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 14、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 第3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专题概览,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也是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的阶段。,第32讲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考纲要求 1.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华盛顿;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本讲考点,考点1英国革命与近
2、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考点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的力量日益增强,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迫切要求取得相应 的政治地位;但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日益 尖锐。 (2)表现 a.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专制行为,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矛盾激化的重要标志。,考点1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b.1640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欲强行征税。议会中的反对派拒绝了国王的要求,提出限制王权的问题。此次议会的召开成为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
3、开始的标志。 2.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 (1)初露锋芒 1628年克伦威尔投身政治,与斯图亚特王朝对抗;1641年,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工作,抨击查理一世暴政。 (2)领军取得内战胜利 1644年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胜利;1645年在纳西比战役中打垮了王军主力。 (3)处死国王 1649年初,处死查理一世;同年,英吉利共和国成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4)远征爱尔兰。 (5)1653年4月解散议会,宣布就任“护国公”。 (6)评价克伦威尔 a.积极方面: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 b.消极方面: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镇压民主派运动。 c.整体评价:克伦威尔是英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4、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背景 a.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不安。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向封建势力妥协。,(2)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结果 a.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严重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1688年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史称“光荣革命”。 4.光荣革命 (1)概况:1688年,资产阶级、新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迎立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子玛丽,由二人共同继承王位。 (2)意义:“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
5、了政治前提。,5.英国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时间:1689年。 b.主要内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国王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c.基本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d.作用: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把政治斗争限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代议制模式。,误区警示a.“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6、权利法 案的颁布。 b.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力,国王还有行政权,可以依法行政。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a.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迅速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b.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3)责任内阁制 a.形成过程 18世纪早期,英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逐渐“统而不治”。 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责任
7、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b.原则,c.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a.核心:责任内阁制。 b.国王: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d.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e.基础:代议制民主。 巧思妙记英国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关系,(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思维启迪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的真实
8、含义是什么? 提示:“光荣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术语必背 (1)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8世纪早期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作为国家元首,英国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国国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 征。 (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统而不治”。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主题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9、史料呈现 史料11689年1月,议会颁布文告,宣布国王詹姆士二世“背弃了国王与人民的原始契约,在耶稣会士和其他邪恶之徒的指导下破坏了基本法律。他已自行退位,离开英国,致使王位虚悬”,因此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 据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史料2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结束。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在大宪章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重新分配议员议席。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9年给予妇女选举权。,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现代文献史料。依据史料可知该事
10、件为“光荣革命”。史料主要表明詹姆士二世违背了契约和法律,最后被推翻下台,体现了法律的作用。强调国王违法被赶下台。 (2)史料2是通过几个大事件来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强调“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史料应用 (1)史料 1表明“光荣革命”前, 是国王的附属机构;革命后,议会请来了国王,通过颁布 ,英王权力受到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提示议会权利法案 (2)依据上述史料,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提示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具有渐进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主题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
11、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史料2英国政治权力结构,读史指导 (1)史料1是现代评论史料。史料表明作者非常认同权力制衡,认为权力制衡要比权力监督好很多。表明在权力制衡中,权力既受约束,也约束着其他权力,是一种双向制约。 (2)史料2是图片史料。该示意图是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通过示意图中议会监督行政权、君主形式上任命首相、首相对议会负责等信息可知,不同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史料应用
12、 (1)史料1认为 是内在的权力,权力的行使者具有双重身份,因此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提示权力制衡 (2)依据史料2和所学知识,论证史料1的观点。 提示a.议会与内阁: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制约议会(内阁首相有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b.选民与议会的制衡。c.两党之间的制衡。,1.英国代议制发展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转移趋势 特点 (1)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如 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2)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
13、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日益权重。 (3)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 如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趋势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典例1(2017北京西城一模)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了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这表明此时
14、英国()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b,解题关键明确时间和英国议会改革的结果。 答案b从题干中的“1831年”可以判断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排除a项;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的议会改革的方式获得了议会多数席位,因此b项符合题意。c、d两项都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
15、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 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典例2(2017北京海淀期末)威廉登上英国王位后,因为他是荷兰执政,利益在欧洲大陆,只要议会为他提供遏制法国所需的财务,他就无意干预议会的权力。直到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没有哪位英国君主企图控制议会领袖,议会领袖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这种制度体现为 ()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实行 c.两党政治的出现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解题关键理解国王不再干预和控制议会是解题关键。 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6、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就无意干预议会的权力,直到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英国国王一直都没有企图控制议会领袖,由此议会领袖即下院的多数党领袖创立了一种对议会负责的新的国家制度即责任内阁制,故选d项。大宪章的签署是在13世纪,与材料所述的时代不符,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两党政治出现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均没有突出议会领袖的地位,故b、c两项错误。,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b依据材料中“新模范军”,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出现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故b项为正确答案。,1.作为图片资料,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17、(),b,2.(2016北京海淀期末)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共和国在英国建立。之后,克伦威尔大权独揽,对内建立护国政体,对外颁布航海条例,与荷兰争雄。克伦威尔的做法() a.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力b.维护了英国革命成果 c.沉重打击了专制统治 d.保证了议会行使权力 答案b根据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政局一度动荡,为巩固政权,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此形势下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其统治有利于维护英国革命成果,b项正确。,b,3.(2017北京昌平期末质量抽测)恩格斯说:“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
18、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下列各国革命活动符合此说法的是() a.英国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 c.日本倒幕战争d.俄国十月革命,a,答案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指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不可避免的反动”指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担任“护国公”实行独裁统治;“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指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并通过颁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没有出现“不可避免的反动”和“多次动荡”,故b项错误;日本倒幕战争推翻幕府统治,其中没有出现“不可避免的反动”和“多次动荡”,故c项错误;
