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案例.ppt_第1页
社会保障学案例.ppt_第2页
社会保障学案例.ppt_第3页
社会保障学案例.ppt_第4页
社会保障学案例.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日,老师在课堂上教偶认字帅。 偶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这时,同桌mm递来一面镜子, 偶照之,顿时恍然大悟,案例1 我单位年轻职工提出,既然国务院1997年26号文件(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缴费满15年后就可以享受长期给付的养老金,那么满15年就不缴纳了。是否可以?我们无法作答。,评析 在劳动关系存在的情况下,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必须按照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属于违法行为。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用人单位及其职

2、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其法定义务,用人单位有代扣代缴的义务,未履行这一义务,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从实际收益来看,多缴费将来肯定会多领养老金,对个人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特殊工种退休后要不要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费用?,案例2 我们是特殊工种,55岁退休。当地社保局给我们念省里的文件,说是医疗保险费要缴到60岁。我们觉得不合理。对吗?,评析从事特殊工种者,按照劳人护19856号文规定,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满8年,同时连续工龄满10年的,均可在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3、办理退休手续。对特殊工种而言,男55周岁、女45周岁也是国务院法定的退休年龄,准确而言并非“提前退休”。 按国发199844号文,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时,对退休人员有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之一就是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除此以外,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也不应缴纳。,案例3 我1965年参加工作,2004年11月退休。我的养老保险费缴至2004年11月,但养老金却按2003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发。这对吗?,评析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的20%”。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

4、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因此,以退休时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础养老金的基数,是正确的。,养老金异地支付邮寄费由谁负责?,案例4 我退休后在外地居住,社保机构在给我记养老金时,汇费从养老金中扣除。数额虽然不多,但是不符合国家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规定。异地居住人员的养老金邮寄费应由谁负担? 选自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第8期,评析劳动保障部、国家邮政局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国家邮政局待发养老金的通知(劳社部函1999123号)规定,“邮政局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离退休人

5、员免收手续费(包括储蓄存折、绿卡工本费和查询费);养老金异地发放,按邮政汇兑汇款费标准减半收费。”未明确规定汇款费由谁负担。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18号)规定“在国内异地居住的,也可以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邮局、银行寄汇给本人;出国定居的,若国内无亲属或他人代领,本人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款寄汇至国外的,汇费由其个人负担。”,既然该文明文规定,汇往国外的养老金的汇费由个人负担,而未对国内汇费问题作出特别规定。从法律的整体解释出发,国内汇费应由社保机构承担。 社保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机构,有为公众服务的职责。将异地居住人员养老金的汇费纳入社

6、保机构的办公经费,由财政支出,不仅符合养老金应按时足额发放的精神,也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案例5】职工本人应如何缴费? 老王、老张和老梁于1975年高中毕业后同时参加工作,三个人进了不同的企业。2000年,老王在一家外企工作,月收入3200元;老张所在企业效益不太好,月收入500元;老梁所在企业比较困难,富余人员较多,自己一时也未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被作为下岗职工安排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月基本生活费270元。他们所在城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000元,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8。请问,三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是多少?具体缴费额是多少?,分析: 1) 老王缴费工资基数为3000元,缴费

7、额为3000元8=240元/月; 2) 老张缴费工资基数为600元,缴费额为600元8=48元/月; 3) 老梁个人不缴费,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代为其缴费;缴费工资基数为600元,缴费额为600元8=48元/月。,48小时零20分死亡能否视同工伤?,案例6 我单位一职工,工作时间突发疾病,送医院抢救,在48小时零20分钟死亡,它能否视同工伤?,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劳动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建议(劳社部函2004256号)第三条规定,这里“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48小时”

