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ppt_第1页
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ppt_第2页
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ppt_第3页
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ppt_第4页
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哮喘控制的长期维持治疗,内容提要,达到哮喘控制需要一定时间的治疗,达到哮喘控制后需要继续长期维持治疗,长期维持治疗中,应有效监测哮喘控制状况,GINA 2008: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GINA 2008 update. ,AIRAP2:近半数患者同时有多项哮喘指标未得到控制,AIRAP2 data, presentation in 2008ATS,患者(%),1.9%,49.4%,48.7%,0%,10%,20%,30%,40%,50%,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同时有3项的评估指标未控制,GOAL研究数据分析:使用单个指标会高估哮喘控制水平,Bateman E.

2、D. Journal of Asthma 2007; 44:667,真正的哮喘控制意味着控制所有的指标,GINA 2008的哮喘控制复合定义 无(2次/周)日间症状 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受限 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而憋醒 无(2次/周)需要缓解治疗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急性加重,GINA 2008 update. ,达到完全控制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哮喘控制稳定性,Bateman E.D. et al. Allergy 2008; 63: 932,达到完全控制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Bateman E.D. et al. Eur Respir J 2007;2

3、9:56-63.,Woolcock. ERS 2000,达到复合定义的哮喘控制需要一定时间的治疗,达到哮喘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Bateman et al, AJRCCM 2004; 170: 836,GINA指南指出,对大多数控制性药物而言,初始治疗后数日内即可出现症状的改善,但在34个月才能完全发挥效果 对于严重的或长期未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GINA 2008 update. ,内容提要,达到哮喘控制需要一定时间的治疗,达到哮喘控制后需要继续长期维持治疗,长期维持治疗中,应有效监测哮喘控制状况,长期维持控制策略,GINA 2008 update.

4、 ,评估 哮喘控制 水平,监测并维持 哮喘控制,治疗并达到 哮喘控制,Bateman E.D. ,et al.Allergy.2008;63:932,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绝大多数能维持哮喘控制,达到哮喘控制后,原剂量继续维持治疗至1年进一步改善多项指标,Bateman E.D. et al. J Asthma 2007; 44: 667673.,Bateman et al, AJRCCM 2004; 170: 836,达到哮喘控制后,原剂量继续维持治疗至1年,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最大可达分数= 7分,4.5,5.0,5.5,6.0,6.5,B/L,4,12,24

5、,36,48,52,4.0,AQLQ 评分,舒利迭,周数,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Lundback 3年研究,试验设计:治疗一年后,根据哮喘哮喘控制情况调整治疗,哮喘未控制,升级治疗: 舒利迭50/250g升级至50/500g 氟替卡松250g升级至500g 沙美特罗50g升级至舒利迭50/250g,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舒利迭治疗1年患者达到哮喘控制,大多数患者无需升级治疗,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

6、icine 2006;100:2,舒利迭治疗1年使更少患者发生2次急性加重,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舒利迭治疗1年改善AHR,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大多数患者舒利迭治疗3年持续改善哮喘控制和AHR,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维持治疗3年,大多数患者的AHR降低,其中1/3AHR消失*,内容提要,达到哮喘控制需要一定时间的治疗,达到哮喘控制后需要继续长期维持治疗,长期维持

7、治疗中,应有效监测哮喘控制状况,哮喘控制测试 (ACT),ACT分值意义, 2002, by QualityMetric Incorporated.Asthma Control Test is a trademark of QualityMetric Incorporated.US English version modified for use in UK,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 儿童评估部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 家长评估部分,C-ACT评分的使用,评分范围为 0-27 ,分数越高提示哮喘控制程度越好,ACT的意义,简易峰流速仪监测(PEF),峰流速值的具体评价,PE

8、F为个人最佳值80100% 日间变异率20 %,此为安全区 PEF为个人最佳值的6080%日间变异率为2030%,警告病人可能有哮喘发作 PEF为个人最佳值为60%以下,病人在安静时咳喘明显,不能活动,不能平卧,需立即加强治疗或就诊,危险(红区),警告(黄区),正常(绿区),峰流速仪的正确使用,1、确保指针指向零位(即L/MIN),2、握住峰流速仪时,手指不要遮住刻度及指针槽,不要挡住峰流速仪末端的孔,3、起立,深吸气,把风流速仪放入口中,并保持呈水平状。将嘴唇含住风流速仪的咬嘴,把紧闭。然后,尽您所能快速用力呼气,4、记下指针所指的刻度上的数字,5、将指针回复到位(即L/MIN),并将此过程

9、再重复做两次,共得到三个读数,将这三个读数中最高的一个数值记录在表格中,患者的随访时间,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初诊后24周回访 以后每13个月随访一次 出现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就诊 哮喘发作后2周 1个月内进行回访,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 2008,Vol.31,No.3,患者教育内容,通过长期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哮喘 避免触发、诱发因素方法;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 药物吸入装置及使用方法 自我监测:如何测定、记录、解释哮喘日记内容,症状评分,应用药物,PEF,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变化 哮喘先兆、哮喘发作征象和相应自我处理方法,如何及何时就医 哮喘防治药物知识 如何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判定控制水平,选择治疗 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March 2008,Vol.31,No.3,患者教育方式,初诊教育 随访教育和评价 集中教育 自学教育 网络教育(中国哮喘联盟网站) 互助学习 定点教育 调动全社会各阶层力量宣传普及哮喘防治知识,哮喘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 需要经常教育,反复强化, 不断更新,持之以恒,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Chin J Tu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