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基础夯实1.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解析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各大经济区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答案c2.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解析a、b

2、、c三项是具体经济区域的表现,其总体特征是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故选d项。答案d3.人口迁徙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我国古代人口流动也比较频繁。纵观中国古代人口流动,其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答案c4.“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a.两晋之际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d.两宋之际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因此,这一特色的形成应开始于第一次人口迁移时期,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答案a5.宋书记载

3、:“(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b.宋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的较长和平局面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宋书”,可知材料所指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刘宋政权统治时期的情况,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此时南方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故a项正确。答案a6.宋书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主要是说()a.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d.

4、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可知反映的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故选b项。答案b7.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d.安史之乱使得北人南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排除a项;经济重心移至江南是在宋代,排除b项;贞观年间尚未出现安史之乱,排除d项。答案c8.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

5、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解析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可知a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代,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答案a9.对下列人口统计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a.南北经济趋于平

6、衡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南方经济逐步发展d.北方经济发展缓慢解析材料中的人口比例,不足以说明南北经济是否平衡,a项错误;由人口分布情况推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逻辑不严谨,b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说明南方经济发展了,故c项正确;北方人口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发展缓慢,d项错误。答案c10.辛弃疾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反映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贫富差距不大,从中无法得出北

7、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项;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这是南方贫富分化的原因,但并非根源,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末”指工商业,南方“多末”则强调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1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省份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缓慢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时期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中心的转移,这与自唐朝起我国经济

8、重心的南移基本一致,故b项正确。a、c、d三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b12.“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解析题干中“这一反差”指“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与“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由此可知从前北方“大族”文化兴盛,现在南方作为“寒士之新土”,在书籍数量方面超过北方,这体现出文化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答案c13.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

9、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朝代黄河中下游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西汉3825678714364698唐朝288981213780812484(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参考答案(1)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开发早,经济发展较快。(2)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

10、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3)北方战乱频繁,政局动荡。(4)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从南方征收的“上贡”布帛种类全国“上贡”匹数南方“上贡”匹数南方所占百分比锦、绮、鹿胎、透背101076075罗10648110646899绫449062290551绢2876105209642172纱、隔织、通贝等6611621994绸46874438372681布55582947730382什色匹帛489514894299摘编自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二明代文魁(状元、榜眼、探花及会元)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664831620488607742921528摘编自刘德增山东人材料三清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广东湖北福建江西贵州湖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482094333322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