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练习 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苏联解体解析:题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是指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第一个阶段“界线分明”显然是指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第二阶段“世界变平”是指两极格局瓦解,“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答案:d2.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

2、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由此引见,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民族矛盾尖锐答案:a3.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b.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

3、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当时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形成特殊利益阶层,利用权势谋求私利,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正确。答案:b4.“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商定由俄罗斯来控制。”对于“病人已经死亡”,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深表遗憾。其“遗憾”主要是基于“病人死亡”导致()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核手提箱由俄罗斯来控制”等信息,可判断“病人已经死亡”喻指苏联解体,故选d项。答案:d5.“(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

4、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答案:d6.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美苏“冷战”结束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解析:

5、材料“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是指“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多个力量中心,故c项说法正确。答案:c7.“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d

6、.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答案:a8.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c.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d.确立美、西欧、日三足鼎立格局解析:材料“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反映了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要求,故a项正确。答案:a9.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

7、的气氛,正在为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c.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消失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解析:a项不正确,当今世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仍未建立;有些大国经常进行战争,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现阶段不可能消失,c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答案:d1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

8、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b.单极世界c.多极化趋势和多元化d.“一超多强”解析: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成下的多元化特征,故c项正确。答案:c11.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已经形成了单极化格局b.当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世界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d.鉴于

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解析:从题干“混合格局”“单极+多极”,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的格局形式为“一超多强”,故c项正确。答案:c12.历史学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纪中认为: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出当今世界()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间势均力敌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

10、球化d.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冲击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根据材料中“现代史上第三次权力转变”“群雄竞起”,可知法里德扎卡里亚实则指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伴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两极格局受到严重冲突并最终瓦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请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并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1、,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两极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2)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协调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稳定的单极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参考答案:(1)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目的: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