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_第1页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_第2页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_第3页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_第4页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论文根深才能叶茂 花浓才能果丰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 学生姓名: 袁桂堂 指导教师: 徐 强 所在院系: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09级中国赣榆2010 年 5月 内容提要阅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长跑。通过有效的阅读,增长我们的知识,促进我们健全人格的构成,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引导学生读书都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文化需求,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地位十分重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讲究方法,做

2、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实行细分层次、增加梯度的训练方法,从积累性阅读做起,经过理解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到达创造性阅读的理想境界。【关键词】引导 积累 理解 探究 比较 创造目 录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目 录 引 言 4一、积累性阅读4 二、理解性阅读5三、比较性阅读5四、探究性阅读6五、创造性阅读6结 论 7参考文献7引 言喜欢阅读的人,或许都会从媒体上读到这样一条有关读书生活的新闻:2009年2月28日这一天,共和国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坐进了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直播室,与网民进行了一场真诚、真切、自然和轻松的对话和聊天,对话中,温总理谈到了读书问题。温总理说他最近在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然后

3、说到对大家的期望:“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感,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多读书吧,这是总理对全民的期望,更是对我们广大师生的期望。在中小学校开展“振兴阅读”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名著,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功底,锻炼文学驾驭能力,同时让他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使其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他们心灵的雨露。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文化需求,也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让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让读书成为师生精神生命的呼吸,让读书成为师生校园生活的基本方式。

4、这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每天清晨,我会让我的学生在课堂里伴随着音乐大声的诵读,也会让他们漫步在校园的小路上,悠然自得的自由朗读;傍晚,也会让他们在柔和的灯光下默默地阅读,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在自由自在的阅读中领略文学的意境,享受诗词歌赋的魅力。推动读书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一件快乐的事情,然而又是一件艰巨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费力、用心,需要我们用爱去推动,用心去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多,考试中所占的分量也最大,其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中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对阅读教学给予了高度

5、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的教学,不仅要抓好课内阅读教学,还要落实好课外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科学的阅读训练。近年来,大家都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性的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只有把握好阅读训练的层次与梯度,才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阅读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具有不同程度的梯次,一般将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它们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是: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一、

6、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又叫接受性阅读,是指以接受新知识为目的的阅读,旨在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它是阅读训练的初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形成以语感为中心的较高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生最初阶段阅读,首先应该是积累性阅读。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其熟练程度与阅读量成正比。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作保证难以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古诗云:“读书如树木, 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就是说读书如培植树木 ,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有置于“空山”的广阔的环境中,经过“日来月往”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更高层次的阅读训练必须以积累性阅读为前提和条件。正因为这样,语文课程标

7、准才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总目标。附录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就是为了将积累性阅读的要求要求落到实处。广义的积累性阅读不只限于语文学习,而是泛指一切知识和文化的积累阅读,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范畴,涉及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纸本读物和非纸本读物等等。因此,我们在进行积累性阅读训练的时候,应尽量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积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不要再以课本为唯一的读本,而要把大量的文学名著、古今的佳作搬进课堂。让他们在广泛的积累性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真切的感悟,积累性阅读就像大树之根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

8、养分,必将会让阅读这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硕果累累。二、 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是指“以弄懂作品词语、句子、篇章、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社会价值为目的的阅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和心理活动,是必须在一定阶段的积累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高一级阅读体验。理解性阅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怎样,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领略作品中所描绘的风物人情,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理解性阅读需要运用求同思维。读者与作者

9、虽然相隔几千年,远隔数万里,但可以转换角色,穿越时空隧道,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境遇和心情。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于谦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也把读书比作回归精神家园,理解就是入书,是对作者瞬想感情的认同。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大诗人陆游曾有诗云:“古人已死书犹存,吾曹赖书见古人。后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理解性阅读,还要善于透过字面意思看到字里行间的潜台词,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阅历丰富,体会才会真切;积累丰富,体会才能深刻。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打得越雄厚,理解性阅读的水平也就越高。让阅读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

