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_第1页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_第2页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_第3页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_第4页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1、周凯宁,肖宁,陈棋,钟杰,李登峰3种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的对比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0卷第4期,第22-26页,2011年4月摘要: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并找一种更加简捷的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对垂直底边入射法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的最小偏向角法和全反射法进行了比较。垂直底边入射法让入射光线垂直于三棱镜顶角的临边入射,通过测量出射角度间接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比较了3种方法操作的简繁程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垂直底边入射法的操作较之传统方法更加简便,数据和最小偏向角法的结果符合很好,数据准确性次于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2、全反射法的不确定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测量方法。采用垂直底边入射法可以有效地达到简化测量三棱镜折射率的目的。2、黄凌雄,赵丹,张戈,王国富,黄呈辉,魏勇,位民Er:SGB晶体主轴折射率测量人工晶体学报,第35卷第3期,第442-448页,2006年6月摘要:根据Er:sbGd(BO,),(Er:sGB)的透过率曲线粗略估计了该晶体的折射率,再利用白准直法,精确测量了30170范围内,O4880、O6328、10640、1338等波长下Er:sGB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umeier方程并计算了1319下Er:sGB晶体的主轴折射率,与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异不大于2,处在测量误差的范围

3、内,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3、杨爱玲,张金亮,唐明明,孙步龙LFI法测量半透明油的折射率光子学报,第38卷第3期,第703-704页,2007年摘要:LFl方法曾被用来测量大直径光纤的折射率用一半盛油一半为空气的毛细管代替光纤,并用聚焦的条形光束照射毛细管,空气与油的干涉奈纹同时产生根据空气的条纹可以确定参数6,根据一组已知折射率的标准样品可确定另一参数f,同时可以建立标准液体最外条纹的偏折角与折射率的标准曲线对于未知折射率的样品,一旦测量出其最外条纹的偏折角,从标准曲线上就可以读出其折射率实测了一组半透明油的折射率,其结果与阿贝折射仪测量结果接近4、廖焕霖,罗淑云,王凌霄,彭吉虎,吴伯瑜,

4、沈嘉,高悦广,宋琼LiNbo。电光调制器行波电极微波等效折射率的测量电子与信息学报,第25卷第2期,第284-288页,2003年2月摘要:LINb03电光调制器器的设计中,行波电射的微波等效折射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该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微波探针架及探针,采用差值的方法,在微波同络分析仪上对样品CPW电极的微波等效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给出了修正因子,研究了微波等效折射率随频率变化的色散现象,并对这种测量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5、黄凌雄,赵玉伟,张戈+,龚兴红,黄呈辉,魏勇,位民LYB晶体主轴折射率测量与评价光子学报,第37卷第1期,第185-187页,2

5、008年1月摘要:采用自准直法测量了在30170范围内,0473、06328、10640、1338等波长下LYB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llmeier方程并计算了1319下该晶体的主轴折射率,与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之间的吻合性较好测量结果表明,该晶体具有较低的折射率以及折射率随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较好6、刘晓东,戴景民Mie散射理论测量粒子系复折射率的透射方法红外与激光工程,第38卷第5期,第820-825页,2009年10月摘要:粒子的光学常数并不等同于构成粒子材料的光学常数,而通过粒子光谱复折射率数据,研究粒子及聚集粒子系的辐射特性,不仅对辐射物性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而且

6、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粒子的复折射率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测量(没有直接测量的仪器),须由实验测定其他量,然后结合相应的理论模型反求,属反问题研究。用简化的Mie散射理论及KramersKronig关系式,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A120。粒子及煤灰粒子进行透射率实验测量,结合相应的理论模型,反演A120。粒子及煤灰粒子的复折射率。并对透射率实验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7、王召兵,黄凌雄,张庆礼,张戈,孙敦陆,殷绍唐Nd:GC晶体折射率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测量”光电子激光,第18卷第8期,第956-959页,2007年8月8、刘耀琴,冯音琦OCT图像法测量折射率光学技术,第36卷第5期,第71

