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8.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8.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8.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栏目链接,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栏目链接,栏目链接,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 (1)俄国通过19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具有浓厚的_色彩。,栏目链接,军事封建,(2)垄断资本既依靠沙皇政府压榨国内人民,又依靠它对外扩张而开辟_,此外由于自身的落后,它对西欧资本有很大依赖性。 2政治条件:俄国受西欧国家制约,而和它们有尖锐的矛盾、垄断资本和_的矛盾、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与_的矛盾、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的

2、俄国与_的矛盾等等,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危机四伏,革命一触即发。,国外市场,本国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殖民地人民,栏目链接,3主观条件: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 (1)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_的建立。 (3)思想上有_的指导。,栏目链接,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4革命的导火线: (1)国内,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 (2)国际上,能够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栏目链接,俄国发展的落后性对革命的爆发有何影响?,应 用 思 考,答案: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

3、义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经济上仍然是农业国,政治上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以上因素使沙皇统治面临着危机,酝酿着革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栏目链接,1二月革命。 (1)爆发: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_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帝国大厦的坍塌十月革命的进程,栏目链接,彼得格勒,(3)影响: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_;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

4、主专政的_。,栏目链接,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为什么说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特点是什么?,应 用 思 考,答案:(1)原因:因为二月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2)特点: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栏目链接,2十月革命的准备: (1)四月提纲的发表: 内容:形势与任务: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推翻资产阶级_,建立_。 意义: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

5、件。,栏目链接,临时政府,苏维埃共和国,(2)七月事件: 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_,并血腥镇压要求结束战争,政权归苏维埃的人民,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表明:革命_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3)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 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_的方针。 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栏目链接,一战,和平发展,武装起义,四月提纲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应 用 思 考,栏目链接,答案: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6、。,1筹划起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_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_。,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栏目链接,武装起义,军事革命委员会,2十月革命的爆发。 (1)11月6日,_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 (2)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破,起义胜利。,栏目链接,彼得格勒,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 (2)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_(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_和_。 (3)成

7、立了以_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国家的诞生。,栏目链接,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列宁,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会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应 用 思 考,答案: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颁布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内容看出,十月革命是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从和平法令的内容看,一战给俄国的工人、农民带来极大灾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而缔结停战和约则是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从土地法令看,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所以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栏目链接,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8、(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_,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_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_的新时代。,栏目链接,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3)它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_和实践指导力量。,栏目链接,思想武器,栏目链接,一、十月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 (1)客观上,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其改革并不彻底

9、,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外方面,它对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备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在国内方面,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以及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再加上其对外的扩张政策,使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此起彼伏。,栏目链接,(2)主观上,俄国有了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栏目链

10、接,(3)一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一战使俄国的国内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国际上,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栏目链接,1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应 用 示 例,栏目链接,d,二、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何特点? 1.从理论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

11、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栏目链接,3从革命方式看:经历了由设想和平夺取到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4从革命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栏目链接,2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应 用 示 例,栏目链接,解析:革命的本质即它最主要的特点。十月革命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b、d选项是错误表述,c指的是革命道路。 答案:a,栏目链接,应 用 示 例,三、分析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栏目链接,栏目链接,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