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2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2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2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2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目标导航 1.了解恩格斯的家庭状况及其对工人阶级的态度,认识恩格斯伟大的品质。 2.了解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他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3.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认识二人的合作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远影响。,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树立崇高理想 (1)童年时代受到严格的基督教的 教育。 (2)中学时代产生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 2.实现

2、伟大转变 (1)恩格斯在弃学经商和服兵役时期研究 哲学,并写出了批判唯心主义理论的哲学论文。 (2)英国宪章运动期间,恩格斯深入研究英国的社会情况,逐步树立起 世界观。,普鲁士,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3)1845年,恩格斯完成了 一书,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作了 的科学论述。,史论要旨,思维点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唯物主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表的,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原

3、因 (1)客观上:工业革命后,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唯利是图。 (2)主观上:恩格斯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树立起“帮助劳动人民”的价值观;深入研究英国社会状况,树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二、第二提琴手 1.合作 与马克思一起改造了正义者同盟、写作 、参加了1848年革命。 2.支持 从经济、感情、理论等多个方面无私地支持马克思的活动。 3.评价 自谦为“ ”,是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出色的合作者,是马克思的“第二个我”。,思维点拨,共产党宣言,第二提琴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伟大理想追求之上;他们的友谊是无私而高尚的;他们的友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顺利创立的保证之一。,三、国

4、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1.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1)恩格斯在思想上给新成长起来的革命领袖以启迪和帮助。 (2)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 出发,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 2.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 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1889年7月在巴黎成立了 ,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本国的条件,第二国际,3.进行理论研究 (1)恩格斯发表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2)恩格斯对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如_ _的出现、帝国主义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易错提醒,家庭

5、、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组织,垄断,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虽然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但第二国际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知识图示,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史料考茨基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恩格斯在世时,他的精神生活与马克思的精神生活是休戚相关的,马克思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深受着他俩的影响。而现在,他俩都离开我们了。”,主题一恩格斯的重大贡献,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可以说明的结论。说明恩格斯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继续领导工人运动。因此的寓意是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遗志,

6、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开展革命活动。,答案,问题思考 (1)为什么说“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答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帮助各国工人政党,并推动成立了第二国际;同时,还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2)恩格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有哪些?,答案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第二国际等。 从工作、生活上帮助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成为“第二提琴手”。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立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论总结 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 (1)理论探究 独立完成英国

7、工人阶级状况,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与马克思共同合作编著了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唯物主义著作,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丰富了对资本主义的研究。 著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并对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革命活动 与马克思共同创建了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将德国工人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

8、与马克思共同创办新莱茵报,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制度的斗争。 与马克思共同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使工人运动走向了国际联合。 晚年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史料一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变为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立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 奥尤里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 史料二第一国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系统,它在欧美18个国家先后组成了支部。第二国际的活动与组织制度就是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国际联

9、系与国际统一行动而不是非要形成一个指挥中心。 美威廉福斯特三个国际的历史,主题二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比较,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中的可知,第一国际以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由可知第二国际建立在各国政党联合的基础上。 (2)由史料二中的可知第一国际组织系统比较健全,由可知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党是独立自主的。,答案,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答案同: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异:第二国际建立在各国政党联合的基础上,第一国际以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只是给各国工人党以指导,第一国际组织系统比较健全,各国团体都作为它的支部

10、存在,服从它的命令。,(2)分析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答案,答案第一国际成立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民主权利根本没有保障,国际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暴力斗争不断,建立统一的国际工人组织,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愿望十分迫切;第二国际成立时,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一批社会主义政党建立,他们为了组织各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工权利,要求加强国际联系,开展合法斗争。,史论总结 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异同点,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恩格斯说:“我不明白,怎么还想继续想念圣经的字面意义或者维护上帝的直接影响,要知道上帝的存在是任何地方也无法证实的我要尽力同虔诚主义,同相信字

11、面意义作斗争。”这反映了恩格斯的什么思想 a.反对教皇的权威 b.促进无产阶级思想解放 c.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思想发展 d.尽力维护上帝的权威,1,2,3,4,答案,解析,1,2,3,4,解析材料内容“怎么还想继续想念圣经的字面意义或者维护上帝的直接影响”表明了一种思想斗争的状态;“要知道上帝的存在是任何地方也无法证实的”则表明了恩格斯依据实际否定了上帝的存在,转变为唯物主义者,由此可知选c项。,1,2,3,4,2.1845年,恩格斯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它标志着恩格斯 a.确立起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c.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决定性作用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2、者之一,答案,解析,解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近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标志着恩格斯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故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均早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 d项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直接相关。,1,2,3,4,3.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马克思、恩格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的伟大友谊开始于 a.共同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b.1844年两人在巴黎第二次见面 c.参加“正义者同盟”的活动 d.恩格斯回国参加德国三月革命,答案,解析,解析自从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会面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便开始了伟大的友谊,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友谊开始”的限制条件。,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二不管怎样,我要把整理卡尔的书的工作坚持下去。这部书将成为他的纪念碑,这是他自己树立起来的,比别人能为他树立的任何纪念碑都更加宏伟。 恩格斯,1,2,3,4,答案著作:资本论。 主题:剩余价值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