8、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因此,“48小时”的起算时间非常关键,如果从突发疾病是起算48小时零20分死亡的,减去送医院途中的时间,通常时间应不到48小时,可以视同工伤。如果送到医院,从医生初次诊断时起,在 48小时零20分死亡的,则不能视同工伤。至于何谓死亡,是脑死亡还是心跳停止,通常不予考虑,只要医院确定已经死亡即成立。,案例7 我公司有名职工经常旷工,公司准备对其进行处分,但不知连续旷工中是否应扣除公休日。请给予答复。 计算连续旷工事件是否应扣除休息日和法定假日?,评析 1982年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

9、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企业有权予以除名”。关于其中15天是否扣除休息日(即是否扣除双休日)的问题,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计算连续旷工实践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19985号)中指出:“我们认为,连续旷工超过15天,应理解为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在计算具体天数时,应扣除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 因此,旷工仅指无辜在工作时间不到班的情况,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均不应计算为矿工时间。,延迟申报的退休时间如何确定? 案例8我市一企业职工,年满60岁时没有申报退休,几年后才申报,他的退休时间应怎么认定?省里有个规定,大体是说达到退休年龄时就应该退休,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引自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第9期,评析

10、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并不复杂。退休申请经审核,符合退休条件,应该批准退休。符合领取长期养老金条件的,应当领取养老金。未经批准退休,不能确定符合退休条件;未经审核确定养老金标准,无法领取养老金。因此未经批准退休的人员,不是退休人员;退休确定的时间即为批准退休的时间。,案例9 小王于2003年6月5日到山东省沂水县某食品厂工作。由于上岗前没经过专门培训、工作时间较长等原因,小王在上班的第六天就发生了工伤:右手的四个手指被机器切掉。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医院给小王治疗,支付了全部医疗费和医疗期间的工资,但小王仍然留下了残疾。医疗终结后,小王不愿意再回厂上班,就在家休养。头几个月,业主还

11、给点生活费,再后来就不管了。小王及其亲属每隔一段时间去找老板一次,老板却说:“我不能管你一辈子。”2004年8月5日,小王在别人的指点下,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办公室要求其出示工伤认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书,小王接着就到县劳动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思考:小王能否认定为工伤?,评析 该县劳动保障局经审查认为,小王申请工伤认定已超过法定一年的时效,遂作出不予认定通知书。由于小王未拿到工伤认定书,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无法受理小王的工伤待遇申诉案。因此,小王的工伤待遇没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但鉴于小王确实属因工负伤,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本着保护弱者和公平的原则给予案外调解,经仲裁员耐心

12、的说服教育,双方自愿达成了一致协议,业主一次性支付小王救济费1万元。虽然小王拿到了一定的救济费,但该救济费与工伤待遇相比相差甚远。原因就是小王没有在法定时效内行使权利,致使其权利不能得到法律较好的保护。,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

13、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认定超时效,待遇无保障,案例10 我市一企业职工2005年7月因工死亡,其妻子已怀孕3个月。遗腹子出生后能否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 若其遗腹子是非婚生子女能否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评析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18号)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包括该职工的子女;第二款规定,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按照该文规定,因工死亡职工遗腹子女出生后,属于活胎,在未满18周岁之前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已满18周岁如果属于完全丧失劳

14、动能力的,仍可按规定申请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案例11 原劳动部认可的(86)兵工安字第864号文件规定“从事企业经常在5米以上高空作业”可视为高空作业,享受有害工种待遇。我曾是歼击机驾驶员,常在数千米高空飞行,现在有腰椎烈、耳鼓膜内陷等问题。我算从事有害工种吗? 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第1期,评析 (86)兵工安字第864号文件未直接规定“经常在5米以上高空作业可视为高空作业”。其引用原劳动人事部劳人护19856号文中规定:“高空作业,应符合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的第二级,并经常在5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无立足点或牢固立足点,却有坠落危险的。 特殊工种是总称,下面再细分高空、特别繁

