻气体影响,1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效,2改善泵的材料提高泵效,3加强检泵作业质量防止漏失,(三)设备方面和管理方

7、面的措施,油井生产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使设备的抽油能力与油层的供油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油层潜力,并使设备在高效率下正常工作,以保证油井高产量高泵效生产。抽油机井的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油层生产能力及工作状况,分析是否已发挥了油层潜力,分析判断油层不正常工作的原因。 (2)了解设备能力及工作状况,分析设备是否适应油层生产能力,了解设备利用率,分析判断设备不正常工作的原因。 (3)分析检查措施效果。,第六节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与静液面相对应的井底压力,既是油层压力(静压),若井口压力为零时,静压与静液面的关系

8、为:,一、抽油机井液面测试与分析,(一)静液面、动液面及米采油指数,静液面:是关井后环形空间中的液面 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从井口到液面的距离 称为静液面深度,从油层中部到静液面的距离 称为静液 面高度。,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期间油套管环形空间的液面。,动液面高度 :油层中部到动液面的距离。,沉没度 :泵的吸入口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动液面深度 :井口到动液面的距离,井底流压与动液面的关系为:,油井的采油指数为:,令 ,则油井的流动方程可表达为:,式中 Q 油井产量,t /d; K 称为米采油指数,t /(dm)。 米采油指数 K 和采油指数 J 一样,也表示单位生产压差下的原油日产量,只是这

9、时的生产压差是用液柱高度差或液面深度差表示。,(二)液面位置的测量 原理:利用回声仪测量声波从井口传播到液面再返回到井口所用的时间t,再求出声波在环形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则液面深度为:,为了求出声波在环形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在距离井口一定深度 处安装音标。,液面深度,用双频回声仪测得的液面曲线。,在这种液面曲线上量取10个油管接箍反射波之间的纸带长度作为 ,量取从井口波到液面波之间的纸带长度作为t,以10根油管的长度作为 , 也可求出液面深度为,在测动液面时如果井口的套压不等于零,则测得的动液面不能真实地反映井底流压,要用折算动液面,即将套压不等于零时的动液面,依据流压相等的原理折算成套压等于零时

10、的动液面。设折算动液面深度为 由于,则可求得折算动液面深度为:,二、地面示功图分析,示功图:载荷随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地面示功图:悬点载荷随悬点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横坐标:悬点位移。图上冲程与实际冲程之比值称为减程比,纵坐标:悬点载荷。每毫米纵坐标表示的载荷称为力比。,实测示功图:在悬点处测得的示功图。,理论示功图:悬点静载荷随悬点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分析实测示功图的步骤为:,(3)结合油井产量,原油粘度等生产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实测示功图来判断泵的工作状况。,(1)在实测示功图上绘制理论示功图,并将实 测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对比分析;,(2)与典型示功图对比分析;,(一)理论示功图,AB为加

11、载线,理论示功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BC段为上静载线,CD段为卸载线,DA段为下静载线,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上冲程,游动阀,固定阀,A: 下死点,静载Wr , 开 关, 关。,AB:加载线,加载过程, 关, 关。,B: 加载完毕, 关, 关 开。,BC:吸入过程,BC=Sp, 关, 开。,C: 上死点,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下冲程,游动阀,固定阀,静载荷作用的理论示功图为一平行四边形。,(1)计算静载荷 、 、和冲程损失 。 (2)计算上、下静载荷线的高度。,(3)计算冲程损失和活塞冲 程的图上长度。,(4)画出坐标轴和平行四边 形ABCD。,理论示功图的绘制,例题:某

12、井下泵深度900m,下入56mm泵,抽油杆杆径19mm。油管73mm,抽汲液体密度934kg/m3。冲程1.8米,冲数8r/min。力比810N/mm,减程比1/45。绘制理论示功图。,作业:某井下泵深度1600m,下入44mm泵,抽油杆为二级组合杆 2219(0.40.6)。油管73mm,抽汲液体密度900kg/m3。冲程3米,冲数8r/min。力比810N/mm,减程比1/45。绘制理论示功图。,(二)典型示功图分析,典型示功图:是指某一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1、 气体影响下的示功图,呈 现 明 显 的 “刀 把 ”形。,原因: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残

13、存一定数量的溶解气 上冲程开始后泵内的压力因气体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吸入阀打开滞后(B点)、加载缓慢。 下冲程由于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排出阀打开滞后(D点),因此使得卸载变得缓慢(CD)。,气体影响的示功图的特 征是卸载线光滑向下凹。,2、供液不足充不满的示功图,示功图的特点是下冲程开始后悬点不卸载,只有当活塞碰到液面时悬点几乎是垂直急剧卸载。卸载线下凹有拐点。由于活塞撞击液面产生的冲击载荷引起抽油杆柱的振动载荷,出现起伏不定的波浪线,,措施:加深泵挂;采用合理的抽汲参数;调整对应注水井的注水量;采取压裂酸化措施;采取间歇抽油方式等。,3、 漏失影响下的示功图,(1)排出部分漏

14、失,排出部分密封不严,活塞与衬套间隙失,使活塞上部液体漏到活塞下部的工作筒内。所以悬点载荷不能及时上升到最大值(由B B),使加载缓慢。,1)上前半冲程 :,特点:加载缓慢,卸载提前; 左下角尖,右上角园。,2)上后半冲程:活塞上行速度减慢,在 (C点),又出现了漏失液体的“顶托”作用,使悬点负荷提前卸载,到上死点时,悬点载荷已降至C点。,3)当漏失量很大时,由于漏失液体对活塞的“顶托”作用很大,上冲程载荷远低于最大载荷AC,使吸入阀始终关闭,泵排量为0。,(2)吸入部分漏失,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阀漏失使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高,延缓了卸载过程,同时,使排出阀不能及时打开。吸入部分漏失造成排出阀

15、打开滞后(DD)和提前关闭(AA),活塞的有效排出冲程:,吸入部分漏失严重,特点:卸载缓慢,提前加载; 右上角尖,左下角园。,吸入和排出部分双漏失的示功图,当吸入部分和排出部分都漏失时,示功图是两种漏失示功图的组合,示功图呈近似的椭圆形。,(3)吸入部分和排出部分双漏失的示功图,喷势强、油稀带喷示功图,喷势弱、油稠带喷示功图,抽油杆断脱示功图,5、抽油杆柱断或脱扣的示功图 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抽油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示功图呈细长条形,其位置的高低取决于断脱点的位置,断脱点越靠上,示功图越靠下。,4、 连喷带抽的示功图,出砂井示功图,结蜡井示功图,活塞脱出泵筒示功图,防冲距过小活塞碰固定阀示功图,油井动态控制图,供液能力界限线,泵杆断脱漏失线,合理泵效界限线,最低自喷流压界限线,该区域的井流压较低,泵效低,表现供液能力不足,抽汲参数过大;,抽油泵失效不抽油,泵杆断脱或漏失,是管理做工作的重点对象;,井流压较低、泵效高,表明资料有问题,需核实,井流压高,泵效高,供液能力大于排液能力,是一个潜力区;,2、某井产液100td,回音标深度700m,记录纸上音标波为200mm,液面波为228mm,油压0.5MPa,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