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7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案苏教版_第1页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7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案苏教版_第2页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7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案苏教版_第3页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7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案苏教版_第4页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7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7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习重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前延伸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30.6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0克。试问:(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分别为多少克?(K:39 Mn:55 O:16)课内探究导入新课: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本节课将要复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课堂探究探究一、知识脉络探究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利

2、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g。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

3、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4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例5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

4、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105.5第2次10m第3次101.2第4次101.2(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解:反馈训练1、某钙片的标签如右图所示,已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2)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小东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

5、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CaCO3+2HClCaCl2+H2OCO2,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东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物质的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反应前:烧杯+盐酸 22 g 22 g 22 g 22 g 10片钙片 8 g 8 g 8 g 8 g反应后:烧杯十剩余物 26.7 g 26.5 g 26.9 g 26.7g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2、向 盛有12.60g碳酸氢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5g硫酸溶液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2

6、00.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回答下列问题:(1)当碳酸氢钠与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的时间约为_。(2)反应后,所得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 t3、 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4.244.164.084.08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 。(2)样品氯酸钾的纯度是多

7、少?时间s020406080100120石灰水增加的质量g03.05.06.06.66.66.6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1)请在右边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小亮和小欢同学对铜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小欢取16g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铜丝表面变成黑色,则黑色物质是_;(填化学式);小欢把

8、加热后的铜丝A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发现黑色物质B全部溶解,得到红色物质C。将C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9.6g。则B的质量为_;小亮认为还可测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以下是他的测定方法:每次取16g铜丝,加热后质量为m1,逐滴加入稀硫酸与其反应,使黑色固体还有剩余。取出剩余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m2,并由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硫酸质量m3。小亮经三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计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质量实验m1(g)m2(g)m3(g)第1次171310第2次191120第3次22640小欢通过计算发现,上述3次实验中,第_次数据是错误的。6、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王

9、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王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101010生成氢气的质量(g)0.080.080.04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20 g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50 g,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实验次数稀盐酸的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1101837521016750310151254101350051013500(1)求铜锌

10、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当合金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8、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乙丙烧杯稀硫酸250g200g200g加入的铁样品9g9g14g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258.7g208.7g213.7g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7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1) 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

11、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9、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 某种消化药片的标记如图。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三次,每次2片。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片Stomachease帮助消化-减缓胃痛每片含250mg氢氧化镁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HCl多少毫克?课后提升1、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 Na2CO3和Na 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放出气体的质量/g73g146g滴入稀盐酸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