15、重体力劳动、井下、高温、其他有毒有害工种,再进一步细分为各个具体工种。歼击机驾驶员不接触有毒有害物体,与有害工种没有关系。,我们认为歼击机驾驶员不能算是高空特殊工种。一方面,高空作业讲的是工种的性质,某一工种能否作为高空性质的特殊工种,应看具体的规定。比如(86)兵工安字第864号文件规定,专业架子工属于“高空作业”,属于提前退休工种范围。并未规定歼击机驾驶员属于高空特殊工种。另一方面,所谓特殊工种,一般是针对地方(企业)而言的,部队作训人员不能适用特殊工种制度。除非有例外的特别规定。而据我们所知,国家并未特别规定歼击机驾驶员属于特殊工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上下限的规定,最

16、低不能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雇主和非本市城镇户口职工不得低于50%,私营企业法人、股东、个体工商户业主不得低于100%);最高不能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由市统计局公布。,职工因工死亡待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

17、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案例12 我厂一电工,业余时间到另一单位干活,不幸被电击中身亡,另一家单位已依法赔偿,详细情况不太清楚。我们还有无赔偿责任?,评析 你们没有赔偿责任。另一单位具体以什么标准给予其赔偿,可以了解一下。从大的方面分两种:工伤待遇和非因工死亡待遇,一人不能同时享受这两种待遇。该职工不是在你单位因工作

18、死亡,不能在你单位继续享受非因工死亡待遇;在其他单位享受工伤或非因工死亡后,不能在你单位继续享受非因工死亡待遇。作为你们单位的职工,你们应加以慰问;生活确实困难的,可予以适当补助。,案例13某企业要破产,职工发现,已经有3-4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了,应该怎么办?,评析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企业所欠的养老保险费为第一清偿顺序,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优先予以清偿。破产企业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属于职工缴费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补足;属于企业缴费的部分由企业资产变现收入偿还,其不足部分应该由同级财政出资解决。,案例14 我单位有班车接送职工上下班。有一职工一次乘班车到单位,车停稳后,他在下车时因步伐不稳,头

19、撞在车门上,造成脑出血。此人原有高血压。家属要求按工伤处理,可以吗?,评析 单位是上班途中的终点,该职工发生事故的地点,仍可算作上班途中。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本案关键是其受伤是否属于“机动车事故伤害”。该职工不是因为机动车而产生的伤害,也非因机动车停放错误而导致当事人受到损害,其受伤情形难以作为“机动车事故伤害”,故不应认定为工伤。,牙好,胃口就好,案例15 一企业有出国劳务人员。在国外没有参加保险,在国内参加了工伤保险,企业又为他们投保了商业保险。一职工在国外因工死亡,保险公司已经支付了待遇。还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

20、?,评析 可以。这是工伤保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能否重复享受的问题。 工伤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制度是由不同的法律规定,应当分别按照各自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工伤保险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工伤法规处理,这些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工伤职工如果享受了或将要享受商业保险待遇就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因此只要符合工伤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职工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从另一角度讲分析,商业保险属于投资性的经济行为,讲究的是投资和收益,职工参加了商业保险,只要符合保单的约定,就应当享受保险受益,不应当受商业保险以外的制度的影响。从此点看,这些工伤保险职工也应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案例16 竞业限制条款约定5年是否有效?

21、我在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公司与我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商业保密条款,要求5年内不得到其他企业参与生产和经营相同或同类产品。我觉得5年时间太长了,不知这样的约定是否合法? 评析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

22、、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你单位约定竞业限制达5年,对劳动者显然有失公平。你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程序,撤销该约定。,案例17我的一位朋友,因公外出返回本城时,在车站遇到一朋友,遂搭乘这位朋友的摩托车回家(准备第二天再去单位)。途中撞车,本人受伤。该情形是否属于工伤?,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该职工在返回家的途中,仍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其乘车受伤,属于因工作原因受伤,符合该项规定,应认定为工伤。,案例18 岳父母可以作为工

