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细菌感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ppt_第1页
抗细菌感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ppt_第2页
抗细菌感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ppt_第3页
抗细菌感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ppt_第4页
抗细菌感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菌耐药性及控制策略,第1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理,1。抗菌药物的概念1。抗菌剂是指能够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并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2.抗生素剂: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品,可以杀死或抑制其他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抗生素分子量小,在低浓度下也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抗生素有两种:天然的和人工半合成的。抗菌药物的种类(1)根据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1。化学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侧链有多种组成形式,形成多种不同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和不同的临床药理特征。包括:青霉素类:青霉素G、甲氧西林等。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等。

2、头孢霉素:如头孢西丁。单环内酰胺类:如氨曲南。羧苄青霉素烯: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合称为泰诺。-内酰胺酶抑制剂:例如,舒巴坦克拉维酸使酶失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螺旋霉素等。3.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5.氯霉素包括氯霉素和甲砜霉素。6.化学合成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SD)、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等。氟哌啶醇:包括氟哌利多、环丙沙星等。7.其他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多肽抗生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和杆菌肽。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大多是半合成产品。3.放线菌产生

3、的抗生素是抗生素产生的主要来源。链霉菌和小单孢菌生产的抗生素最多。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B等。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点,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表6-1)。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影响质膜渗透性(多粘菌素)3。抑制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4。抑制核酸代谢:叶酸代谢;核酸合成(喹诺酮类,磺胺类),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表6-1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表6-1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革兰氏阴性菌,抑制细胞外交联过程(青霉素,头孢菌素),抑制质膜阶段的粘蛋白合成(万古霉素,杆菌肽),抑制细胞质粘蛋白前体的形成(磷霉素,环丝氨酸

4、),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内酰胺抗生素主要抑制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反应,防止肽聚糖链的交联,并防止细菌形成坚韧的细胞壁。-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共价结合细胞膜上的pbps (PBP)。这种蛋白质是青霉素的主要目标。当多溴联苯醚与青霉素结合时,肽聚糖的合成被阻断。它能抑制转肽酶活性,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一旦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它们就会在渗透性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变形、破裂并死亡。有两种机制:一些抗生素分子(如多粘菌素)是双极性的,亲水端部分与膜蛋白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中的磷脂结合,导致细菌膜破裂、胞内成分渗漏和细菌死亡。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甾醇结合,酮康唑抑制真菌细胞膜中

5、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细胞膜缺乏甾醇,所以真菌中使用的药物对细菌无效。,2。破坏细胞膜功能和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氨基糖苷类蛋白合成全过程抑制剂,四环素类30S亚单位抑制剂,氯霉素林可霉素50S亚单位抑制剂,大环内酯类,3。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可以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具有不同的作用位置和作用周期。结果,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4。抑制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合成,喹诺酮类: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和抑制细菌繁殖。利福平结合依赖于脱氧核糖核酸的核糖核酸聚合酶,抑制基因转录。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它们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后者减少二氢叶酸合成,影响核酸合

6、成并抑制细菌繁殖。抗生素可以通过影响细菌核酸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影响叶酸代谢,(TMP),TMP与磺胺甲恶唑(复方磺胺甲恶唑)有协同作用、21、耐药性:指细菌对药物的相对耐药性。耐药性的程度用最小抑制浓度来表示。临床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志贺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第一节是细菌的耐药性,一些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抗菌药物的作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25,(1)固有耐药性是指天然耐药性。(2)获得性耐药:细菌基因发生改变,获得性耐药。1.染色体突变:自发突变。突变频率很低,只对一种或两种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其性质相对稳定,其发生和消失(即逆转突变)与药物接触无关。1.

7、细菌耐药性分类:26,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rPlasmid接合rPlasmid:通过接合转移。非接合R质粒:通过转化和转导转移。3.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子可以携带与转座相关的基因和耐药基因。27、1。灭活酶-内酰胺酶的生产氨基糖苷类灭活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甲基化酶,第2节细菌耐药机制,31,利福平:作用点是核糖核酸聚合酶的亚单位。当编码亚单位的基因突变时,就会产生抗药性。青霉素:耐药菌株PBPs数量的减少或构型的改变会降低青霉素的结合,导致耐药性。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药物作用的目标发生了变化,32,3。细胞壁通透性和主动外排机制的改变改变了细胞壁通透性的主动外排机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造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