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ppt_第1页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ppt_第2页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ppt_第3页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ppt_第4页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园林。是指围入一定范围之内的、可独立使用的自然景观区域。童隽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 “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需要实全含于园字之内。今将園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氏在前似石似树。” 参考书目: 江南理景艺术潘谷西 东南大学出版社 园林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 园冶注释 计成(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中国建筑中的“园林建筑”和现代西方的所谓“景观建筑”(landscapeachitectuIle)或者“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在内容上似乎相近,但是在性质上以至基本概念上,二者之间是有一

2、定的距离的。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但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且在发展上成为与一般建筑相平行的另一个体系。“景观建筑”或者“景观设计”,即使它们的规模十分巨大,但是它们的设计目的不外乎是配合城市或者建筑的需要,或者说是从属于一定的设计。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为城市和建筑计划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景观设计”的要求。至于称为“园林建筑,的设计,就不是指这类城市中的绿地,而是指那些独立的、自成一体、纯然另成一种自我性格的“小天地”。,东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比较,从精神空间+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城市空间环境空间 东 社坛、台、瑶池 园、 园林 公园 地域 方 悬圃、囿 庭院(园) 绿地 环境 城市 西 Eden Yard P

3、ark Envi- 方 Paradise Garden City ronment,东西方园林名词含义比较,园林名词(东西方) 主要内容含义 庭 Garden 建筑的 土木的 园(果木、 园林的 花木) 圃(蔬菜) Orchard 植物的 园艺的 囿(树木、 Park 动物的 动物) 苑 (动物、 Paradise 园林的 植物) 风景的,中国园林史内容,中国园林史概论 园林的形成期(先秦、两汉)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 明、清初 )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 后期),中国园林概论,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特殊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产物:以

4、往,曾有人对园林建筑作过这样的理解:“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主动。就我国历史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须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问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缚束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中国园林概论,中国建筑很早就朝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

5、向发展,这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是,过分的规限和约束,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反过来就是对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的障碍,尤其是礼制和官方定制的种种规限,使建筑设计陷于难于创新的境地,于是就引起了一种对此突破的要求。在强大的思想以及法令的压力实在是无法做出正面的根本性的变革。因为“逾制”并不只是设计上的优劣或者人们是否乐意于接受的问题,往往涉及政治上的严重后果,这是主事者及建筑师所不能、所不敢承担的责任。为了逃避种种清规戒律,不受管制约束的园林建筑就以另一姿态、另一种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法发展起来了。,建筑师安德鲁博伊德(Andrew Boyd)对中国的园林建筑就有过这样的描述和分析:,“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

6、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 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以及它们的扩大,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 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景观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本来的一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 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无论何处都要使之望之不尽,尽量不致千篇

7、一律;制造假山和起伏的地形,放置石块以及经常引入流水。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中国的园林较之欧洲的有更多的建筑元素,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中国园林的分类,依据地域分类: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颐和园,左:腊梅 右:苏州郊外,上海豫园 卷雨楼,岭南建筑的装饰,左:佛山梁园 岭南建筑的装饰 右:凤凰木,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

8、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与神仙思想。,早期的皇家园林,有信史可证的最早的皇家园林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与“灵沼”。 秦代宫(前221-前207)苑: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中央集权建立,秦代12年中建离宫五,六百处,仅咸阳附近就有200余处。,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一池三山”的形成,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 (秋访秦皇汉武求仙之道),一.昆仑神话(神山信仰),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

9、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二.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三.神仙思想与蓬莱神话,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四.秦皇、汉武的求神与“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10、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经过秦始皇时代与汉武帝时代的发展,蓬莱神话种于确立了它在中国园林中的不可取代的位置,亦即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固定模式。并对我国园林与日本造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形式,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建章宫鸟瞰1.蓬莱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丈山5.承露盘,先秦、两汉园林小结,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

11、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与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二.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明代 仇英 金谷园(知恩院),晋代兰亭园,位于绍兴市西南14km的兰渚山下。 晋代永和9年(353年)3月初3日,王羲之邀友在此聚会,书写兰亭集序,序中描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竹修林,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曲水流觞的手法,自此相传下来,如故宫乾隆花园,恭王府花园,檀柘寺园林等。 兰亭园特点: 1.自然造景。 2.建筑部局较为规整。 3.历史文化景观。

12、,绍兴兰亭 曲水流觞的光景的拓本,左:平面 1.大门 2.鹅池亭 3.鹅池 4.流觞曲水 5.流觞亭 6.兰亭碑亭 7.御碑亭 8.王右军祠右:兰亭与流觞曲水,魏晋南北朝园林小结,此时期园林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特点为: 1.再现自然表现自然,模仿自然提炼自然。 2.游赏活动开始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出现。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 5.建筑与其它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三.园林的全盛期隋唐(589-960),1.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西苑、禁苑、大明宫、兴庆宫 离宫御苑:华清宫 行宫御苑:九成宫 行宫御苑兼具公共游览:曲江,唐代 簪花仕女图,2.

