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 百日维新1康有为认为“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应是(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b中国与日本的国情基本相同c其他国家的改革很不彻底d日本通过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多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以

2、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4“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d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6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

3、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7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8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它失败的主要

4、原因之一d以维护孔子的封建权威,尊奉祖训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使日本“三十年而强”?(2)从领导力量、措施推行两方面分析中日两国变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材料三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

6、么?(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 答案:b解析:康有为之所以主张采鉴日本,是因为中国与日本的国情基本相同,既然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那么中国变法,学习日本,也可成功。2. 答案:c解析:赫德的话说明戊戌变法内容过多、急于求成。而戊戌变法也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一种反映,这是挽救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的一种努力,并不是不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3. 答案:a解析: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因此体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4. 答案:b解析

7、:百日维新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5. 答案:c解析: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之所以不敢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关键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变法中,为了保证其他变法法令的通过和执行,他们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6. 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急躁冒进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故b项为最佳选择。7. 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8. 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的宗旨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之所以打出孔子的旗号,是从策略上减轻变法的阻力,而不是为了维护孔子权威,尊奉祖训。9. 参考答案:(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的近代天皇制。经济:废除藩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殖产兴业,大力推进工业化。社会习俗:文明开化。军事:宣扬武士道精神,建立一支绝对效忠于天皇的军队。(2)领导力量:在中国,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在日本,改革派力量强大,掌握国家政权。措施推行:中国各地方官托词抗命,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日本强制推行变法措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10.参考答案:(1)主张:君主立宪。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