7、5-721页,2010年9月摘要:基于光程匹配原理提出了一种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系统获得的图像测量样品折射率的方法。通过分析光程匹配原理,给出用()CT图像法测量样品折射率的原理及过程。以玻璃载波片和黄瓜组织为样品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OCT图像法获得的载玻片和黄瓜组织的折射率测量值分别为1499和1-353,与发表或已知的折射率结果相吻合,测试结果的随机误差可小于001。另外,使用OCT图像法通过短时间所采集的两幅图像可对横向扫描任意位置的折射率同时进行测量。该方法进步简化了基于光程匹配原理的折射率测量法的过程,缩短了测量时间,是一种快速测量样品折射率的实用方法。9、葛捷,殷宗敏

8、变折射率光纤折射率测量的误差分析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第41卷第2期,第10-14页,2004年2月摘要:介绍了使用双光束干涉法测量变折射率光纤设备的原理及实验结果。并对此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对实际的设备制造提出了精度要求。10、杨晨,王荣瑶,王鹏,史庆藩表面等离激元探针的高介电灵敏度与液体折射率测定大学物理第31卷第5期,第62-65页,2012年5月摘要:利用金纳米棒在光照射下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性质,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介电环境下的吸收光谱通过分析纵向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峰位随介质折射率的变化。获得了金纳米棒表面等离激元探针测量介质折射率的经验公式为n=利用金纳米棒表面等离激元探针的高介电灵敏度

9、,测试了一些未知液体的折射率,并与阿贝折射仪测量法的结果相比较结果与分析表明,本方法较之阿贝折射仪测量介质折射率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密度因此,表面等离探针可用于拓展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介质折射率测量实验11、徐聪恩,冯俊玻璃材料折射率及色散的高准确度测量上海计量测试,第3期,第18-20页,2012年摘要:使用德国Triotics公司生产的SpectroMaster HR UV-VIS-IR 型折射率测量设备,对FK5玻璃块的e、d、g、F 和C 谱线的折射率值进行高准确度测量,并修正至标准环境条件下的折射率值。用得到的折射率值进行曲线拟合,验证Cauchy色散公式和Sellmeier色散公式。12

10、、田雁玻璃折射率测量的改进物理通报,2013年,第3期,第61-64页摘要:针对在玻璃折射率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到了解决每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3、黄佐华,何振江测量薄膜厚度及其折射率的光学方法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第4期,第42-45页摘要:介绍了椭圆偏振法、棱镜耦合法和干涉法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组成,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指出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应注意的问题。14、黄佐华,何振江,杨冠玲测量薄膜折射率的光栅衍射干涉方法光电工程,第31卷第6期,第34-37页,2004年6月摘要:根据光的干涉理论,讨论了条纹周期数对测

11、量薄膜折射率不确定性的影响,推导出干涉条纹错位量与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关系式由此提出采用光栅衍射干涉测量薄膜折射率的方法和实验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干涉条纹测量精度达20,薄膜折射率测量精度可达001以上。15、孙香冰,任诠,杨洪亮,冯林,Y T Chow测量薄膜折射率的几种方法量子电子学报,第22卷第1期,第13-19页,2005年2月摘要:准确的测量薄膜的折射率对于集成光学器件i殳计和制造有着重要的意义。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多年来在折射率测量卜经常采用的儿种方法,分别对其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16、孔凡美,李国华,马育栋测量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偏光干涉法物理实验,第29卷第2期,第34-

12、38页,2009年2月摘要:介绍了测量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偏光干涉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不同温度下晶体波片的偏光干涉谱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谱线极值点所对应波长的精确判断,准确计算出相应的最大双折射率,并由曲线拟合得到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测量的双折射率精度可达到17、李学彬,蒋兴浩,徐青山测量气溶胶单粒子折射率方法研究光学技术,第33卷第5期,第645-648页,2007年9月摘要:设计了一种粒子计数器,它可以测量粒子的动力学粒径和两个散射角下的散射光强度,而粒子的散射强度可以根据Mie散射理论从光学等效粒径和粒子折射率出发计算出来。当可以近似认为动力学粒径与光学等效粒径相同时,利用

