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建筑的革新与创意.ppt_第1页
西方现代建筑的革新与创意.ppt_第2页
西方现代建筑的革新与创意.ppt_第3页
西方现代建筑的革新与创意.ppt_第4页
西方现代建筑的革新与创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洋建築美學,西方現代建築的革新與創意,西方現代建築的起始,工業革命後生活與生產方式的改變,工業革命前的生活 1,工業革命前,大部分西方人都在鄉間居住,並在細小的田地以耕種和畜牧維生。他們以人力輔以牛隻及簡單工具耕種,耕種的方法則仍沿用中古時代的三年輪耕制(the Three-field System)。根據這種方法,農民把土地劃分出三塊田,每年只在其中兩塊田耕種,所以收成不多。 工業革命之前,只有小部分的西方人在城市居住,當時城市的人口大多少於一萬人。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是商人和工匠。商人以出售工匠的製品謀生,而工匠則多在家中用手動的工具和細小的機器,來生產衣服和日用商品維持生計。這種用人手及

2、簡單工具在坊間作業的生產方式稱為家庭手工業制(the Domestic System)。,工業革命前的生活 2,在工業革命之前,無論鄉間或城市的生產動力都以人力、畜力、風力和水力等為主,所以生產量不多。當人口增加時,這種以原始動力來生產物品的方法,便不能再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工業革命出現之前,鄉間和城市居民都是以馬匹和馬車為主要的運輸工具,但當時的道路網路設計並不完善,道路多是崎嶇不平的;在雨天時,很多道路會被水淹沒,交通嚴重被阻塞,因此交通運輸效率極低。,工業革命的起始,18世紀中葉(1765),英國人瓦特(James Watt)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

3、產轉變的重大飛躍。 工業革命由英格蘭展開,之後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瓦特所發明蒸汽機現安放於西班牙馬德里,西方現代建築的產生,建築材料、結構技術及施工方法的革新,倫敦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The faade of the original Crystal Palace,

4、水晶宮興建緣由,它原先是世界博覽會首次於1851年在倫敦舉行時的展示館,這場世界博覽會的正式名稱為萬國工業博覽會。 以一個璀璨而華麗的水晶宮在倫敦海德公園展示世界各國的產品,象徵英國國力之大,不僅作為一個展覽場地,更作為博覽會的主要科技成果之一,引起世界各國不小的騷動(當年參展者共計25國)。,The 1851 Great Exhibition in Hyde Park,建築本身,水晶宮是由園藝師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 Paxton)設計 約瑟夫帕克斯頓曾經率領花園園丁試驗以玻璃與鋼鐵建造巨大溫室的可能性,也因此見識到這些建材的強度與耐久力,他以這項技術知識申請世界博覽會的建築計畫並且創

5、造出驚人的結果。 強韌、耐久、形式簡單以及快速建造進度的建築物,是博覽會籌辦人的要求。 從1850年8月至隔年5月,這棟建築使用了面積九十萬平方英尺、相當於八萬四千平方公尺的玻璃(或是八個半的標準足球場地),由伯明罕一玻璃供應商Chance Brothers提供,這家公司是當時唯一擁有可提供如此龐大需求的工廠,卻仍然必須從法國聘請勞工協助,以趕上展期的建築進度。 而另一個主要建材是鐵,包括鐵柱三千三百根,鐵樑兩千三百條,佔地面積七萬四千平方公尺,寬度與長度分別約為408英尺、1851英尺(相當於125公尺、564公尺),高三層樓。,重建與遷址,當年世界博覽會僅舉辦六個月,這棟建築本來是要被處理

6、掉的,但是最後決議卻由議會顛覆,水晶宮因此被重新矗立在肯特郡的塞登哈姆, 其中包括許多的修飾與場地擴大,其中最重大的改變是,將中央走廊原來的階梯改成弧形,與原本的弧形設計呈現一個交叉的外觀。 兩年內,由維多利亞女王再次舉行開幕儀式,作為長期性的展出,為此倫敦特別增設兩座火車站,其中之一是至今仍然運行的水晶宮火車站,另一座車站則是通往遊行區,今日仍可見到其義大利風格的馬賽克屋頂。 水晶宮的建造運用了大約五千名工人,在緊迫的少許時間中勤奮工作以完成這個對當代而言巨大的工程。,水晶宮在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倫敦水晶宮是一個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的建築,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建築奇觀之一,也是工業

