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111_第1页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111_第2页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111_第3页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111_第4页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上课课件1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孟 子,正音 自主学习孺子怵惕 恻隐铄 荑稗强,r,c,t,qing,shu,Ch t,阅读文章,把握词义,通假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3)若火之始然,(通“纳”,结交),(通“徼”,求取),(通“燃”,燃烧),词类活用,(1)反身而诚 (2)舜明于庶物 (3)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旷安宅而弗居,(意动用法,认为真诚),(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使动用法,使成熟),(使动用法,使空闲),辨析文言句式,(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判断句,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作

2、状语)后置句,1、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什么是四端说(请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并解释“四端说”的意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请解释“四端说”的意思,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 就是发端。,2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

3、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为什么?,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的齐人,在乞食了祭祀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假如现在他要求和你结为朋友,愿意吗?,为什么一个盲人能够逃生?,在“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逃命,却仍然保持着谦让的风度,谦让使场面变得有秩序,这为他们的撤离赢得了时间。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盲人,

4、牵着一只导盲犬,居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会产生怎样的感情?,教育?学 习!,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其中之一,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其中之一,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3、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思考二:合作探究 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一、层进式的手法引

5、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 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6、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4、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不是的。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要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要做到六个方面: 要“扩而充之”, 要“求”之, 要“存之”, 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 要“熟之”, 要不“自暴自弃”。, 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这是用火由开始

7、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这是用五谷虽然是好的种子,但假如种下去之后没有生长成熟则没有太大的价值来比喻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里用不应该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不应该舍弃正路而不走,来比喻人应该居仁行义。,5、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第一则)、“熟之”于“仁”(第四则)和不“自暴自弃”(第六则)都是非常重要的,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

8、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拓展探究,1、有一个人在只有300元的情况下,捐献了200元给灾区,赢得大家的好评。后来他挣了很多的钱,据说有上亿的家财。又一次捐款,这次他捐献了500元,结果却引来的是一片骂声。为什么捐的更多了,效果却不一样呢? 他具有恻隐之心,这点好,但是却没有去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壮大。所以效果相反!我们有了以上的好品质的发端,应该怎么做呢?,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 ) 例句:秦楚之王悦于利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D万物皆备于我矣 (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的(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指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4)翻译下列句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写作训练,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沉默是金”,取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的风靡。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