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康复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PPT参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源膀胱的康复治疗,河南中医学院 康复学科,1,膀胱障碍来源,神经源膀胱功能障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功能异常。 原发性的因素是支配膀胱的神经损伤,既可以为中枢性,也可以是外周性。,2,神经源性膀胱,中枢性损伤:指脊髓排尿中枢以上损伤,但排尿中枢本身功能存在,代表性的表现为反射性膀胱。 外周性损伤:指骶丛神经损伤,导致膀胱的神经支配完全丧失,代表性的表现为自主性膀胱。,3,下尿道解剖,下尿道排尿与排尿控制的外周部分主要由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后尿道平滑肌、盆腔与尿道周围横纹肌组成。 逼尿肌由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纤维相互交错排列而成。,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 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

2、端尿道和膀胱颈 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力,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上向外牵拉,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构,阻力下降。 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4,下尿道神经支配,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的神经支配:骶部脊髓 交感神经(腹下神经):膀胱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副交感神经(盆神经):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促成排尿。 躯体神经(阴部神经):直接受意识和反射控制,使外括约肌收缩。 中枢控制下相互协调,5,尿流动力学,尿流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

3、尿路排尿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6,用途,残余尿 初始膀胱反射 最大膀胱容量 尿流率 括约肌情况 逼尿肌情况 膀胱冲洗,7,尿流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 主要反映排尿过程中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下尿路的总体功能情况。 参数: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及尿量 尿流率受性别、年龄和排尿等因素影响,8,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膀胱内压、直肠内压(腹压)及逼尿肌压(膀胱压直肠压)。正常测定为: 无残余尿; 膀胱充盈期内压0.491.47kPa,顺应性良好; 没有无抑制性收缩; 膀胱最初排尿感觉时的容量为100200ml; 膀胱总容量400500ml; 排尿及中止排尿受

4、意识控制。,9,膀胱容量测定技术,设置支架、刻度管(100cm)、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三通管。准备500ml生理盐水,加温至体温。 患者取卧位,尽量自主排尿和手法排尿。 插入导尿管测定残余尿量。 接通所有测定装置,以500ml/10-20分钟的速度滴入生理盐水。 观察出水管道的液平面情况和导尿管周围溢尿情况,并进行相关记录。,10,膀胱容积和排尿,11,排尿分期,I期为充盈开始时膀胱逼尿肌最初的反应,压力略有升高。 II期膀胱逼尿肌处于一种持续低张力状态,直至因膀胱粘弹性处于极限出现第III期为止。 III期处于充盈期末,因膀胱壁粘弹性处于极限,膀胱内压开始有所升高,但并未出现逼尿肌反射; I

5、V期出现即逼尿肌反射。,12,逼尿肌不稳定示意图:该病人,男性,63岁。主诉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尿动力学检查示充盈期出现三次逼尿肌期相性收缩,嘱患者深呼吸后收缩均得到抑制,为有急迫性尿失禁出现。排尿期逼尿肌压力超过110cmH2O,最大尿流率不到10ml/s,提示出现明显的膀胱出口梗阻。,13,逼尿肌反射亢进示意图:该患者17岁,自幼脊膜膨出伴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示充盈期膀胱反复出现明显的无抑制收缩(即患者不能控制),从肌电图看尽管病人尽量收缩尿道括约肌,仍出现急迫性尿失禁。,14,对神经原性膀胱来说,单纯了解膀胱容量大小并无多大临床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膀胱安全容量,即

6、膀胱内压力小于40cmH2O时的容量,只有在膀胱安全容量范围内储尿,上尿路的功能才能得到保护。,15,膀胱充盈过程中膀胱容量与压力的关系,16,一次饮一升清水(实线)和饮一升等渗盐水(0.9NaCI溶液)(虚线)后的利尿率箭头表示饮水时间,17,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最大尿道闭合压4.9012.75kPa(女性5.886.87kPa); 功能性尿道长度男性为5.40.8cm,女性为3.70.5cm。,18,传统分类,感觉麻痹性膀胱 运动麻痹性膀胱 自主性膀胱 反射性膀胱 无抑制性膀胱,19,失禁,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容量减少、顺应性低、正常(因认知、运动等引起) 流出道:膀胱颈压下降、外括约肌压下

