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药进展论文_第1页
绿色农药进展论文_第2页
绿色农药进展论文_第3页
绿色农药进展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些绿色农药的发展以及研究动态摘要 本文分析了世界对农药的需求以及农药的危害性,提出发展绿色农药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传统的有毒害副作用的化学合成类农药,重点介绍了几种绿色农药、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动态和作用机理。关键词 绿色农药;植物性农药Abstract The worlds demand for pesticides and pesticide hazards was analyzed.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esticides was stressed. Traditional chemical synthetic pe

2、sticides was mentioned and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dynamics and mechanism of several green pesticides and botanical pesticides.Keywords green pesticides; botanical pesticides5 / 5文档可编辑1 引言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加剧,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多。此外人类的物质生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善的同时,大量排放的污染物等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开发

3、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改善环境的工具。绿色化学要求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准则,其中,设计并研究开发更安全的化学制品成为了一个重要步骤。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已经历史悠久,它能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可以杀虫消菌除草,在农产品收获后的储运保鲜销售及加工等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即使农药在人类的生存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还是不能忽视农药的危害性。农药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影响神经等毒害作用;同时,农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影响水质导致鱼类死亡。既然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不可能放弃农药的使用,那么设计并研究开发新型绿色农药就成了根本解决方案。第一个世界上被立法的农药是亚砷酸铜,美国当时是使用巴

4、黎绿(富含亚砷酸铜)控制科罗拉多虫的蔓延。一个多世纪以来化学农药得到长足的发展,其类别有除草剂杀虫杀螨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0-1960年主要产品为有机氯;1960-1970年主要产品是有机磷、氨基甲酯酸和拟除虫菊酯;1970年以后主要产品是一些新型农药。农药整体向着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选择性高,对农作物无害,使用后在农作物体内外、农产品及土壤、大气、水中无残留,或即使有残留也可在短期内降解成无害物质等方向发展。我们把这些与生态环境相容的农药称为绿色农药1。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传统合成类农药并重点介绍绿色植物型农药。2 传统合成类农药2.1有机氯类传统农药有机氯是

5、一种杀虫光谱,急性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2。有机氯类农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氯苯类,包括六六六和滴滴涕,另一类是氯化酯环类,包括狄试剂,艾试剂,毒杀芬,六氯环戊二烯,七律等。 666 DDT: 敌敌畏 2.2有机磷类传统合成农药其主要品种有敌百虫,氧乐果,甲胺磷,毒死蜱等。但是,这类杀虫剂对包括昆虫和人类在内的所有以乙酰胆碱酯酶为神经传导介质的生物都具有杀伤作用,特别是某些品种存在急性毒性过高和迟发性神经毒性问题,从而使有机磷类杀虫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3。 氧乐果3 植物型农药3.1 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是由植物源农药开发的一类杀虫剂。特点是作用迅速,选择性高,多数有内吸活性,少有残留毒性

6、。主要有地麦威,西维因,呋喃丹,抗蚜威等。 西维因 呋喃丹冷法合成西维因热法合成西维因3.2 除虫菊酯除虫菊酯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效,并且有很强的击倒作用。但是对哺乳动物无任何毒害。除虫菊素接触空气、光以后很快分解,分解物不残留任何有毒物质。天然除虫菊酯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广泛应用4。然而近二十多年来拟除虫菊酯的飞速发展,使天然除虫菊受到很大冲击。它是有植物源农药开发新杀虫剂的典型5。1947年人工合成出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烯丙菊酯,不久即取代有机氯成为杀虫剂三大支柱之一。近来,随着人们的健康与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农药给农产品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关注,天然除虫菊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烯丙菊酯

7、拟除虫菊酯一般包括菊酸部分和醇部分。3.3 印楝素楝科的杀虫植物主噩有印楝、苦楝和川楝等楝科植物,其中印楝最负盛名6。印楝中主要杀虫活性成分是印楝素,它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素。1968年Butterworth和Morgan成功地分离出印楝素,Broughton等(1986)确定了印楝索的主体化学结构,印楝素分子化学结构的全部相关基团的立体化学得到详细描述。印楝素及印楝制剂对昆虫具有拒食、忌避、调节生长和绝育等多种作用。由于有效成分的组成和使用剂量的不同,印楝素对昆虫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衍性7。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活性最强的拒食剂,而其对昆虫生长调节方面的活性最稳定,表现出很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8、3.4 鱼藤酮鱼藤酮是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杀虫活性的物质,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氧化,残留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对灭敌比较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综台防治上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杀虫药剂8。1902年,Power从鱼藤中分离得到鱼藤酮类化合物。同年,Nagai从中华鱼藤根中分离得到鱼藤酮化合物,Takei和Koide(1929)首先提出鱼藤酮的分子式为C23H22O6。从鱼藤类植物中先后分离并鉴定丁鱼藤酮、灰叶素、鱼藤素、灰叶酚等多种有杀虫活性的化台物,这类化台物都具有一个四环结构通常称为鱼藤酮类化台物。鱼藤酮对菜粉蝶幼虫、小菜蛾和蚜虫等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对日本甲虫有拒食

9、作用,对某些鳞翅目害虫有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对一些害虫还有熏杀作用。此外,鱼藤还有杀菌作用。鱼藤对多种蚜虫、菜粉蝶幼虫和小菜蛾等800多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有效地抑制赤拟谷盗幼虫的生长,提高其体内的章鱼胺古量。4 发展方向合理设计目标分子,以天然农药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生态农药。在进行农药分子设计时既要目标分子活性好对环境无害又要价格经济还要产生最少的废物和副产品。在找到先导化合物后就需要对所有化合物和所有可能的合成路线进行优化筛选。不管是化学农药的基础研究还是在工业化生产中,都要尽可能的应用绿色有机合成新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化学工艺9。5 结论环境恶化的现状和绿色化学的实施对农药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农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全球需要绿色农药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References1Wheeler, W. B.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 4151.2丘耀文; 周俊良; K.Maskaoui; 颜文; 洪华生; 王肇鼎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21, 46.3付广云; 韩长秀 化学教育 2005, 26, 9.4程暄生; 赵平; 于涌 农药 2005, 44, 391.5张征; 李今; 梁威; 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