7、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徵物。 負擔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內部空間,最少的阻隔 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建築造價大為節省 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實現了形式與結構、形式與功能的統一 擯棄了古典主義的裝飾風格,向人們預示了一種新的建築美學質量,其特點就是輕、光、透、薄,開闢了建築形式的新紀元。,巴黎艾菲爾鐵塔 La Tour Eiffel,歷史背景,艾菲爾鐵塔是為了在一八八九年舉行的萬國博覽會及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而興建,如今已是巴黎最有名的地標。 艾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樑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 艾菲爾鐵塔雖具有多重功用,但當年它可是廣受抨擊。

8、艾菲爾 (Gustave Eiffel) 在起建它時,不只是文化藝術界有反對聲音,覺得不具美感,連當地居民也是群起抗議,要求停工。即使到了鐵塔完成,仍不被法國人所接納,法國審美學家甚至批評非常難看。 法國人始料未及,在鐵塔開放參觀之後,得到許多外國建築師的讚揚,更為法國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利益,法國人才開始以艾菲爾為傲,並在塔下鑄立了艾菲爾雕像。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 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 直到紐約帝國大廈的出現。,建築特色,艾菲爾鐵塔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 鐵塔除了四個基腳用鋼筋水泥建立之外,全身都是鋼鐵構成

9、,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隻鉚釘,超極壯觀。 塔內的三層平台,高度各約在57、117、274公尺之處。在第一層平台設有酒吧及餐館,遊客可隨時用餐、小憩。第二、三層設有休息室、瞭望台、紀念品及工藝品店,另外,更貼心的服務是在這裡設有郵箱,遊客可以將自己登塔的心得記錄下來,藉由明信片即時寄出,將自己的感受和親朋好友分享。 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還好現在已安設電梯,對於遊客登塔十分便利。,觀光效益,前來遊覽巴黎鐵塔的遊客是源源不斷,據說在1889年建成後的一年內,參觀人數近二百萬人,光是門票收入就高達全部建築費用的四分之三。 法國政府粗估從建塔至今,參觀鐵塔人數

10、已達1.9億人之多,接近八百萬人登上鐵塔。 由此可以想見這座鐵塔的經濟效益是何等可觀。 現在鐵塔不僅僅是旅遊盛地,還兼具其它功用,比如廣播電台、氣象台及電視台發射台中心。,機能主義 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代表建築師: 蘇利文 Louis Henry Sullivan (美國 1856-1924),路易士蘇利文的建築理念&風格,蘇利文的設計調和了自然與科技的衝突, 形隨機能( 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是他的名言 。 他將建築機能理論(Functional disposition)加諸於結構決定理論(Structural determi

11、nism)上,例如每一樓都有一明確的目的,所有的設施都安裝於頂樓,而低層各樓則用來當做辦公室空間,這一種合理的建築計劃反映在建築築物的外觀造形上。 蘇利文1880和1890年代在芝加哥的多層建築,都是鋼骨結構加上混凝土和玻璃所構成。 早期堅固的格子式大樓為摩天大樓設計美學奠定基礎。,芝加哥會堂 (The Auditorium Building Chicago), 1886,Exterior detail of the Auditorium Theatre from Congress Parkway,Auditorium Theatre interior from the balcony,Aud

12、itorium Hotel detail of the grand stairs,現代摩天樓美學,有機建築 Organic architecture,代表建築師: 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美國 18671959),萊特的建築理念&風格,萊特認為有機建築是依照它所在環境和內部結構所構建的建築,換言之,他所強調的是機能性的需求。 萊特的計設概念是讓空間活起來,像樹木一般洋溢著生命動力。形和機能是一體的(shape and function are one),讓形式(form)與機能(function)產生辯証式的協調關係,使建築物兼顧自然世界與建築機能。 他認為每一