13、私家园林,城市私园 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 文人园林的萌芽,唐辋川别业,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701-761),在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修建的别墅园林。关中胜迹图志中可见其大致面貌。特点为: 1.利用山林溪地创造自然山水园林。 2.景点多诗情画意。 3.景点连贯形成整体。,辋川别业图,隋唐园林小结,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与局部设计达到一定水平。 2.私家园林艺术水平有所提高,重视局部与小品。 3.宗教世俗化导致寺观园林的普及。 4.山水画、山水诗文与山水园林相互渗透。,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年),1.宋代园林,宋代园林历史背景(1),960年,宋太祖赵

14、匡胤建都汴京(开封),改名东京。 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粮食与财富可由江南供应。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宋代园林历史背景(2),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 从中唐到北宋,属于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完成繁衍出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与汉唐相比,两宋人士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宋代园林历史背景(3),1.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 2.城乡经

15、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代都高。 4.由于诗文绘画的发展,宋代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宋代的皇家园林,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 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宋 徽 宗 (1),艮岳,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程。 园建成之后,宋徽宗撰写艮岳记,僧人祖秀写华阳宫记。 1.筑山 2.理水 3.植物配置 4.建筑 5.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

16、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气魄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市西部而称为“西湖”。 原来与钱塘江相连成一个海湾,公元600年前后,形态稳定 822年,唐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组织筑堤捍湖,用以灌溉。 1089年,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通判,继续挖泥堆堤。 17世纪下半叶,清康熙皇帝多次巡游西湖,又治理西湖,开辟孤山。,杭州西湖的特点,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西湖平面,小瀛洲荷叶莲花,小

17、瀛洲初冬水景,汾阳别墅主景,登楼可望西湖开阔之景(汾阳别墅),西冷印社高台主景,左:西冷印社平面 右:西冷印社后山林木景色,宋代私家园林,中原地区: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著名的当时的园林19处,其中的18处为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花卉专类园。例如: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董氏西园东园、独乐园等。 江南地区: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记述了他亲身游历过的吴兴园林36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北沈尚书园,即南宋尚书沈德和的一座宅园与一座别墅园。,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琐碎) 3.雅致(文人

18、文化) 4.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元代园林,元代园林历史背景,公园1271年,蒙古族的元王朝灭金、宋,统一全中国,建都大都(北京)。 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盾尖锐,造园活动基本上处于停滞的低潮状态。 至元4年(1627),以大宁宫为中心建新都城“大都”,这是北京的前身。琼花岛及其周围的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北京西苑(今北海部分),西苑是北海、中海、南海的总称,但起源部分在北海。 10世纪的辽代,为沼泽地,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19年(1153),继续扩建离宫别苑。 元代至正8年(1348),建成大都城中心皇城禁苑,山称万岁山

19、,水名太液池,山顶建广寒殿。 清顺治8年(1651),拆广寒殿,改建喇嘛白塔,山改名白塔山,至乾隆年间,题此山为“琼岛春荫”,成为燕京八景之一。,北海特色,1.“琼岛春荫”主景突出。 2.城市水系重要一环。 3.西苑宫城相依相衬。 4.城市立体轮廓标志。 5.园中之园相互联系。,琼岛春荫(18世纪),琼岛白塔全景,从五龙亭望琼岛,明代园林,明代园林时代背景,公元1368年,明王朝灭元建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为满族的清王朝所取代。 明初文字狱,造成文人思想压抑,明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化的勃兴则要求个性解放。所以在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

20、潮:以快乐代替克己,以感性冲动突破理性压抑。促进了私家园林风格的深化。,明代的皇家园林,明代的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紫禁城北端)、建福宫花园(紫禁城内廷西路)、万岁山(皇城北端中轴线上)、西苑(皇城西部)、兔园(西苑之西)、东苑(皇城东南部)。 御花园: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故宫御花园平面图,清代园林,清代园林概观,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北京城未遭重大破坏,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和苑林,仅有个别的改建、增损和易名。宫城和坛庙的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上保持着明代的原貌,皇城的情况则随着清初宫廷规制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动。,明代、清初私家园林,江南地区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为

21、全国的政治中心,二地为私家造园活动及其成就的代表。 江南以苏州和扬州为代表。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为:郑元勋的影园、郑元侠的休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康熙扬州八大名园。 苏州:沧浪亭始建于北宋,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西园、芳草园、洽隐园等均建于明代后期。,苏州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部的三元坊附近,为现存最为悠久的一处苏州园林。 五代末为一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诗人苏舜钦(子美)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山阜上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逐渐出名。后几经易主,清康熙时大修,形成今日之规模,占地1公顷多。特点为: 1.“崇阜广水”的自然景观。 2.互相借景,景色丰富。 3.竹翠玲珑,名人刻像。,“崇阜广水”的自然景观,沧浪亭一角,从复廊内侧望沧浪亭,翠玲珑,明代、清初私家园林,北京:明代北京的私家园林,仅长安客话和帝京景物略中所提到的就有七、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