23、亡职工的供养亲属吗? 我单位一职工,是上门女婿,2005年6月,该职工因工死亡。在确定其供养亲属时,其岳父认为他们的生活主要靠该职工生前供养,且均已超过60周岁,无其他生活来源,要求确定为该职工的供养亲属,其要求能否支持?,评析岳父母不能作为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18号)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第三款规定,“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继父母”。根据该文件规定,“岳父母”既不属于父母的范畴,也不属于其它供养亲属的范畴,因此不能列为工亡职工

24、的供养亲属。,有些读者提到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即如果工亡职工自幼被现在的岳父母抚养长大,后娶其女儿而成为他们的女婿,则岳父母符合其他供养亲属条件时,能否列为供养亲属?在此种情况下,岳父母其实就是养父母,可以按养父母列为供养亲属。,【案例19】我老伴退休两年后死亡。个人账户有余额,当地社保机构说分10年退给我。对吗?,评析这种退还方式不妥。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的结余部分一次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

25、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但未规定“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是一次性继承,还是分次继承。但结合国发19956号文规定,应以一次性继承为当。从其他方面分析:,首先,从继承法的规定看,继承人既然享有继承权,就有要求一次性继承的权利;无法律规定义务人可以分次给付。 其次,从规范管理的角度看,退休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应予注销,而在分次给付的情况下是无法注销账户的。,【案例20】“内退”职工应享受什么待遇? 李某,男,1946年出生,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职工。2002年该厂由于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滑坡,决定对职工进行分流安置。经厂办公会研究,确定了三种方案:一是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退出

26、岗位休养;二是厂内待岗;三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李某按照第一种方案,办理了“内退”手续,每月从单位领取550元人民币。,李某“退休”后,每月领取的费用可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起初还感满意。不久。同厂比自己小6岁的女职工张某办理了退休手续,张某每月领取的“退休金”不但比自己高200多元,而且每月是到银行而不是到厂里领取,经向张某询问,得知张某的退休金是由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社保中心)通过银行发放的。李某觉得大为不公,自己比张某多工作了6年,同样都是退休,怎么相差这么多呢?,李某向区社保中心提出书面请求,要求自己的“退休金”也应由该中心发放,并重新核定自己的“退休金”标准。区社保中心接到

27、李某的请求后,当即告知,张某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的是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待遇,其养老金依法由社保中心实行社会化发放。而李某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条件,办理的是单位内部退养,领取生活费而非养老金,李某的生活费发放与社保中心无关。,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查后认为:区社保中心审核发放养老金是行政行为,李某起诉的内容实际上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因用人单位支付的生活费发生争议,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李某又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裁决,单位支付的生活费符合当地规定标准,对李某的请求不予支持。,【评析】 “内退”,实际是“在企业内退出

28、岗位休养”的简称。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内退”,无论是条件还是程序,都是由相应的法规规定的。如不符合规定的条件,不履行规定的程序,用人单位无权擅自决定安排职工“内退”。很多人因此认为,既然“内退”是国家规定的,就应认定为国家法定退休,享受法定退休待遇。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在待遇、发放机构等实体问题上,还是出现纠纷的处理程序上,“内退”与国家法定退休都是截然不同的。,在待遇、发放机构等实体方面:“内退”主要是依据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1993第111号)等文件规定。该文件第九条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岗位休养。关于内退职工的待遇及

29、标准,根据该文件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但不得低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退休主要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等文件规定。,根据该文件第一条规定,符合下列四种情况的,应该退休: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等特别繁重或其他有害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I0年;3、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经法定程序确认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4、因工致残,经法定程序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建

30、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019号)等文件规定,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的职工,其养老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上下限的规定,最低不能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雇主和非本市城镇户口职工不得低于50%,私营企业法人、股东、个体工商户业主不得低于100%);最高不能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由市统计局公布。,职工因工死亡待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