7、降,20,潴留,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容量大/顺应性高、正常(因认知、运动等引起) 流出道:高排出压,伴低尿流率、内括约肌协调不良、外括约肌协调不良、括约肌过度活跃(括约肌或假性括约肌协调不良),21,潴留失禁,由膀胱引起,无抑制性收缩并发逼尿肌活动失禁。,22,治疗目标,控制或消除感染 保持或改善膀胱功能 使膀胱贮尿期保持低压并适当排空,同时尽量不使用导尿管和造瘘,以避免异物体内结石形成造成膀胱内部防御机制下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尽可能满足职业需要。,23,失禁型障碍治疗,此型相当于传统分类的无抑制性膀胱、部分反射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中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

8、肌失神经。 治疗原则:促进膀胱贮尿和彻底排空。,24,抑制膀胱收缩、减少感觉传入,药物治疗:抗胆碱能制剂减少膀胱收缩能力。青光眼、肠梗阻、妊娠禁用。 神经阻断或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 行为治疗用于认知障碍患者,制定排尿方案同时进行必要的膀胱训练,每隔天排尿间隔时间增加105分钟,直至合理的间隔时间为止。,25,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使用乙酰胆碱拮抗剂、拟肾上腺素能药和受体阻滞剂。 手术治疗如人工括约肌植入,需发病后半年至一年后确定括约肌功能不能恢复者才能使用。 生物反馈、有规律排尿刺激等行为治疗。,26,其它,抗利尿激素应用 外部集尿器 间歇和持续性导尿 尿流改道术,27,潴留型障碍,相当于传统分类

9、的感觉及运动麻痹性膀胱、自主性膀胱及部分反射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中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痉挛、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内、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或痉挛。 治疗原则:促进膀胱排空。,28,增加膀胱内压与促进膀胱收缩,行为治疗:目的为保持规律的排尿;减少残余尿量(100ml);维护膀胱输尿管的瓣膜功能、避免返流;减少泌尿系感染。,29,手法,Crede法手法: 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以避免耻骨上加压尿液返流引起肾盂积水。 屏气(Valsava): 增加腹压50cmH2O。 膀胱反射:促进或引发反射性收缩,寻找触发点,如牵张、叩击耻骨上、会阴区、大腿内侧、挤压阴茎、肛门刺激等。 手法中以坐位、站

10、位排尿较为有利。,30,代偿性排尿训练,Crede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逐渐施力向内下方压,也可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加压时须缓慢轻柔,避免使用暴力和耻骨上直接加压。过高的膀胱压力可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返流到肾脏。,31,代偿性排尿训练,Valsalva法: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身体前倾,屏住呼吸1012 s,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和骨盆底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32,增加膀胱内压与促进膀胱收缩,药物治疗:胆碱能制剂氨基甲酰甲基胆碱,40mg-100mg/日,增加膀胱内压促进排尿。溃疡病/哮喘/甲亢/肠

11、梗阻禁用。 支持治疗:间歇或留置导尿。 电刺激:作用于膀胱及骶神经运动支。可采用经皮电刺激或直肠内刺激。,33,减低膀胱出口阻力,解除梗阻:如根据不同原因作前列腺切除和尿道狭窄修复或扩张。 尿道内括约肌:经尿道膀胱颈切除和YV膀胱颈成型术,药物治疗采用受体阻滞剂,降低膀胱出口压力。 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扩张、阴神经阻滞和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均有效。 药物治疗: baclofen,肉毒毒素。,34,间歇性导尿,每小时导尿一次,或据摄入量定。 膀胱容量300500ml,配合饮水控制。 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停止导尿。 间歇导尿可教育患者采用清洁间歇导尿,导尿管生理盐水冲洗即可,并不增加感染发生

12、率。,35,保留导尿,抢救期和不能主动配合时使用。 患者愿意配合,没有静脉输液时尽量停止使用,以减少菌尿及感染发生。 流出道梗阻没有解决则仍需持续导尿。要注意保持导尿管的正常方向和固定方法。,36,注意:,避免尿道穹隆部压力 导尿管固定在腹壁 避免牵拉 拔除时务必抽空气囊 保证足够的饮水 集尿袋注意排空 每周应更换导尿管 选择柔软的导尿管,37,手术,尿流改道:耻骨上造瘘或回肠代膀胱。,38,菌尿,常见的问题,尤其是脊髓损伤后长期使用间歇导尿患者。 65岁以上1025%社区居民和25 40%家庭护理患者发现存在无症状菌尿。 无症状者不需抗生素预防治疗。,39,脓尿,约96%伴随感染症状 显微镜

