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伤科基础研究,第三章骨科临证医学进步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第一节 社会及医学骨科概况一、概况,长期的战乱,创伤骨折常见。 各皇朝都设有医官,南北朝时名“太医署”,有“太医令”、“太医正”等职称。 在“太医署”内,内外科有效明确的分工,有专门创伤骨折治疗的骨科医生,在“太医署”内名为“折伤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方药疗法,一方面因东晋以后对南方的开发而药源增多;另一方面也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来华而传来的药物知识,丰富了药物学内容。 正是由于这些缘故,才使内经形成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实践的基础,推动了方药疗法的发展。,二、主要著作和医家,(一)葛洪及其肘后救卒方 葛洪
2、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化学家、药物学家和医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他一生著作有肘后救卒方、神仙传和抱朴子等。,肘后方及抱朴子: 1.论述了开放创口感染的毒气说,强调早期处理伤口的重要性; 2.描写了骨折和关节脱位,推荐小夹板的局部固定法和手法整复疗法。 3.首先记载用药物施行断指再植。 4.记载了危重创伤的致死部位及抢救方法。,(二)刘涓子及其鬼遗方 刘涓子,晋末南朝人。晋安帝时,曾任彭城内史,并精于医药,后随宋武帝刘裕北征,在军中善治金疮痈疽,晚年周游各地行医。 现行版本刘涓子鬼遗方,是经南朝龚庆宣整理的。,鬼遗方是中国外科学在痈疽、金疮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载方140余首,其中治金疮跌仆方
3、34首,论及了金疮、骨痈疽和肿瘤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 书中继灵枢之后,把疽进行了分类诊断,并介绍对痈疽消肿、溃脓、生肌和收口的用药经验、立法处方的原则。,(三)小品方、僧深药方和胡方等其他著作 1陈延之小品方 南北朝期间著作。 后世方书除鬼遗方外,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医心方等引用了不少小品方的方药,据宋以前医籍考统计,外台秘要引有111条,医心方引有215条。 可见此书对后世影响之大。,2.释深道人僧深药方(南朝) 后世方书引名深师方,其中外台秘要引其有30条,医心方引有146条。所引述的深师方除治脚气之外,也有治创伤跌仆的经验方药。,3胡方 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引用的胡方,多已是
4、中、胡合流的方药,说明其经验已被中国医学所吸收。胡方主要的学术贡献是将外地的药物引入中国,从而丰富地发展了药物学。据统计外台秘要所引的胡方有100余首,一些后世常用的药物如阿魏、血竭、苏合香等,都是源于胡方。,(四)集验方 集验方是北周、隋朝初时姚僧垣所著。姚僧垣24岁即为梁太医。 集验方在痈疽的论治上有独特经验,对研究骨疽,骨肿瘤治疗史有参考价值。,第二节 创伤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一、创伤危重症候和内伤的诊治 (一)危重创伤的诊断和治法 葛洪肘后方中介绍了危重创伤的早期处理,描写了颅脑损伤和外伤可导致大出血致死的部位。,葛洪认为:“凡金疮,伤天囟眉角脑户,臂里跳脉(肱动脉),髀内阴股(股动脉)