31、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案例12 我厂一电工,业余

32、时间到另一单位干活,不幸被电击中身亡,另一家单位已依法赔偿,详细情况不太清楚。我们还有无赔偿责任?,评析 你们没有赔偿责任。另一单位具体以什么标准给予其赔偿,可以了解一下。从大的方面分两种:工伤待遇和非因工死亡待遇,一人不能同时享受这两种待遇。该职工不是在你单位因工作死亡,不能在你单位继续享受非因工死亡待遇;在其他单位享受工伤或非因工死亡后,不能在你单位继续享受非因工死亡待遇。作为你们单位的职工,你们应加以慰问;生活确实困难的,可予以适当补助。,案例13某企业要破产,职工发现,已经有3-4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了,应该怎么办?,评析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企业所欠的养老保险费为第一清偿顺序,在

33、资产变现收入中优先予以清偿。破产企业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属于职工缴费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补足;属于企业缴费的部分由企业资产变现收入偿还,其不足部分应该由同级财政出资解决。,案例14 我单位有班车接送职工上下班。有一职工一次乘班车到单位,车停稳后,他在下车时因步伐不稳,头撞在车门上,造成脑出血。此人原有高血压。家属要求按工伤处理,可以吗?,评析 单位是上班途中的终点,该职工发生事故的地点,仍可算作上班途中。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本案关键是其受伤是否属于“机动车事故伤害”。该职工不是因为机动车而产生的伤害,也非因机动车停放错

34、误而导致当事人受到损害,其受伤情形难以作为“机动车事故伤害”,故不应认定为工伤。,牙好,胃口就好,案例15 一企业有出国劳务人员。在国外没有参加保险,在国内参加了工伤保险,企业又为他们投保了商业保险。一职工在国外因工死亡,保险公司已经支付了待遇。还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评析 可以。这是工伤保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能否重复享受的问题。 工伤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制度是由不同的法律规定,应当分别按照各自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工伤保险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工伤法规处理,这些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工伤职工如果享受了或将要享受商业保险待遇就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因此只要符合工伤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职工应当享受工伤

35、保险待遇。 从另一角度讲分析,商业保险属于投资性的经济行为,讲究的是投资和收益,职工参加了商业保险,只要符合保单的约定,就应当享受保险受益,不应当受商业保险以外的制度的影响。从此点看,这些工伤保险职工也应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案例16 竞业限制条款约定5年是否有效? 我在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公司与我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商业保密条款,要求5年内不得到其他企业参与生产和经营相同或同类产品。我觉得5年时间太长了,不知这样的约定是否合法? 评析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

36、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你单位约定竞业限制达5年,对劳动者显然有失公平。你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程序,撤销该约定。,案例17我的一位朋友,因公外出返回本城时,在车站遇到一朋友,遂搭乘这位朋友的摩托车回家(准备第二天再去单位)。途中

37、撞车,本人受伤。该情形是否属于工伤?,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该职工在返回家的途中,仍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其乘车受伤,属于因工作原因受伤,符合该项规定,应认定为工伤。,案例18 岳父母可以作为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吗? 我单位一职工,是上门女婿,2005年6月,该职工因工死亡。在确定其供养亲属时,其岳父认为他们的生活主要靠该职工生前供养,且均已超过60周岁,无其他生活来源,要求确定为该职工的供养亲属,其要求能否支持?,评析岳父母不能作为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18号)第二条第一款规定,

38、“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第三款规定,“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继父母”。根据该文件规定,“岳父母”既不属于父母的范畴,也不属于其它供养亲属的范畴,因此不能列为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有些读者提到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即如果工亡职工自幼被现在的岳父母抚养长大,后娶其女儿而成为他们的女婿,则岳父母符合其他供养亲属条件时,能否列为供养亲属?在此种情况下,岳父母其实就是养父母,可以按养父母列为供养亲属。,【案例19】我老伴退休两年后死亡。个人账户有余额,当地社保机构说分10年退给我。对吗?,评析这种退还方式