19、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没有出现“不可避免的反动”和“多次动荡”,故d项错误。,4.(2017北京东城期末)18世纪初,英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从国王方面讲,他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否则“国王陛下的政府”便会 麻烦不断。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国王依旧保留了某些权力 国王对内阁的控制加强 责任内阁制已经初步形成 近代政党制自此确立 a.b.c.d. 答案b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材料中“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符合题意,不符合史实。排除含的选项,故b项正确。,b,1.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
20、: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经过 a.开始: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 b.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 c.独立: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 d.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e.胜利:1781年在约克镇,英军投降。 f.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考点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2.独立宣言 (1)产生背景 a.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 b.潘恩发表常识,激励人民为独立而战。 c.独立战争爆发。 d.杰斐逊等五人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 (2)内容: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
21、民革命权利。 (3)意义 a.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b.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马克思称之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拓展延伸1.独立宣言对1787年宪法的影响 美国独立宣言中的民主共和精神深深影响了1787年宪法的制定。如独立宣言中的天赋人权思想与主权在民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所有公职向人民开放,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等等。总之,独立宣言为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2.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 (1)从革命的任务看,革命要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和民族独立的双重任务
22、。 (2)从革命的对象看,革命要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3)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看,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阶级联合领导的。,(4)从革命的过程看,革命有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的斗争纲领并得到了外来援助。 (5)从革命的性质看,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6)从革命的结果看,赢得了民族独立。 3.华盛顿 (1)主要事迹 a.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 b.第二届大陆会议后组建大陆军,并在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76年,突袭特伦顿取得胜利。 d.1781年,率大陆军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战争结束。,(2)在美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突出贡献 a.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
23、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 b.参与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当选为美国第一、二届总统。 c.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3)评价: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确立的原则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成为美国人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总之,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4.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a.美国独立后,结成了松散的邦联,不利于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 b.美国面临确保共和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2)制定: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核心
24、人物是麦迪逊,会议在妥协的基础上制定了1787年宪法。 (3)原则 a.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实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分 权。,b.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国会)、行政权(总统)、司法权(最高法院)三部分,三种权力互相制约,防止独裁的出现。,c.主权在民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误区警示(1)美国实行的既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2)美国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是由
25、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即由选民选出总统选举人,再由总统选举人选出总统。 (4)发展 a.178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公民有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 b.南北战争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 (5)评价 a.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b.对美国: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为美国此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保证。 c.对世界:许多国家效仿,如中国。 d.局限: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赋予妇女以平等的政治权利。
26、 拓展延伸1.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 (1)理论依据:启蒙思想中的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学说。 (2)突出特点:分权制衡。,(3)进步意义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将启蒙思想中的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了示范作用。 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地方与中央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
27、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巩固了美国的独立 和统一,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 (4)具有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 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权利法案是后来才补充进去的。 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联邦制与邦联制的区别 (1)联邦制的特点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
28、的宪法、法律。 第五,联邦政府和各成员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 (2)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制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形式,比联邦制松散,是主权国家的联盟,通常根据条约组建。例如,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13个殖民地组成了邦联,但不久以后就依据宪法组成了联邦制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邦联对成员没有强制力,各成员既可将让予邦联的权力收回,也可以自由退出邦联。,邦联仅是一种国家联盟的形式,不是国家实体,因此严格来说,邦联算不上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5.美国两党制 (1)形成和发展 a.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b
29、.发展: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驴)和共和党(象)的对峙格局形成。 (2)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思维启迪学者李剑鸣说:“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指出“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和政体建立的 意义。,提示: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意义: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术语必背 (1)独立战争后,美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体,导致
30、美国政治、经济的混乱,急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2)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形式。 (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 精神。,主题11787年宪法体现的特点及原则 史料呈现 史料1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 史料2“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读史指导 (
31、1)史料1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史料表明美国国会与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衡的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总统制约国会;体现国会制约总统。 (2)史料2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体现了美国联邦制政体的特点,在强调中央权力的同时地方州政府也有很大的自主权。强调州政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史料应用 (1)史料1说明了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着 关系。 提示制衡 (2)依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 哪些。 提示分权与制衡、联邦制、人民主权、民主原则。,主题2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史料呈现 史料1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
32、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摘编自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 史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 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主要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表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打破传统的创新发展,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有区别的: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明美英在政治制度方面
33、有一致性: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2)史料2属于评论史料。史料主要体现英国丘吉尔对美国和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反映了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差异性。,史料应用 (1)史料1主要表明美国政治制度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 。 提示创新 (2)依据史料 1、2,分析美国代议制与英国代议制的异同点。 提示同:都属于资产阶级专政;都体现分权与制衡、主权在民和法治原则。 异:美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全体成员在政治上共进退。,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总统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 (2)联邦制原则
34、: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一切未经列举的权力均属于州。 (3)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4)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典例(2017北京顺义一模)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基于此,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建立了两党交替执政模式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设计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解题关键理解猜疑和不信任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d根据“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可以判断其不信任主要是对权力的不信任。为了防止权力的集中,美国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故d项正确。,d,1.(2015北京文综)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场地承包合作协议
- 大学论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 美术课件创意画小学生
- 美术儿童雕塑课件
- 民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内容
- 美术儿童素描课件
- 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哪个部门办理
- 食堂安全管理方案
- 美国景点介绍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4年F段历史投档分数线
- 国家汉语主题词表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机械制图》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 DB34∕T 4004-2021 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 装修代卖合同范本
- 高大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车库业主与租赁者安装充电桩协议书
- 台球厅桌球俱乐部创业计划书课件模板
- 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 人工智能创业项目计划书
- 2023年铁岭市三支一扶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