5、,两乳上下,心、鸠尾、小肠及五藏六腑输(位于胸背,去脊柱二横指),皆是死处,不可疗也。”,“又破脑出血而不能言语,戴眼直视,咽中沸声,口急唾出,两手妄举,亦皆死候,不可疗。若脑出而无诸候者可疗。” “若脑出而无诸候者可疗”系指一般颅骨开放性骨折,而无上述脑干损伤及颅内血肿等症状,是颅脑损伤的轻症,所以说“可疗”。,葛洪对创伤所致的危重症候,主张用生地黄汁或茅根汁、饴糖或大豆、赤小豆煮汁服数升,以生津液补血,对有瘀血攻心者,用酒冲服琥珀、蒲黄粉以镇静、活血化瘀。 深师方则以地黄、川芎、白芍、归身、桂、姜内服以补血、活血化瘀。 鬼遗方治金疮大喝、烦闷也用补血活血安神药(瞿麦散、内补当归散)。,三国
6、两晋南北朝时期对创伤危重症候的诊断,揭示了其病机是失血和瘀血,治疗用生津液、补血、活血化瘀。这虽不一定能救治严重的休克,但其治疗思想是正确的,对病机的认识是科学的。,(二)内伤的诊治 葛洪对胸腔内伤治疗主张用攻下逐瘀法。此法是继承汉代治百病方治腹中瘀血的方法。他选用大黄、桃仁治瘀血不散,用大黄、地黄以逐瘀活血。 深师方也用此二味“疗从高堕下伤内,血在腹中聚不出”,还创“桃枝汤”(桃枝、芒硝、大黄、当归、甘草、桂心、蝱虫、水蛭、桃仁)“治堕落瘀血”。,对被打或跌仆所致全身经络有瘀血,葛洪主张用活血化瘀止痛药。如用头发、元胡索等治疗。鬼遗方治金疮、内伤用活血化瘀的蛇衔、当归、川芎、白芷、泽兰、乌头
7、。 这一时期,对创伤危重症候和内伤的诊断经验,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的方法,为后世对创伤的辨证论治丰富了实践经验。,二、开放性创伤的诊治,葛洪对防治伤口感染和破伤风十分重视。在肘后方中描写了被虎、熊、蛇、虫、牛、马等咬伤的病症。这些伤口可因“毒气”而导致肿痛化脓,甚至中毒死;有的原有伤口,遇到异物或风、水,也可导致“肿痛烦热”。葛洪应用药水或盐水冲洗创口以除毒。选用韭汁、葱白、板兰根、葛根等煎水洗创,然后外敷“神黄膏”、石灰等。而每换一次药,都以盐水洗疮。,葛洪治金疮,还用止血止痛药制成膏、散,常备急用。据外台秘要记:“肘后疗金疮膏散三种,宜预备合,以防急疾之要。”其一是续断膏(续断、蛇衔、防风),
8、另一方“冶葛蛇衔膏”。葛洪认为用这些药外敷,不仅止血止痛,还可以“不生脓汁”,即有防止感染作用。,葛洪关于创口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系因“毒气”引起这一学说,丰富了内经的理论。葛洪依据他的“毒气”感染的经验体会,运用了药水和盐水洗疮口的办法,使创口的早期处理趋向进步,他所选用煮药水的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消炎杀菌的效果,盐水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石灰能止血消炎。,三、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整复法、夹板固定法,肘后方载:“治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一人以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推当疾出指,恐误啮伤人指也”。 “肘后疗腕折,四肢骨破碎及筋伤蹉跌方:烂捣生地敷之,以裹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
9、 小品方:“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四、创伤内外用药疗法的进步,(一)辛微温或辛平理气活血药的发掘运用 三国东吴之南迁,和西晋时期加长江以南的开发,使产于南方的药物得以进一步的发掘和运用。一方面,汉以前已认识了理气药,诸如厚朴、枳实、木香,另一方面又发掘了檀香、丁香。这些药物的运用,见之于肘后方,和嵇含(西晋,广州刺史)的南方草木状。,一些产于南方的药材被不断地发现而陆续应用于临床。来自西北及波斯、印度等地的药物,也随胡方的应用而被吸收。这些药物,尤以芳香行气药为多。,由于理气药品来源的增加,晋、南北朝运用行气活血治创伤或溃疡的方药中,开始较多地选用了辛微温的理气药品,这也是晋、南北朝行
