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2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2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2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2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2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技能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气候的成因。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国家自

3、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活动1:展示课件1录像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观看的录像纷纷举发发言。小结:录像中的居民和两位同学的穿着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反映了不同地区在冬季的气温是不一样的,说明了我国气温存在着

4、空间上的差异。师:我们这里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一样吗?小结: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季节气温不一样。板书:气温的分布特点活动2:(出示课件2)阅读、分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例,读数值,分析气温递变规律。漠河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0等温线大体经过哪些地方?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找出1月气温最低的地区。教师小结并板书: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位置的差异部分问题学生可以轻松答出,但第小问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完整。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分析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学用

5、结合的能力。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活动3:(展示课件3)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漠河镇、海口市的7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找出7月气温值最高的地区。找出7月气温值最低的地区,分析形成原因?教师小结并板书: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影响因素:纬度位置的差异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影响因素:地势高学生有了前次活动的收获,教师在此次活动中要提示学生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求同存异。活动4:(展示课件4)对比“1月、7月平均气温图”思考以下问题:课本第33页活动题: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教师小结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外,还有地形因素。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比较地区,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地形区的气温差异,通过阅读地图,学生很容易解答此题。活动5:(展示课件5)分析图片和资料(气温与民居、气温与服装、气温与交通等等)师:气温的时间空间差异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现在我把大家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到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拉萨去游玩,说一说你所去的地方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过渡)气温除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外,还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提供学生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对资料展开讨论,自由发言,随时补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活动6:(

7、展示课件6)分析资料(课本第33、34页文字部分)和“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我国温度带中的热带范围与“地球上的五带”中的热带范围一致吗?我们这里属于哪个温度带?根据自己的知识,举例说一说不同的温度带会适合哪些农作物及果树的生长?温度带的分布地区是重点内容,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可以结合中国政区图、地形图、1月0等温线分布地区等要素帮助学生进行图上记忆。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教师小结并板书:我国的主要温度带课后总结: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南北跨近50个纬度,所以南北气温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地形的影响,增加了气温分布的空间差异,形成了

8、多个温度带,使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假期里就可以自己设计旅游路线,过一把“小导游瘾”。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Flash动画教师讲解故事大意:美国人汤姆先生7月到中国旅游,在北京一下飞机就淋了一场大雨,感冒了一场,病好后接着去乌鲁木齐玩,随身带上了雨伞,结果乌鲁木齐总是晴空万里,一场雨也没下,汤姆先生生气地把伞扔了。9月初,汤姆先生坐飞机去广州,结果一下飞机又淋了一场大雨。汤姆先生懊丧地说:中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导语我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特点。活动1:观察第37页图218“不同的民居”,思考:图中的这些民居反映

9、了当地的降水有什么特点?把以上几个地方标在年降水量图上,然后大家观察整幅图,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按照图例查找当地的年降水量的大致数值。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建立“降水存在空间差异”的观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活动2: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找出学校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根据地图总结出我国降水的空

10、间分布规律。教师小结并板书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本活动设计的宗旨是“温故知新”,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地图技能的同时,适当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如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温度带的分布等,以加深学生对重要等降水量线所经过地区的印象。活动3:出示导入新课的Flash课件。师:我们给汤姆先生解释一下他所遇到的尴尬问题吧!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地球上不仅存在着降水现象,还存在着水分蒸发现象。一个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出该地的气候湿润程度,据此,我国划分出四类干湿地区。板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本次活动除了要进行知识的串连外,还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11、力。活动4:分析第36页“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和第35页“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北部和东部属于湿润地区?过渡:降水量的不同和干湿地区的不同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活动5:师生共同探讨第37页两个活动教材。课堂总结: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学习了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且知道了降水量和干湿地区的不同造成了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

12、不同,结合“气温”的内容,我们来做几个题。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课堂练习1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_带与_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_地区与_地区的分界线。此线以北的耕地以_为主,适合种植_(农作物);此线以南的耕地以_为主,适合种植_(农作物)。2我国有许多民间谚语与气温、降水有关,如: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没晴天八月十五云掩月,正月十五雨纷纷热生风,冷生雨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这样的谚语,做分析归类。课后作业分组搜集资料影响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制作相应的幻灯片(教师指定具体内容)。本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

13、的地理”的原则,提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如根据题中的干湿程度对植被的影响,联想到对水果的影响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查找资料。第三课时(方案A)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东亚季风气候”的录像资料。导语: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呢?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季风气候显著活动1:展示课件2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分析回答: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展示动态课件,给学生直观认识,启发学生思维。本活动再一次训练了学生分析地图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发

14、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做前两题较轻松,教师可以提供更多资料帮助学生全面分析第3题。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比较冬、夏季风的不同?教师小结并板书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的原因之一夏季暖热多雨夏季风影响降水活动2:展示课件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干湿地区图”。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哪里,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并板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与划分标准三图的叠加分析利于学生记忆分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邻近的主要城市,形成空间印象,也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活动3:展示课件4“锋面雨示意图”的Flash动画,

15、并阅读第39页有关材料。师:锋面雨是怎样形成的?生:讨论。师:“梅雨”和“伏旱”现象出现在什么地方?一般出现在什么时间?教师小结:夏季风的北上南退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如果夏季风活动正常,则这一年风调雨顺,利于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如果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则会带来灾害。板书:季风气候的优越性和灾害性天气鼓励学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边画边说,以训练动手、动口能力。学生思维活跃,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伏旱”产生的原因,教师应给予肯定和回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多样的语言来描述。活动4:(展示课件5:阿拉伯半岛上的热带沙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鱼米之乡”)分析我国季风

16、气候的优越性和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师:你能描述一下两幅图反映的景观特点么?图中两个地点的纬度位置有什么关系?师:两者的景观差异明显,原因是什么?师:我们还是通过分析图表来寻找答案吧!(分析图223)教师小结并板书:雨热同期师:季风气候有时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请同学们上台来演示一下自己搜集资料制作的幻灯片。学生不一定回答出来,但是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提出下面的问题。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生:各小组都有学生上台演示,并有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活动5:观看课件6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录像师:这些自然灾害虽然防不胜防,但是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多做一些防御工作,还是能降低灾害程度。如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水灾,但是由于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大减轻了洪水危害和损失。教师小结并板书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鼓励学生先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再看书验证结论。活动6:展示课件7我国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师:我国除了季风气候外,还有没有其他气候类型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呢?师:举例说出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教师小结并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过渡: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