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分析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本课承接15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内容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指

2、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各个时期外交政策变化

3、的依然不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归纳和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展馆一)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游览,参观新中国外交事业成就陈列馆,请同学扮演历史讲解员,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以巩固旧知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展馆二)实物展示两份70年代的人民日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出问题:两份旧报纸刊登的是新中国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些成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陈列馆展厅二,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七十年代重要的外交事

4、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乔冠华的笑”,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结合多媒体补充材料,探究解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等问题。最后小结: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联系展厅二中所看到的第二张图片,有学生展示自己网络检索到的图片资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之后,用两张图片的对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美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多媒体呈现中、美两国在70年

5、代所面临问题的材料,让学生共同探究对比分析材料、提炼归纳有效信息最后得出结论,顺利突破了教学的第一个难点。3、“中日建交”多媒体展示多张中日领导人会面的照片,引导学生从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来理解学习此部分知识。老师总结: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在日益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新旧中国的外交两重天。(展馆三)4、新时期外交成就视频、图片展示新时期外交成就,引导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组合组织会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加入WTO等内容 ,同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更多新时期外交成就,让历史更贴近现实,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6、;展望未来,以史鉴今。然后,老师设疑:从近代的“弱国无外交”到今天的外交硕果累累,原因何在?引导学生浏览展馆中新旧四个不同时期外交展示板,从“弱”入手分析得出结论: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成为我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出示标语:“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这样,就成功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三)、巩固总结让学生自己完成板书设计,师生共同总结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请学生谈对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感想。(四)、优化思考(展馆四)学生参观中国外交事业成就陈列馆的最后一站,展馆四,展望未来的外交,组织学生谈谈台湾问题的感想;最后布置课后活动,请关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前景。推荐记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