10、气活血方剂中理气药的特色。,如葛洪疗恶肉及风结肿气血的“五香连翘饮”,就选用了木香、沉香、丁香、乳香等。刘涓子鬼遗方的“五黄膏”,也选用了青木香、丁香等;“蒲黄散”治被打腹中瘀血,用蒲黄、当归、桂心、酒冲服。,对于活血化瘀药,葛洪首先发掘了产于南方的琥珀、茅根、蒲黄、栝楼根等用于治伤。北魏时(510-556年)许澄在新录方,介绍用苏木或接骨木内服治伤损。陶弘景名医别录所收集的辛微温理气及辛平的活血化瘀药,有檀香、沉香、薤白、乳香、山甲、大蓟、琥珀、蒲黄等。,红花、丁公藤、刘寄奴等,时已为民间广为应用。南史王洪轨传记载当时民间已种植红花:“或疆借百姓麦地,以种红花”,宋本纪有刘寄奴药名来源的记载
11、,南史解叔谦传有:“此丁公藤疗风尤验”,是丁公藤酒治痹痛的记载。宋本纪记宋武帝北伐时以琥珀疗金创。,(二)苦寒攻逐和辛热宣透合用的活血化瘀方,这种治法,是在内经“留者攻之”的原则指导下,选用苦寒攻逐,活血以行血。如葛洪的“蛇衔膏”选用大黄、桂心为主,治金疮瘀血、产后血瘀;深师的“桃枝汤”也用大黄、桂心为主治腹中瘀血。寒温并用治伤最早见之于五十二病方,用石膏、姜、桂治金创止痛;后张仲景“王不留行散”也有桑白、黄芩和姜、椒等配伍。 大苦大寒和大辛大热,一以逐瘀,一以活血,相互制约,相补益彰。,(三)外用药续筋接骨、生肌灭瘢,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逐渐发现一些药物外敷能促进骨折的修复和断筋的再生。这就
12、是用药外敷以续筋接骨的含义。 神农本草经载续断、地黄等有“续筋骨”的作用,上述葛洪外敷治骨折的主要药也是地黄。 小品方用螃蟹外敷以续筋,对骨折的血肿主张用刀切开清除瘀血,再外敷大豆等药。,外用药以续筋接骨,源于外敷后能消肿止痛。汉代以前有消肿止痛的药物己为人知,晋代又有新的实践经验。 葛洪介绍用肥猪肉炙热敷,或用马粪煮水热敷血肿处。深师方用生附子酒浸后制膏外敷骨折以止痛。 葛洪还应用蛇衔膏外敷使断指再植成功;他对金疮的治疗就主张用蛇衔膏外敷,主张常备“冶葛蛇衔膏”以随时用治金疮外伤。,这个时期外用药的另一特点:是广泛应用外敷药以解毒、生肌祛腐、收口灭瘢。 如葛洪“莽草膏”选用乌头、莽草,羊踯躅
13、为膏,手摩止痛;用雄黄、雌黄、水银炼丹,治一切恶疮;或用野葛、黄连、黄柏、雄黄、铅粉、大黄等合膏,外治创口恶疮等。刘涓子鬼遗方的生肌膏;还用鸡屎白、芍药、白蔹、白蜂、鹰粪白、衣中白鱼为粉,取名“六物灭瘢膏”;小品方用辛夷、白附、细辛治瘢,都是继承和发展了五十二病方治瘢经验。,葛洪的“冶葛蛇衔膏”、“雄黄膏”、“神黄膏”是后世清热解毒的主要外用药;刘涓子生肌膏的药物,是后代生肌方剂的基本药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的“生肌玉红膏”就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葛洪在肘后方和抱朴子里已介绍了用松脂炼膏及水银、铅粉的炼丹方法。丹膏的运用,也促进了外用药的进步。,第三节 筋骨痹、腰腿痛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一、
14、筋骨痹,(一)温经活血止痛的内治法 晋代治痹痛,方药用得较多者是温经活血方。从葛洪肘后备急方选用治痹痛的“虎骨膏”、”莽草膏”、“丹参膏”、“独活酒”和“金芽酒”就是运用辛热通经止痛的乌头、附子、莽草、细辛、踯躅花等;用丹参、地黄、芍药、当归、牛膝、人参等活血;用独活、秦艽、羌活、蜈蚣、地龙等驱风湿、通经络。,(二)内外兼治的方药疗法 葛洪治痹的处方多是“摩膏”,如“丹参膏”、“莽草膏”,外用内服结合。 摩膏的运用始于战国,内经称“药熨”,兴于汉代,遂称“膏摩”,晋代广泛运用。 葛洪治痹痛,推崇酒剂;对于药膏也主张制膏前先酒浸,或者用酒送服。说明了他的治疗原则是以活血为主。,二、腰痛、腰腿痛
