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业分层测评14 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导学号:72040094】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再加上卢布迅速贬值,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b项正确。a、c、

2、d三项属于新经济政策,与题意不符。【答案】b2下面为苏俄1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表折射出的现象()年份1917年1918年1919年粮食征购量7 340万普特10 790万普特普特21 250万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171919年”可知,苏俄当时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保证了战争的胜利。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3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

3、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通过租赁制吸纳外国资本b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c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d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本质变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单纯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相比,新经济政策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这是“打开”的本质含义。a、c、d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不是本质含义,故都应排除。【答案】b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4、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于1918年,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不会出现“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故b项错误;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自由支配,故c项正确;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此后,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故d项错误。【答案】c5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

5、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则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自由放任政策【解析】由材料信息“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6“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央调配”可以判断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能力提升7苏联社会

6、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2040096】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b片面发展重工业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解析】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并用牺牲农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滞后,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恶果。【答案】b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

7、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批评斯大林模式存在着弊端【解析】材料认为“苏联的制度”虽然存在弊端,但使苏联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所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97】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

8、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 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