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靖远四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高 一 历 史一、选择题(共25 小题,每题2 分)1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使用木石制成的砍伐工具b以“刀耕火种”为主c实行撂荒耕作制d使用畜力牵引的金属工具2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 众筒兜下, 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 绝胜人力。 ”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指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3“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4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

2、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有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abcd5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春秋战国时期、明朝c明朝、清朝d唐朝、宋朝6以下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

3、证据是a传说中,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b淮南子中关于水稻种植的记载c考古发现中发现了稻谷和粟的遗存d战国时期都江堰的修建7中国古代经济曾经有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 - / 8abcd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a重农抑商的实施b牛耕推广到全国c铁制农具的使用d刀耕火种的消失9我国古代的一些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中的“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任地中的“时至而

4、作,渴(通竭)进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尊重规律d精耕细作10三 辅黄图未央宫 :“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 :“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11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b柜坊c飞钱d坊12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a地中海沿岸b大西洋沿岸c太平洋沿岸d印度洋沿岸13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

5、法国14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说明当时a草市的发展b夜市的繁荣c官市的管理d街市的突破1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庸俗b社会风气的败坏c 商品经济的发达d价值观念的更新- 2 - / 816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a封建土地私有制b社会动荡不安c豪强地主势力阻挠d重农抑商政策17公元前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

6、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之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18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a天主教思想b工业文明成果c科学精神d君主制度19 15 世纪前后,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可跟随的船队是: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abcd20“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很快就使中

7、国融入欧洲市场21“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a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d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22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

8、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23关于我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b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明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清朝前期,最终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3 - / 824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16 世纪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价格革命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影响c 尼德兰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影响2514-18 世纪,我国工农业生产技术明显提高,双季看得到大范围扩种,南方水稻亩产量大增,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棉花得到广泛种植。上

9、述经济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民众衣食结构发生变化b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d私营手工业占居主导地位二、阅读下列材料: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

10、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西汉晃错论贵粟疏材料三: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 ,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 ) 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6 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 6 分)( 3)材料三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 分)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 分)( 4)材料四的

11、观点是什么?(2 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 4 - / 8作用?( 4 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

12、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4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4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材料二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 210 吨增 加到 7000 吨之多。- 5 - / 8(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 16 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6 分)( 2)材料三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