10、滋润他们的生命质地,提升他们的生命境界。理解性阅读好比阅读这棵大树的树干,是它向高处生长发展的过渡和支撑,树干粗壮、坚挺,枝叶才会更加有力的向上发展,才会枝繁叶茂。三、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它较理解性阅读又向前进了一步,理解性阅读主要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中求同,而比较阅读不仅要求同,而且要辨异。从比较中求取新知新见。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语文素养会得以更大的提高。比较性阅读的内容不仅要包括作品本身,还要包括周边的一些东西,如作者传记、相关作品、相关评论等。比较性

11、阅读的过程不仅要全面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等,还要对作品的内涵、写作背景、作者的追求、相关思想、手法等做全面的考量。如我们读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就不能局限在它的本身,我们就要阅读鲁迅的其他相关的作品,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看大家对这一作品的评价与看法。比较阅读分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也叫同比、类比,主要揭示读物之间相同的方面。语文教材里每一单元中所编选的几篇课文都有相同之处:有的题材相同,有的内容相同,有的体裁相同,还有的风格手法相同,表现主题相同等等。我们在教学课文时都要注意到对它们作比较阅读。异类比较也叫异比、对比,主要用于区别事物间的不同。通过正反

12、对比,使真善美与假恶丑更加彰明昭著。通过不同表现手法的比较体会它们异曲同工之妙。比较阅读的方法既可纵向比较,也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古今比较、历时比较、渊源比较,比较的对象主要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例如,阅读毛泽东的咏梅时,就可以让学生同时阅读陆游的咏梅,从中比较它们之间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将余光中的乡愁和古人相同题材的诗文作比较,也可看出古今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怀。横向比较是指风格比较、国别比较、共时比较。比较对象主要是不同地域、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如诵读唐诗时,可以让学生比较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的诗作,从中探究三位诗人不同的风格。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狼专题就是比较阅

13、读的良好范例。比较阅读的范围可大可小,微观比较可以品位字词语句,宏观比较则可以从更多方面,更多层次加以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课文找“朋友”,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比较阅读的例文,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材料,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比较阅读就像树叶在吸收阳光,为催开花朵、孕育果实,提供物质保障。四、 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它是指读者不迷信书本,边阅读边思考,深入探讨,精研细究,以求探根究底的主动阅读。现代课堂教学论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为探究式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读者还要提出问题,究问为什么这样写

14、,观点对不对,论据是否充分等等,学会质疑,并力求解决问题,学会释疑。陶渊明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度都可以被质疑,文学作品同样可以被质疑,只有在不断的探究与质疑中才会逐渐走向完美。即使是伟大的作家的伟大的作品也应如此。探究性阅读的思维是多向的,可以审美也可以审丑,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可以对文本肯定也可以否定,可以对文本进行补充、修正,也可以推翻文本,自铸新词。善于发问是探究性阅读的灵魂,问题越多,探究的结果就会越多。当然所发问的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合乎逻辑的。大胆的积极的探究性阅读是步入阅读

15、最高境界的关键。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为探究性阅读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做一个真正的读者,把审问、思辨这些阅读的要旨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大胆发问,积极质疑,深入探究,读出激情,读出思考,读出鲜活的生命力。一个问题就像一朵花蕾,孕育着甜美的果实。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越多,阅读这棵大树开出的花朵就会越多,今后结出的果实也就越丰硕。五、 创造性阅读阅读可以益智,阅读可以怡情,阅读可以养德。阅读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给养,还可以激发我们无线的创造潜能。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批判性的阅读,既有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驳与匡正,也可以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肯定、阐扬与补

16、充,但重在反面的批判。创造性阅读的思维特征是独创性和批判性。清人赵翼诗云“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他鄙夷矮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赞扬只眼有主见。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对个性最高的赞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事物如此,阅读文学作品亦如此。创造性阅读需要跳出作品的本身,需要运用求异思维,从逆向或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借鉴要素置换、结构重组、信息交会、情景迁移等创造原理,比较、辨析,同中

17、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创造性阅读也包括对原作的再创作,当我们对原作的情节、人物感到不理解、不满意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痛苦和矛盾,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重新设计理想的故事情节,构思愿望中的美好结局。这就是对原作的再加工和再创作。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阅读活动的归宿。虽然达到这种阅读境界较难,需要长期的磨练,但只要我们按照前面的层次逐步训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再高的境界也可以到达。结论“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阅读也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阅读还是我们培养情操、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还是培养我们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