13、观察10个白细胞/mm3 泌尿系感染:尿急、尿频、尿痛,同时肢体寒颤、发热和白细胞升高。 SCI患者膀胱感觉消失,因此常表现为尿混浊、异味、腹部和下肢痉挛,新发生尿失禁与潴留以及T6以上损伤者自主神经反射障碍。,40,治疗,明确致病菌后立即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 通常接受天治疗程序 有高热、脱水或自主神经反射失常者则治疗更要积极。对这些患者建议住院并接受监护、补液并给予广谱抗生素,41,上尿路感染,明显发热考虑上泌尿系感染 治疗热退后应连续口服抗生素周。 由于尿路感染,应检查肾功能损害,摄腹部平片以排除尿路结石,其后作超声检查,必要时行肾盂造影。,42,改良膀胱冲洗法,脊髓损伤患者感觉丧失,症状表

14、现不明显,泌尿系感染的正确判断。 采用生理盐水50ml,冲洗10-20次的改良膀胱冲洗法。 冲洗后即刻和90分钟后收集尿样本进行半定量计数,比较冲洗前后细菌浓度和总数变化。既有诊断价值又有治疗价值。,43,清洁导尿技术,清洁导尿(间歇导尿),指由非医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不留置导尿管的导尿方法,以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生活独立性 国际上已经较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44,适应证,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残余尿80100 ml)的上运动神经源综合症或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神志清楚并主动配合。,45,禁忌证,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以及尿道内压疮。 患

15、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 接受大量输液。 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 有显著出血倾向。 前列腺显著肥大或肿瘤。,46,操作程序,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无粘膜刺激的医用消毒液(新洁尔灭等)清洗导尿管备用。 局部用肥皂或清洁液清洗患者会阴部。清洗操作者(可以为患者或陪护者)双手。 手持导尿管插入尿道,并徐徐推入,直到尿液从导尿管排出。男性患者注意尿道口朝腹部方向以避免尿道峡部的损伤。插入前可在导尿管外部涂搽润滑油以减小插入阻力。,47,操作技术(续),导尿完成后立即将导尿管拔除。 导尿管拔除后用清水清洗,再放入无粘膜刺激的医用消毒液或0.9%氯化钠溶液内保存。也可以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48,49,

16、使用频率,如果患者完全不能自主排尿,使用频率可以为34次/日; 如能部分排尿,使用频率12次/日。 每次导尿出的尿液一般以400 ml左右(生理性膀胱容量)为宜。 残余尿80100 ml时停止清洁导尿。,50,注意事项,患者必须有定时定量喝水、定时排尿的制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不需要超过2000 ml,保持尿量1000 ml/d左右。 尽管导尿管不强调严格消毒,但是仍然要强调充分地清洗和合理保存。 插入动作必须轻柔,不可有暴力,以避免尿道损伤。,51,膀胱控制训练,适应证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患者合并膀胱控制障碍,包括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等。患者手功能良好时可以独立

17、完成,否则可由陪护者进行。但是患者必须能够主动配合。 禁忌证 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 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 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52,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持续10 s,重复10次,每日35次。,53,肛门牵拉技术,肛门缓慢牵拉使盆底肌痉挛缓解 促使尿道括约肌痉挛缓解 改善流出道阻力,54,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触发点”,促进反射性排尿。 常见“触发点”:叩击/触摸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 听流水声、热饮、洗温水浴等均为辅助性措施。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击频率50100次/min,扣击次数100500次。 高位SCI患者一般都可以恢复反射性排尿。,55,水出入量控制训练,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是各种膀胱训练的基础措施。 膀胱安全生理容量400 ml,每次饮水量以450500 ml为宜,以使其后排尿时的膀胱容量达到400 ml左右。每日总尿量1000 ml左右。 饮水和排尿的间隔一般在12 h,与体位和气温有关。卧位和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