15、葛洪认为:腰腿痛是“肾气虚衰而当风卧湿”所致。他选用的方药,是“独活寄生汤”的基本方。肘后备急方载述:“治肾气虚衰,腰脊疼病,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流入腿膝为偏枯冷痹,宜速治之方:独活四分,附子一枚炮、杜仲、茯苓、桂心各八分,细辛五分,干地黄十分。”,葛洪还运用干漆、巴戟、杜仲、牛膝、桂心、狗脊、独活、五加皮、萸肉、淮山、防风、附子等蜜丸治肾虚冷腰痛阴萎。 用桂、丹皮、附子为末冲酒,或一味鳖甲或鹿角、鹿茸冲酒治急性腰痛不得俯仰。 葛洪首次运用酒调杜仲敷治疗外伤腰痛。,第四节 骨痈疽、骨肿瘤治疗的进步,对痈疽的治疗运用了外消、内托、排脓、追蚀、生肌和灭瘢的疗法,对骨痈疽和石痈等都按适应症
16、分别施治。,用药物外敷、外洗促使痈肿消散是传统的方法。葛洪用黄柏末、吴茱萸、姜、蒜等外服,用独蒜灸、杨柳皮煮汤熨等法消散肿痛。深师方介绍用石灰、湿桑灰、柞栎煮汤淋洗或外敷,“亦疗瘤,石瘤,药敷之皆愈。”。小品方用甘草或芒硝煮水淋洗治代指(急性骨髓炎)。还主张用赤小豆薄涂令消散,创著名的“白麦饭石散”,鹿角、白敛、煅麦饭石为末和酒调敷痈上。,小品方治附骨疽:“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芦汤下之,傅小豆,薄得消也。下利利己,虚而肿处未消者可除大黄,用生地黄及干地黄也。热渐退,余风末歇者,可服五香连翘汤除大黄也。余热末消,可敷升麻膏。,鬼遗方介绍用“次兑膏”或“五黄膏”(雄黄、雌黄、黄连、黄柏、黄芩、青木香、
17、白芷、头发、丁香、狼跋子)外敷消散,用“木占斯散”内服消肿排脓。论曰:“凡痈,高而光大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者,不须攻之(切割),但以竹叶黄芪汤申其气耳;痈平而痛,八味黄芪傅之;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疮熟也,须针之,针法要脓,以急消息;五日后,痛欲著痂者,即服排脓内塞散;破后败坏不差者,作猪蹄汤洗之;“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傅食肉膏散,恶肉尽后,傅生肉膏散,及摩四边,好肉速生。”,对石痈的治疗,主张以内托外消为主。集验方治石痈:“疗之法,当服酒,非酒即药势不宣,但当稍饮取令相得和散便止。凡痈肿有肥人用贴宜栝楼根,和平体宜赤小豆贴方。” 在排脓之后,认识到必须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死骨。 由于这时期麻醉法尚不健全,多应用药物外敷行追蚀,于是积累了追蚀法的经验。,如范汪方用“飞黄散”:“疗缓疽恶疮,食恶肉尽。取丹砂著瓦盆,纳雌黄、著中央磁石、北曾青、东白石英、上石膏、次钟乳、下雄黄、复云母,薄布下,各二两。先捣筛瓦盆中,以一盆复上羊毛泥令厚作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店连锁餐饮企业股权转让及品牌使用权合同
- 桥梁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绥化物流面试题及答案
- 试验田施肥方案
- 母婴宠物清仓管理方案
- 云平台面试题及答案
- 税务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未来小升初面试题及答案
- 乡镇选聘面试题及答案
-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督聘用合同
- 湖北省随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磁流体密封课件
- 桩基施工安全检查表
- XXX医院管道护理工作总结
- 超清地质年代表
- T∕CCIA 001-2022 面向网络安全保险的风险评估指引
- 中职 物联网 试讲题目2
- 高处作业审批表
- DB29-296-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 农用地评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