13、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反演计算单个粒子的折射率。18、郑小兵,之己测量液体浓度的折射率方法光电子技术与信息,第11卷第4期,第35-36页,1998年8月19、辛督强,朱民,解延雷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几种方法大学物理,第26卷第l期,第34-38页,2007年1月摘要: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液体折射率测量上经常采用的5种方法激光照射法、衍射光栅法、光纤杨氏干涉法、掠面入射法和CcD测量法,并分别对其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这些测量方法都具有原理简单易懂、测量设备和操作方法简便可行的特点20、阎逢旗,胡欢陵,周军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谱和折射率虚部的测量光学学报,第23卷第7期,第855-860页,2003

14、年7月摘要:介绍一种综合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和能见度仪测量大气气溶胶折射率虚部的新方法 首先 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谱 待订正 用能见度仪同步测量出水平能见度 然后 根据球形粒子的米氏 散射理论 通过分析气溶胶粒子的折射率虚部 分档半径 粒子数密度谱 消光系数和能见度之间的关系 对分档半径进行订正 得到折射率虚部和能见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同步测量的能见度 反演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折射率虚部。最后,利用折射率虚部对光学粒子计数器数据进行订正 得到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谱。21、李学彬,胡顺星,徐青山,胡欢陵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和折射率的测量强激光与粒子束,第19卷第2期,第2

15、07-211页,2007年2月摘要: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能见度仪、微脉冲激光雷达和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大气气溶胶折射率的新方法。首先使用能见度仪和激光雷达测量出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消光后向散射比,然后使用粒子计数器测量出粒子谱分布,结合气溶胶粒子折射率,根据球形粒子的米(Mie)散射理论,可以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和消光后向散射比。通过分析消光系数、消光后向散射比、粒子谱分布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合已知的消光系数和消光后向散射比,反演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折射率。22、倪志波,宋连科,刘建苹,彭捍东,周文平单轴晶体双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双光路测量激光技术,第31卷第4期,第358-361页,2OO7年8月

16、摘要:为了研究单轴晶体最大双折射率在某一波长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偏振光干涉的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单轴晶体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建立了一套双光路对比测试实验系统。利用该实验系统对石英晶体样品进行测试,获得了其实验数据变化曲线,并总结出了在测试波长下9石英晶体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数学式。结果表明,单轴晶体在某一波长下的最大双折射率基本上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实验过程中,只要精确调整仪器,并注意控制好实验所需温度,其测量结果是可靠的。23、刘子熹,杨昌喜,杨傅子,徐寿颐导波法测量光通信波段液晶的折射率光电子激光,第15卷第7期,第842-846页,2004年7月摘要:用导

17、波法对光通信波段下液晶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给出了5Cb液晶从可见光波段到光通信波段的色散曲线及对应的SeIImeier 公式的系数。详细介绍了实验原理、装置、结果及其分析。还初步探索了液晶在光通信波段的双折射特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寻找高双折射液晶提供一些建议。24、廉鹏,马骁宇,张广泽,陈良惠低压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生长的(AlxGa1x)0.51In0.49P折射率测量半导体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第401页摘要:采用测量反射谱方法确定了低压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生长的与GaAs衬底匹配(AlxGal-x)0.5lIn0.49P外延材料的折射率.实验中测量的反射谱波长范围为

18、.在拟合实验数据过程中采用了单振子模型.折射率数据用于分析应变量子阱GaInP/AlGaInP可见光激光二极管波导计算出的器件远场图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25、刘静,李大海二次彩虹法测量高折射率玻璃微珠折射率研究光子学报,第36卷第12期,第2307-2310页,2007年12月摘要:基于米氏散射理论解释了激光照明下玻璃微珠的二次彩虹精细结构的成因,发现折射率的差异将直接影响二次彩虹精细结构的位置对于实验中玻璃微珠半径变化引起二次彩虹精细结构间距变化的现象亦用米氏散射理论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实验研究利用米氏散射的近似理论艾里理论对玻璃微珠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在对玻璃微珠二次彩虹精细结构所计算得到的折射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校正测量误差后得到了玻璃微珠折射率的准确数据26、杨宏坤,李大海,周昕,王鹏二次彩虹法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折射率测量研究激光杂志,2006年,第27卷第2期,第5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