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等熵过程及压气机热力过程.ppt_第1页
第七讲 等熵过程及压气机热力过程.ppt_第2页
第七讲 等熵过程及压气机热力过程.ppt_第3页
第七讲 等熵过程及压气机热力过程.ppt_第4页
第七讲 等熵过程及压气机热力过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个热力过程在pv、Ts图上相互位置关系,1)pv图上定温、定熵过程线的相互位置,从相同状态点出发,定熵线要比定温线?,dp/dv值 :,定温过程:dp/dv=p/v,定熵过程:dp/dv=kp/v,b.压缩过程,a.膨胀过程,陡!,2)Ts图上定容、定压过程线的相互位置,从相同状态点出发,定容线比定压线 ?,dT/ds值 :,定压过程dT/ds=T/cp,定容过程dT/ds=T/cV,b.冷却过程,a.加热过程,陡!,定熵过程的变值比热容计算,适用情况: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工程计算,1)平均绝热指数方法计算,过程方程:pvk=定值,问题:当T2未知时,确定km值比较困难,2)按气体热力性质表数据

2、计算,定熵过程 s=0,由热力性质表查得温度T2,N2气体被可逆绝热压缩,初态p1=105Pa,T1=300K,终态p1=8105Pa。求终态温度T2及压缩5kmolN2气体的压缩过程功和所需要的轴功。按(1)定值绝热指数;(2)平均绝热指数;(3)热力性质表。,例题4.3,解:,(1) 定值绝热指数,由表3.2,CV,m=0.74128=20.75J/molK; Cp ,m=1.03828=29.06 J/molK,(2) 按平均绝热指数:,在27 (300K)时,在267(540K),近似平均值:,(3)按热力性质表,300K :,Hm1=8723.9 J/mol;Hm2=15806 J/

3、mol,W= Ws /k= 3.5415104/1.395=2.5387104 kJ,结果比较(1)543.4 (2)540.5 (3)541.3,附表9,得T2=541.3K,Ws=n(Hm2Hm1) =5103(158068723)=3.5415104 kJ,多变过程,实际过程的多样性,指数n叫多变指数,对一个过程,n值可以保持不变,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n值;或一个过程中,在不同的局部中n是变化的,多变指数n的确定原则:,多变过程的参数关系,多变过程热力学能、焓、熵,ucvT,hcpT,实验:请课代表安排 4人一小组,每次2组,1kg空气分两种情况进行热力过程,均作膨胀功300kJ。一种情况

4、下,吸热380kJ;另一种情况下吸热210kJ。问两种情况下空气的热力学能变化多少?若两种过程都是多变过程,求多变指数,并将两个过程在同一pv图和Ts图上绘出。(按定值比热容计算),例题4.4,解:,1)按第一定律观点,u=q+w u1=380300=80kJ/kg u2=210300=90kJ/kg,查附表3 cv=0.717kJ/kgK Rg=0.287 kJ/kgK k=1.4,T1=u1/cv=80/0.717=111.6K T2=u2/cv=90/0.717=125.5K,2)多变指数 过程初终状态参数?,比热容的原始定义:,多变过程膨胀功表达式中需要有多变指数,能量守恒:,图,0n

5、1n2k,4.5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分析,4.5.1 理想压缩机的假设 4.5.2 理想压气机耗功 4.5.3 三种过程耗功的比较 4.5.3 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分析 4.5.4 余隙容积对压气机工作的影响 4.5.5 摩擦对压气过程的影响,本节内容:,假设:,1)活塞上死点与气缸头 之间的间隙余隙容积忽略;,2)进排气压力损失忽略;,3)压缩过程可逆。,满足上述条件的压气机称理想压气机。,重要参数指标定义: 排气压力与进气压力之比 称增压比 p2/p1,余隙容积,全过程应包括有:吸气、压缩、排气三个过程,故是开口系统,压缩机耗功应该是技术功。当进口动能差、位能差忽略时即为轴功,基本分析,吸气过程

6、:由假设 2),01:进气过程外界对压缩机作功 p1(v1-0),压缩过程:由假设3),12:有三种情况:等熵、等温、多变,1)等熵,2)等温,3)多变,排气过程:由假设 2) p2(0-v2),因此:压气机消耗的功为,1)等熵:,2)等温:,3)多变:,注意: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为技术功,因此上述分析可以这样:开口系统,能量方程: q=h+wt,对等熵和多变过程,设定绝热: q=0 wt = h,1)等熵过程焓值计算:,2)多变过程焓值计算:,等温过程计算按照放热量等于功分析,通常压气机的压缩功消耗用压缩比表示,三种过程的比较,三种过程在示功图比较,1)耗功量见图4.9,由pv图分析,当相同、初态相同时,有,2)终温,当相同时,对压缩机影响,等熵压缩过程 压缩终了的气体温度最高 对压气机工作不利,等温压缩比较有利,但实际做不到,多变过程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中间,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强化压缩过程的散热或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措施,以起到既降低耗功和终温,又提高增压比的目的,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原理,中间冷却的压缩机过程分析,忽略不可逆损失时耗功,假设两个过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