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设计 川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设计 川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设计 川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设计 川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设计 川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材分析本主题主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而本课主要介绍了以欧洲为中心叙述了二战前夕、二战初期的历史。在二战前夕,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过程中,英、法帝国主义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企图推动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939年9月,二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全面爆发。由于绥靖政策的影响,在希特勒闪电战的攻击下,12个欧洲国家被法西斯德国侵占、控制。教材随后介绍了丘吉尔就任首相后,英国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顶住了德国的压力,两相对比,发人深

2、省。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基本具备了分析史料的能力,如找历史“六要素”,评价历史事件要采用一分为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知道论从史出等。同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课是继大战后的第二次席卷全人类的战争,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含义,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记住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概述战争初期的进程。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绥靖政策实质的评价及“奇怪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查看德国法西斯的扩张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探讨波兰和法国败亡的原

3、因,培养学生从史实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史为鉴的能力;通过讨论二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慕尼黑会议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认识二战是由法西斯国家发动,反法西斯国家进行的正义战争;通过了解大战初期德军连连得手,英法节节败退的史实,进一步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从中吸取历史教训;通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程,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同时认识到世界各国人民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与德国突

4、袭波兰教学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教法学 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讨论及演示等多法结合。教学准备老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二战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入:同学们,1929-1933世界经济出现了什么状况?为摆脱这场危机,美、德、日是怎么做的?(为摆脱这场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嚣张和相互勾结,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题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卷入的国

5、家有60多个,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四,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本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指导学生阅读导语并出示课题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由此导入新课)【学习新课】:一、德国的扩张(出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图并过渡讲解)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虽然还没有全面爆发,但已经在局部范围内升级、扩大: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同德国一起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德国公开破坏凡尔赛和约,扩军60万,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进军莱茵

6、河不设防区,1938年德国更公然吞并了奥地利。1、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是怎样做的? 2、出示材料:材料一:英法统治集团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的行动会激怒希特勒,从而引发“普遍的欧洲战争”材料二:如果发生战争,英国只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灾难”,“得不到任何东西”(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没有给予打击和制裁,推行绥靖政策,绥靖:安抚的意思定义: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英法的绥靖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

7、事。3、推动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英、法是主要的执行者,美(而当时的美国由于国内和平主义、孤立主义盛行,因此对法西斯的扩张采了中立政策,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绥靖政策)4、英、法为什么要这样做?(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原因):在书上做上记号,为求苟安一时,保住其既得利益,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办法谋求与法西斯国家的妥协。 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祸水东引为求苟安一时,保住其既得利益。一战后的英法国家经济、军事地位都被削弱,部分国家领导人害怕战争 ,不敢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针峰相对;经济危机更使国内政局动荡,实力大为下降;还有就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开

8、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英法国家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希特勒的侵略要求,以此推动德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不仅可以求得一时的太平,还能坐收渔人之利。)5、实质是什么?(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姑息、纵容-睁只眼闭只眼,法西斯侵略,将祸水东引苏联,维护自已利益6、集中的表现是哪次会议?7、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与会议的人物有哪一些?我们为什么把它称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时间、地点)1938年9月、慕尼黑;(与会者)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主要内容)签定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

9、行割给德国。)(根据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图强调指出苏台德区对于捷克和德国双方的重要性,-捷克斯洛法克是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基础上新建的一个国家,捷克地处欧洲心脏,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久为德国垂涎。它地处波西米亚高原这个中欧制高点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法都是捷克斯洛法克的盟国。而苏台德区是捷国内交通和工业发达地区,矿藏丰富,并且地势易守难攻,德国若拥有了该地区,捷克斯洛法克就好囊中之物了。我们为什么把它称为“慕尼黑阴谋”?在慕尼黑会议上,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自始至终被排斥在会议外。只是在会议结束后才被带进会议厅被迫在协定上签字。由于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四大国秘密策划,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

10、割让给德国的。所以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讨论绥靖政策的影响:影响:对捷克斯洛伐克来说:破坏其领土完整,并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被德国吞并。对德国来说: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实力,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对英法来说: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慕尼黑协定(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此后慕尼黑即成为姑息、纵容侵略,出卖弱小国家的代名词。这次会议牺牲了哪一个弱小国家的利益?联系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几次会议都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色彩,再一次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完成知识的迁移)。张伯伦和达拉第以为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

11、就能满足希特勒的贪欲,所以张伯伦回国时,得意地宣称“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你们回家睡觉去吧”8、英、法这样做是否真的赢得了和平呢?产生了什么后果和影响?从不干涉政策到慕尼黑阴谋,既没有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止战火的蔓延,相反,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他们,越是敢放手发动战争。从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过渡: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丰富的矿产资源,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因此慕尼黑阴谋不担没有避免战争,反而成为战争的催化剂。也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而使德国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5、英、法最终达到了它们

12、的目的了吗?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取得了苏台德区,半年后,德国的战车隆隆地开进了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灭亡!接着,又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英法的盟国波兰,英法的绥靖政策宣告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出示图片)那下面我们来总结、讨论一下二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一战后,在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强烈要求争夺世界霸权/.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3、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显示标题)二、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的爆

