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7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2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到试卷的对应区域,否则,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蕴含的思想是杀身成仁,主要就是突出仁义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思想,所以是儒家学派,本题选择

2、a选项。其它选项不满足要求。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 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c.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答案】b【解析】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 b项是无为而治的思想,符合题干信息,故b项正确;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民主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3.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3、它适应了a. 发展经济的需要b. 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c. 巩固统一的需要d. 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答案】c.4.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 “人伦者,物理也”b. “存天理,灭人欲”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解析】“克己复礼”的解释大意是:仁是本心全部的道德。克己复礼是指,战胜自己的私欲,从而通过遵循礼制来顺应天理。根据所学可知,主张消除个人私欲,顺应天理是宋明理学的主张,即“存天理,灭

4、人欲”。故选b。acd不符合材料,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的分析理解。5.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心外无物d. 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故d正确。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朱熹的主张,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发明本心,故b排除。“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也不能体现心外无物,故c排除。考点:

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思想6. 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因此“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方案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经世致用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答案】c7.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这一内容a.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c.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d.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答案】b【解析】

6、材料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属于李贽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故选b;李贽的反正统意识必然招致统治阶级的不满,排除a;顾炎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排除c;道家学派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排除d。8.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

7、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辟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系列事件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故a项正确;b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材料;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点睛:材料“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反映了中国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 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8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

8、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依据所学,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故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在唐朝。a、b项是汉代史学著作,故不可能记载;d项是清代的史书,不是最早,均与题意不符。所以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四大发明10. 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a. 篆书b. 草书c. 楷书d. 隶书【答案】a【解析】 秦朝时盛行的字体是小篆,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故选a。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

9、要字体,排除d楷书是汉魏时期形成,盛行与南北朝时期,排除c;草书是形成于汉代,通行与魏晋时期,排除b。 11. 下面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被誉为“书圣”。该作品的作者是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欧阳询d. 怀素【答案】a【解析】 材料是行书作品,属于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a;bc擅长楷书,排除;d擅长草书,排除。12.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 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 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10、: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文而不晦”“俗而不俚”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曲的特点【名师点睛】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套数又称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数是由几首曲组成。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也比词更口语化。13.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 京剧脸谱中的白色象征着奸诈,如曹操c. 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

11、 京剧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曲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结合所学,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以同光十三绝为证,排除a;京剧脸谱中的白色象征着奸诈,如曹操,排除b;京剧是以安徽湖北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但流行于北京,因此称京剧,故选c;结合所学,京剧称为国粹,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曲形式,排除d。14.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 专制主义强化b. 商品经济发展c.

12、 拜金主义盛行d. 轻商思想淡化【答案】b【解析】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因此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故选b。15.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答案】

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悟空的形象是明清之际出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的客观反映,c项正确。材料反映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与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而是强调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而是强调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6.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

14、子思考的结论是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中国人受到鸦片战争中败于西方列强的刺激,开始向西方学习,产生了最早的向西方学习的想法,认为西方的军事技术是先进的,故选b;“两位先生”指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这一观点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选项c中的材料选自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主张学习俄国的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技术学习无

15、关,故c项错误。d材料是孙中山的讲话,号召建立民主共和国,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17.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师

16、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分别是在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排除abd三项。由材料关键信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以及题干“最符合时代潮流”要求,c项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a.把握到一个主题,即救亡图存。b.把握到三个阶段,即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c.把握到三个阶级及其流派,即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

17、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和无产阶级等。18.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而d与新文化运动相关。戊戌变法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维新思想19.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 强国御辱b. 实业救国c. 民主共和d. 科学理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曾国藩、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王韬为早期维新派,主张发展工商业,同西方商战以维护民族利益;康有为、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变法图强;民族资产阶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