39、不妥。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的结余部分一次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但未规定“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是一次性继承,还是分次继承。但结合国发19956号文规定,应以一次性继承为当。从其他方面分析:,首先,从继承法的规定看,继承人既然享有继承权,就有要求一次性继承的权利;无法律规定义务人可以分次给付。 其次,从规范管理的角度看,退休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应予注销,而

40、在分次给付的情况下是无法注销账户的。,【案例20】“内退”职工应享受什么待遇? 李某,男,1946年出生,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职工。2002年该厂由于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滑坡,决定对职工进行分流安置。经厂办公会研究,确定了三种方案:一是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退出岗位休养;二是厂内待岗;三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李某按照第一种方案,办理了“内退”手续,每月从单位领取550元人民币。,李某“退休”后,每月领取的费用可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起初还感满意。不久。同厂比自己小6岁的女职工张某办理了退休手续,张某每月领取的“退休金”不但比自己高200多元,而且每月是到银行而不是到厂里领取,经向张某询问,得

41、知张某的退休金是由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社保中心)通过银行发放的。李某觉得大为不公,自己比张某多工作了6年,同样都是退休,怎么相差这么多呢?,李某向区社保中心提出书面请求,要求自己的“退休金”也应由该中心发放,并重新核定自己的“退休金”标准。区社保中心接到李某的请求后,当即告知,张某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的是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待遇,其养老金依法由社保中心实行社会化发放。而李某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条件,办理的是单位内部退养,领取生活费而非养老金,李某的生活费发放与社保中心无关。,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查后认为:区社保中心审核发放养老金是行政行

42、为,李某起诉的内容实际上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因用人单位支付的生活费发生争议,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李某又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裁决,单位支付的生活费符合当地规定标准,对李某的请求不予支持。,【评析】 “内退”,实际是“在企业内退出岗位休养”的简称。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内退”,无论是条件还是程序,都是由相应的法规规定的。如不符合规定的条件,不履行规定的程序,用人单位无权擅自决定安排职工“内退”。很多人因此认为,既然“内退”是国家规定的,就应认定为国家法定退休,享受法定退休待遇。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在待遇、发放机构等实体问题上,还是出现纠纷的处理程序上,

43、“内退”与国家法定退休都是截然不同的。,在待遇、发放机构等实体方面:“内退”主要是依据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1993第111号)等文件规定。该文件第九条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岗位休养。关于内退职工的待遇及标准,根据该文件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但不得低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退休主要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等文件规定。,根据该文件第一条规定,符合下列四种情况的,应该退休: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

44、工龄满10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等特别繁重或其他有害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I0年;3、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经法定程序确认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4、因工致残,经法定程序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019号)等文件规定,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的职工,其养老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案例1 李某在一个私营企业工作,现已怀孕。企业以经营不好为由,要求降低企业所有人的工资。李某认为孕妇的工资不能降低。

45、用人单位能降低怀孕职工的工资吗?,评析 对怀孕职工,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而对她们能否降低工资标准,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 工资是劳动报酬,要根据劳动的提供情况支付。如果职工怀孕期间没有提供劳动,如请假在家,还要求用人单位按正常劳动时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对用人单位有欠公平。怀孕女工只有在提供正常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原工资。,案例2 我儿子是大专生,还未毕业。现在一家工厂实习,每天早上6点上班,晚8点才回家。工作时间这么长,合法吗?,评析 你们应当通过学校解决此类问题。从目前的司法实践

46、看,在校学生在工厂实习,其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律法规。其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也不应作为劳动争议处理。因此劳动法及有关劳动法规规定的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工作制,不能当然适用于在校学生。,学校对其学生负有管理、照顾和保护职责,应当对学生的健康等权利负责。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应当就有关实习岗位、工种、工作时间、实习待遇等问题与实习单位通过协议予以明确规定。如果实习单位违反了这些规定,可以要求学校按照违约责任追究实习单位的责任,学校也应当主动这么做。如果学校未与实习单位就工作时间进行约定,从早6点到晚8点,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明显有欠公平,也将有损实习学生

