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论(ppt 51页).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论(ppt 51页).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论(ppt 51页).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论(ppt 51页).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论(ppt 51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文化的概念: Culture (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外加于远” 萧统 广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狭义:指一般的知识。也有指古代的文治教化,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 1、多民族结合的历史悠久的国家 “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 (考古学家苏秉琦) 2、幅员辽阔的内陆国家 3、以农立国,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文化类型,文化类型: 1、大陆民族文化 2、农业文化 3、宗法制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特征: 1、

2、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 2、有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整和的功能 3、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 4、贯穿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以德性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 2、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 3、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 4、以经学为治学的根本 5、以义利合一为基本的价值追求 6、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文学史 一中国文学史的划分阶段 1、古代文学 2、近代文学(1840年“五四”运动前夕) 3、现代文学( “五四”运动1949年) 4、当代文学(1949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3、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一 古代文学 1先秦时期 诗经与楚辞 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精神和浪漫色彩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产生。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战国初 主要著作: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 主要著作:孟子、庄子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主要著作:荀子、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左传 :扛鼎之作 作者左丘明将文献资料与口头传说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是当今学界公认的前五世

4、纪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2、两汉时期: 力 拔 山 兮 气 盖 世 , 时 不 利 兮 骓 不 逝 ! 骓 不 逝 兮 可 奈 何 , 虞 兮 虞 兮奈 若 何 ? 垓下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乐府诗歌 乐府是官方的采诗机构,其采集的民歌为乐府诗。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

5、南飞,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五言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古诗十九首(之六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汉代散文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2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 10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 8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30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 70

6、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传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3、魏晋南北朝 诗歌:建安风骨,指东汉末年由三曹七子所形成的文学风格,以慷慨悲凉为特征,其诗歌将健康现实的思想内容与刚健质朴的语言形式相结合,标志着我国文学进入到个性化、自觉化、抒情化的新阶段。 三曹七子 曹操、曹丕、曹植 王粲、孔融、阮瑀、徐干、陈琳、刘桢、应玚。,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陶渊明:田园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

8、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怪小说:晋干宝 搜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评论:曹丕 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4、唐朝: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高峰 唐诗:初唐: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两大诗歌流派 山水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唐诗: 元白:元稹、白居易

9、 倡导新乐府诗运动 韩愈、孟郊 柳宗元、刘禹锡、贾岛、李贺 晚唐诗: 李商隐、杜牧,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唐散文: 韩愈、柳宗元领导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 唐小说:唐传奇,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5、宋朝 宋词: 豪放派 :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周邦彦 宋诗: 北宋:苏轼、黄庭坚、欧阳修 南宋:陆游、杨万里 宋散文: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6、元朝 元曲:元杂剧关汉卿 散曲(小令、套数)马致远 7、明朝 长篇章回小说 短篇小说: 冯梦龙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梦初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

10、学,一、中国传统哲学概观: 1、儒家:由孔子创立,孟子发扬光大。 哲学基本倾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重视伦理道德,提倡忠恕中庸,主张德治仁政。 礼记大学提出“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2、道家: 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代表的学派。 哲学基本倾向: 崇尚自然的天道观,强调人们思想行为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认识主张绝圣弃智 人生主张超脱逍遥,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11、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3、阴阳家: 以邹衍思想为代表的学派。 哲学基本倾向: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阴阳和五行的支配。 提出“五德始终”、“五德转移”学说。 科学与巫术混杂,对后世产生复杂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4、法家: 以韩非、管仲思想为代表的学派。 哲学基本倾向: 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提倡耕战,以农致富,以战求强,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5、名家: 以惠施、公孙龙思想为代表的学派。 哲学基本倾向

12、: 主要通过名实关系研究相对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学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6、墨家: 以墨翟思想为代表的学派。 哲学基本倾向: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墨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苦行救世,勇于赴汤蹈火,梁启超称之为:“实践实用主义”。 7、佛家:印度佛教哲学的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分期: 1、先秦哲学(子学) 2、汉代哲学(经学) 3、魏晋哲学(玄学) 4、隋唐哲学(佛学) 5、宋明哲学 (理学) 6、清代哲学(考据学) 7、现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1、重实践道德 2、哲学与政治相连

13、 3、表达方式是明言隽语 中国传统哲学基本价值取向: 1、天人合一 2、知行合一 3、重义利之辨,重义轻利 4、中国传统哲学有德力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尊为经典,列为五部经书之一。 诗经又叫诗三百或诗,是经过当时乐师收集起来的诗集。共305篇。 诗经的分类:按乐调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所管辖的不同地区的作品。共160篇。 雅: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曲,共105篇。 颂:古代祭神祭祖所用,共40篇。,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孔子与诗经: 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曰:“思无邪”。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14、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诗经的经典意义: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的开始。 (2)诗经和楚辞开创了我国了我国现实精神和浪漫色彩并家齐趋、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3)诗经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我国民族古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部重要典籍。 (4)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代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 赋:敷陈其事。 比:以此物比彼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说之辞也。 (5)诗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

15、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双手像初生的草芽那样粉嫩柔软,皮肤像凝结的油脂那样细腻光滑,颈项像天牛的幼体那样修长白净,牙齿像葫芦的籽儿那样洁白整齐,小蝉样的前额方正光润,蛾须般的秀眉配得那样合适,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

16、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琚(ju):佩玉 玖(jiu):浅黑色的玉。,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芣苢体悟天地人间的节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du):拾取。 捋(lu):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袺(ji):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襭(xi):把衣

17、襟别在腰间兜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狡童半是抱怨半是爱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褰裳 大胆求爱的戏谑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褰(qin):用手提起。溱(zhn):河名 也且(j):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洧(wi):河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野有蔓草不期而遇的惊喜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

18、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漙(tun):露水多的样子 臧;善,美好。,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诗经导读,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评析,钱钟书,钱钟书(19101121-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