13、发1、看视频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时间是什么时候?(快速浏览二三子目)1、德国进攻波兰(1)时间: 年 月 日。(2)标志:德国入侵波兰, 、 被迫于9月3日对德宣战, 全面爆发。2、法国溃败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英法联军被迫实施“ 大撤退”。6月, 败降。3、空袭英国:1940年8月,德国对英国展开“ 空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58个师,2500辆坦克,6000门大炮,2000多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强调:二战是逐步打起来的,在此之前,二战已在东方爆发,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卢沟桥事变,1939年9月1日是第二

14、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德国为什么要突袭波兰?运用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临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波兰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因此,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下一步侵略的目标就定在波兰。波兰是英法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2、德国进攻波兰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德军的“闪击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了解“闪电战”的特点,后面我们要讲的突袭丹麦、挪威、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

15、,都是采用此战术。为分析波兰的失败打下基础)3、国土面积和德国大体相当的波兰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就宣告灭亡了?(指导学生分析波兰军备陈旧、战术落后,对德军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运用波兰骑兵图和德国机械化部队图进行对比,同时英法见死不救,宣而不战,致使波军孤军奋战)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比较一下德波实力:德国:纳粹德国几乎白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它的陆军已达51个师,内含9个装甲师。还有一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摩托化部队,1、德军实力强大,准备充分,闪电作战突袭,攻击力大波兰的防务的确很单薄它的空军已经过时,陆军臃肿不灵,海军近乎为零,但波兰人很强硬,大批爱国者聚集到征兵站,报名参军。

16、2、波兰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波兰所依赖的盟国英法: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小的波兰找死!”3、英法态度: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过渡:二战爆发后,英法见死不救,宣而不战,始终躲在马其诺防线的工事里,坐视波兰灭亡,人们将其称为奇怪的战争”、“静坐战争。4、英、法为什么“宣而不战”原因(幻想德国下一步进攻苏联,祸水东引,但事实证明这是纵容者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后的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说明英法仍然执迷不悟,推行绥靖政策,1、德国集中强大兵力发动突然袭击2、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

17、略战术落后3、英法宣而不战(教师讲述)在灭亡波兰后,德国并没有象英法所期望的那样立刻去进攻苏联,而是北上进攻丹麦、挪威,继而横扫整个西欧,西欧沦陷。三、西欧沦陷根据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指出轴心国侵略的大致方向。同学们自学:看讲了哪些事情?1940年,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首先闪击丹麦(仅用4个小时就占领了丹麦,当天傍晚就占领了挪威首都,)、挪威、,接着侵入卢森堡、用5天占领荷兰、18天后占领比利时,比利时被占领后,德军绕过被称为天险的马其诺防线,其中一路军直逼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被逼入敦刻尔克,在这紧急关头,英法动用大批舰艇船只,由英国空军掩护,将33万军队运过英利海峡,而他们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丢

18、失,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有什么作用?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后来盟军未来的反扑保存了有生力量。与此同时,另一路德军南下,直逼巴黎,向法国发起总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法国灭亡了,但流亡英国的戴高乐将军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号称欧洲强国的法国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灭亡了, 原因:是因为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另外,还有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在挪威将沦陷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接替他的英国首相是谁?他推行什么样的政策? 对德国而言,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碍,德国陆军是派不上用场了,于是德国就决定先通过空军,再实施登陆,征服英国。于是开始了不列颠之战,每天出

19、动百甚至上千架飞机,进行狂轰滥炸,但在丘吉尔的带领下,结果见书。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毛泽东“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看学习测评:绥靖政策的惨痛教训1940年4月,德军只用4个小时灭亡丹麦。1940年5月,德军占领卢森堡、荷兰、比利时。1940年6月,德军占领挪威1940年6月,法国投降。法西斯威胁全人类,可恨;弱国命运被别国主宰,可怜;英法损人利己,可憎;最终害人害己,可悲;丘吉尔、戴高乐领导人民英

20、勇抗敌,可敬! 【拓展提升】1、英国和法国对待法西斯侵略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带来的结果又怎样?从中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法国一贯执行绥靖政策,最终自食其果,而英国1940年5月后在丘吉尔的领导下,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粉碎了德军直接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两相对比,发人深省。启示:对法西斯敌人不能姑息纵容,要坚决抵抗。2、那么当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我们应该从二战的爆发中吸取哪些深刻的教训?我们只有反思战争,热爱和平,才能避免悲剧的再一次上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课堂小结】老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重点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从1938年至1941年,希特勒已经侵占或控制了

21、欧洲14个国家,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进一步扩大战争作好了物质准备。【课堂练习】以史为鉴: “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请举出两例发生在世界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生:为摆脱这场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学生阅读本课导语学生观看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没有给予打击和制裁,推行绥靖政策 学生自主探究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学生观看图片学生回忆知识点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学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讲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思考回答本子目为了解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后由老师讲解,学生观看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回顾新知学生答题多媒体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并对本主题进行概述教师展示本课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