47、的健康,学校应当出面与实习单位交涉,维护学生的权益。,【案例3】2000年3月份,刘某与某公司订立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2002年5月份,公司经营陷入严重困难实行经济性裁员,公司与刘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在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时,该公司认为本单位已经为刘某缴纳了失业保险费,以刘某解除合同后即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为由,不予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刘某对此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该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思考:该公司应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仲裁委员会受案后,经查实,认为该公司与刘某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但以刘某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而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则违反法律规

48、定,经调解无效后裁决,由该公司支付刘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3000余元。,【评析】在这起劳动争议案件中,该公司解除职工刘某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其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关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本案中,该公司解除刘某劳动合同依据的是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即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在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

49、减人员。该公司依照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与刘某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向刘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关于劳动者被解除劳动合同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问题,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本案中,刘某在履行了办理失业登记等程序后,也是可以按照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与失业保险金的关系问题,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43条规定:劳动合同解

50、除后,用人单位对符合规定的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因为劳动者领取了失业保险金而拒付或者克扣经济补偿金。,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金是两种不同的待遇。经济补偿金是由劳动者所在的原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根据劳动法向劳动者支付的费用;失业保险金则属于社会保险,是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劳动者失业后按照失业保险条例发放的失业保险待遇中的部分费用。无论是从资金来源、发放条件、发放标准还是功能上来看,经济补偿金与失业保险金都是不同的。前者由用人单位发放,将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及本人工资等因素考虑进来;后者则由社会统筹基金统管,具有社会性、统一性。因而,二者是不能等同的,也不能互相代替

51、。,案例4 王先生原为顺德挂车厂企业干部,1976年9月参加工作,连续工龄24.5年。2000年底顺德挂车厂转制,裁减200多人,王先生下岗。2001年1月,他到顺德市社保局大良办事处咨询办理失业保险待遇事宜,被告知由于他只是在2000年7月始参加失业保险,连续缴费未满一年,没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他只好四处奔波找工作,由于在企业一直当管理干部,没有什么具体的技术,年龄又大,王先生一年多来面试了10多家企业,均以失败告终。 更令王先生烦恼的是,王先生维持生计的经济补偿金,眼看也用得差不多了,一家人彷徨无计。 妻子也失业了,儿子就要升高中了,这一年多一家人全靠王先生下岗时厂里发的几万元经济补

52、偿金。,王先生对于自己24年多年工龄却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一直感到不能理解。他说:“顺德是从2000年7月才实施失业保险的,以前国家没有失业保险规定,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因为缴纳失业保险费不满一年,就把我们以前辛辛苦苦工作的几十年工龄一笔勾销,这似乎不合理。” 王先生查阅了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认为有关失业保险缴费年限的认定,顺德市的实施办法与国家和广东的相关法规有出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以及广东省失业保险规定都规定:“国有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原干部和固定工,在当地实施失业保险前按国家原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王先生遂向顺德市法院提起行政诉

53、讼,要求顺德市社保局给予他享受有关失业保险待遇。 思考:王先生究竟能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顺德市社保局在行政答辩状中称,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而广东省失业保险规定第十七条也规定,被保险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在法定劳动年龄内非自愿性失业;(二)本人及单位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缴费满一年以上; (三)进行失业登记;(四)有求职要求并接受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王先生的缴费时

54、间不满1年,因此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丁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和广东省规定的“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主要是针对没有工作经历的新参保人,对于老职工,可以按“累计年限”理解,当地实施失业保险前按国家原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顺德社保局将“实际缴费满1年”适用于“所有新老职工”,这是对法规理解上的分歧。据悉,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7月份刚刚通过的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就解决了“缴费年限”的分歧,取消了“连续缴费满一年”的规定,职工缴费不足一年的月份以后重新就业时可以累加,同时承认当