13、座建築都應當是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目的、特定的自然和物質條件以及特定的文化的產物。萊特創作的落水山莊、紐約古根漢博物館是有機建築的卓越的代表作品。,落水山莊(Fallingwater), 約1934年,The stro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es ar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Fallingwater,古根漢美術館(The Guggenheim Museum),代表建築師:密斯 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德國 1886-1969),現代主義 Less is more,密斯的建築理念&風格,以功能為主,帶有強

14、烈理性風格的現代建築手法。 傳統建築上常見到嚴謹的裝飾花紋,局部的修飾都被拿除了,改為當時社會除了倡導節約的風氣外,理論家也大為批評過去古典復興樣式建築是歐洲貴族們浪費華巧的實證。,世界博覽會上的German Pavillion, 1929, 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西格拉姆大廈 (Seagram Building) 1958年完工 全樓高157米,共38層,代表建築師:科比意 Le Corbusier (瑞士 1887-1965),國際形式建築派,科比意的建築理念&風格,對建築設計強調原始的形體是美的形體,讚美簡單的幾何形體。 1926年柯比意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它們是: 1.

15、 底層架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2. 屋頂花園: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3. 自由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4. 橫向的長窗: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5. 自由立面: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薩伏伊別墅 Villa Savoye, ca.1929,廊香教堂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 ) 1954,高科技(High tech)建築,代表建築師: 霍朗明 Norman Foster (英國 1935-,香港滙豐總行大廈,由構思到落成需時6年時間。 整座建築物高

16、180米,共有46層樓面及4層地庫,使用了30,000公噸鋼及4,500公噸鋁建成。 整個設計的特色在於內部並無任何支撐結構,可自由拆卸。所有支撐結構均設於建築物外部,使樓面實用空間更大。 而且玻璃幕牆的設計,能夠善用天然光;地下大堂門向著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涼爽,節省不少冷氣費。 加上其設計靈活,可按實際需要輕易進行擴建工程而不影響原有樓層。樓內還有一部文件運輸帶,可每天自由傳送數噸重的文件。 既然從大樓的外側可以看見構架,設計團隊自然想乾脆把基本結構暴露出來。不過基於耐久性和抵抗力的需要,還是必須加上一層保護,因此自然得做某種形式的覆面。,龐畢度藝術中心 Centre Georges

17、 Pompidou),興建緣由,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全名為龐畢度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是座落於法國首都巴黎Beaubourg區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興建於1971年至1977年,於1977年1月開館。 這座像石油工廠的龐畢度中心,是於1969年,由法國總統龐畢度所確立的興建計劃 1971年,公開國際競圖,共有來自全世界44個國家,681建傑出的建築設計作品參與競圖,從中選出一件由3位年輕建築師2位義大利籍的建築師:比阿諾(Renzo Piano)、法蘭奇尼

18、(Giantranco Franchini)及1位英國建築師羅傑斯(Richard Rogers)等人合作的作品。 隔年(1972)開始動工,經過近5年後,於1977年1月31日開幕。,建築特色,龐畢度中心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鋼骨結構以及複雜的管線 。 建築興建後,引起極端的爭議,由於一反巴黎的傳統風格建築,許多巴黎市民無法接受,但也有藝文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戲稱它是市中心的煉油廠。這種建築風格被稱為高技派(High-tech)風格。,建築特色,龐畢度中心高42公尺,長166公尺,寬60公尺,共有10層樓,地上有5層,出入口有2層,地下室有3層。而每層有7500平方公尺(約有兩座足球場那

19、麼大),玻璃窗面積有11000平方公尺,鋼鐵重75000噸,全部面積有103300平方公尺,地下停車場有700個停車位,每年有800多萬人參觀。 這些外露複雜的管線,其顏色是有規則的。空調管路是藍色、水管是綠色、電力管路是黃色而自動扶梯是紅色。 儘管有這些極端的爭議,開館二十多年來,已吸引超過一億五千萬人次入館參觀。,龐畢度南邊廣場上有一座幽默風趣、色彩繽紛的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噴水池,是著名夫妻檔藝術家丁格利(Jingucly)及聖法勒(Niki de Saint-Phalle)的傑作。,高科技建築特徵,典型的高科技建築作品往往對技術進行象徵性表現而不是簡單地利用技術。 表露形式所運用之素材,主要是以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型鋼、玻璃、塑膠、金屬板、與鋼索等,其具有良好的組合性與活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