55、地实施失业保险前按国家原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龄。该条例将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到时全省除了深圳都要实施该条例。,离开工作岗位猝死能视同工伤吗?,案例5 我市一企业规定,上班工作完毕,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提前于正常下班时间)离开工作岗位。有一职工完成工作任务后,提前离开工作岗位。因为感到身体不适,自己到卫生院去看病,尚未查明病因即猝死。能认定为工伤吗?,评析 这位职工的死亡是不幸的,特别是对他的家庭而言。他的家庭提出要认定工伤,完全可以理解。但能否认定为工伤,应当按法律规定说话。 首先应当查明该职工的死因,确定不是因工作原因直接导致的,由此则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56、规定的都是职业伤害,该职工显然不是因工作受到的伤害,故按该条例规定,不能认定为工伤。,此外,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强调“突发疾病”必须是在“工作岗位”上。该职工“感到身体不适”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不符合该条规定,故也不能视同工伤。而如果该职工是在工作岗位上“感到身体不适”,然后去卫生院看病猝死,则可以视同工伤。,案例6 一企业退休人员受邀请参加本单位举办的活动时,不慎摔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57、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结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退休人员参加原单位的活动而受伤,不应认定为工伤,也不应享受有关工伤待遇,而应按日常意外伤害处理。,案例7 李某,女,系某长途客运公司的一售票员,李某曾是下岗职工,当初为实现再就业,以临时工的身份到长途客运公司工作,始终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该客运公司的工作证。2007年4的一天,李某和客车司机王某载满客后,从济南开往潍坊,途中客车司机王某在开车时发短信,不慎使客车撞在路边的树上,致使李某腿部粉碎性骨折,去医院后只能做截肢手术。又知,长途客运公司给公司职工买了集体意外伤害保险。问李某能否认定为工伤?她能享受

58、哪些赔偿和待遇?公司认为李某不是他们企业的员工怎么办?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案例8 待业青年陈某为应聘广州某公司电工职位,到该公司接受安装光管操作考核。考核时,由于紧张且操作不熟,孙某从竹梯上跌落,造成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长斜形骨折。事故发生后,公司当即送其到医院救治。医院给孙某作螺丝钉内固定术,要求其一年后回医院复查,摘除内固定物。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孙某已用去医疗费数万元,因而陷入困境,生活无着落。孙某认为,自己是在被考核时受伤的,属于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为工作而受伤,应列入工伤保险范围,招考公司应支付本次和摘除内固定物所需的医疗费,并发给工伤津贴以及住院伙食费等补贴。该公司则认为,孙

59、某是待业青年而非其职工,不应由公司支付这些费用,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此事,只好请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解决。 思考:陈某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评析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处有关负责人指出,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对象是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由于孙某应招考核时,尚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被正式招用,未构成劳动关系,因此,这种情形的伤亡事故不宜运用工伤保险条例等工伤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而应运用民事伤害赔偿的法律法规解决。孙某受伤不能享受工伤待遇,而应按民事伤害赔偿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那么,在招聘期内发生伤亡事故,能否认定工伤呢? 招工应聘者在招聘期内,由于与招聘单位没有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伤亡时不宜按工伤保险条例来处理,不需对其进行工伤认定,应按原劳动部关于企业招用考核时发生伤亡事故问题的批复(劳办发1995153号)的规定处理,即按民事伤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处理。,王某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案例9】2002年2月21日,某建筑公司在学校内施工,上午11时30分左右干完活,务工人员王某在工地吃了工地负责人派人送来的包子并在工地休息,下午1时许,王某与另一务工人员在台阶上下棋时,在院内学习驾驶的张某(外单位人员)驾驶的轿车突然冲上台阶,将躲闪不及的王某撞成重伤。请问王某能否认定工伤?问什么?,【评析】 王某不能认定为工伤。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