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粘性流体的一元管流.ppt_第1页
第10章+粘性流体的一元管流.ppt_第2页
第10章+粘性流体的一元管流.ppt_第3页
第10章+粘性流体的一元管流.ppt_第4页
第10章+粘性流体的一元管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本章内容,1.管内粘性流体流动基本方程式,2.两种流态及其判别方法,3.圆管内的层流,4.紊流流动及其特征,5.直圆管内的紊流,6.沿程阻力系数,7.局部阻力系数,8.简单管路水力计算,第十章 粘性流体一元流动,2,伯努利方程,应用条件:无粘,定常,不可压缩,只有重力 作用,沿一条流线上成立。,实际流体的管路计算,须写成如下形式:,粘性流体管路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或称粘性流体 的伯努利方程。,(10-1),10-1 管路计算的基本方程式,3,hw:单位重量流体在12两截面之间遭受的能量 损失,称水头损失,:动能修正系数(=12) 实际计算中可取=1.0,:称为单位重量流体的总机械能,4,(1

2、)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2) 定常流动 ,(3) 流动处于重力场中,(4) 过流断面1、2应取在缓变流断面上, 两断 面间是否为缓变流断面不影响方程的应用。,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5,实际管路中,水头损失可分为两类:,1.沿程损失hf :沿水流方向,单位重量流体与管 壁之间的摩擦、流体之间的内摩 擦所损失的能量。,2.局部损失hj :因流道的改变(方向,过流断面 面积)而产生额外的能量损失 。,一般,不同直径管段上沿程损失不同。,水头损失分类,6,例如突扩、突缩、渐扩、渐缩等,以及弯头, 或某些配件(阀门、量水表等)。,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因流道的改变,水流中产生大量的旋涡,旋涡

3、 消耗能量(转变为热能而逸散于流体中), 使流 体的总机械能减少。,7,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称为沿程损失系数,8,常见局部装置的局部损失系数见表(10-3)。,9,英国物理学家雷诺(OReynolds),实验发 现流动分层流(laminar flow )、湍流 (turbulent)两种流态。,雷诺实验.mpg,10-2 流体的流动状态,10,层流:流体质点层次分明、各层互不干扰、有秩 序地一层层的流动,故红色液体能够保持在一层内流动而不染他层。这种流动称为“层流”。,上临界Re: 与实验条件和初始状态有关。临界Re 可高达13800。,下临界Re: 实验发现,无论流体性质、管经如何 变化,

4、临界Re总稳定在2300左右。,过渡状态: Re的值介于层流与紊流之间,流动不 稳定,且Re范围很小。,11,上临界Re值不稳定,工程上将下临界Re作为 判别标准,将过渡状态一起归于紊流。,12,粘性较大的油液流,如轴承润滑油膜流,低速水流, 人体毛细血管以及大动脉血流动等情况下出现层流;Re2000,属层流。,圆管内层流的基本问题:求速度分布和沿程损失,等直径水平管内的定常层流流动:,由粘性流体的 伯努利方程式, 有:,10-3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13,压力水头差=两段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该脱离体的加速度为零,故作用于其上 的合力等于零:,将其化简得:,14,即,或,管中心处r=0,速度最大:

5、,积分得:,4,15,16,平均流速:,圆管内层流的平均流速=最大流速之半,17,在层流状态,和U的一次方成正比。,与达西公式进行比较:,可得 :, d2,18,实际流动多为湍流,不局限于管流,如海洋环 流、大气环流、航空和造船工程中的流动现象等 多为湍流状态。,流体质点在运动中相互掺混剧烈,其物理量随 时间和空间上随机变化。,一、湍流基本理论,湍流的起因和内部结构等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本 质的认识迄今仍未揭示清楚。,10-4 湍流流动及其特征,19,湍流的研究:,本节内容: 湍流现象的基本概念 湍流的半经验理论,应用概率分布的方法研究其统计规律,以期建 立普遍适用的湍流理论;,着重解决工程实际问

6、题,对某些流动现象提出 半经验理论。,20,21,湍流形成的简单描述 :,发展成旋转的涡体,22,采用近代先进的流速测量技术和流场显示技 术研究发现湍流中存在拟序结构。,拟序结构(相干结构): 触发时间和位置是不确定的某种序列的大尺 度运动,若一经触发便以某种确定的序列发展成 特定的运动状态。,23,相干结构表明湍流场中既存在小尺度结构的不 规则运动,又存在若干有序大尺度运动。,湍流遵循连续性方程的约束,高Re下为三维 运动,具如下特征:,(1)湍流的不规则性,流动物理量随空间和时间随机的脉动,通常采 用统计平均方法来表示流体运动的物理量。,(2)湍流的扩散性,二、湍流特征,24,维持涡体运动

7、需消耗能量,粘性切应力不断地 将湍动能转化成流体内能而耗散掉。,(3)能量耗散性,时间平均法:,流场中任意一点瞬时 速度:,:脉动速度,湍流场中涡体的掺混过程中将增加动量、能量 (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必然伴随传质、传热及传递动量。,25,曲线的积分面积和与所包围的矩 形面积相等:,其它流动参数也可写为时均参数与脉动参数之和:,例如压力:,皮托管、压力表、液柱高等所测为时均值,某些研究中,例如研究湍流切应力时要考虑脉 动引起附加切应力。又如研究粉尘的扩散规律、 结构物风致振动、风洞试验的结果等。,26,湍流度:衡量气流的”脉动的程度”大小的参数,(1023),为:,旧式风洞:1.75 新式风洞:

8、0.2。 800米高处的自由大气:0.03。,风洞的湍流度对阻力和边界层的试验均有很 大的影响,因此要尽量降低其湍流度,使之与 天然气流的湍流度接近。,27,(1) 湍流附加切应力,普朗特混合长理论,粘性切应力引起的原因,层流 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作用 气体:流层间无规则运动的动量交换所引起的。,湍流 层流情况下粘性引起的切应力仍存在, 流体微团间的动量交换导致的附加切应力。,三、湍流的半径验理论,28,:x向脉动速度 :y向脉动速度,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29,普朗特假设之一,普朗特假设之二,混合长度 :流体微团运动过程中,与其他微团 相碰撞之前所能达到的平均距离。(由分子运动 平均自由程想到

9、的),30,普朗特假之三,y向脉动速度与x向 脉动速度成比例:,(10-25),31,若点在先,则两微团将以相对速度2 分开,上下的流体必以横向脉动速度 向层靠拢。,32,若点在先:两微团将以相对速度2 互相靠近,两点间的流体必以速度 从层向上及向下离开。,因此的大小必然和具相同的数量级, 即(10-25)式成立。,33,层与 层的动量交换:,设两层邻接面积为d,横向脉动速度 , 秒钟内,从层d面上有m的质量射入 层,则,引起 层方向的动量变化为:,这一动量变化将引起加于 层上的切向力:,34,由于动量交换引起的相邻流层之间的附加切应力:,(10-26),将式(10-24)和(10-25)代入

10、上式得:,(10-27),令,35,不是物性参数,是与流动情况有关的量, 只决定于流体的密度、速度梯度和混合长度。,36,(2) 湍流近壁特征,壁面剪切湍流时均速度分布,近壁处流体质点横向脉动少,速度梯度较大。,近壁极薄的流层内流动保持为层流状态,这一薄层称为层流底层(或称粘性底层)。,近壁特征:,37,湍流流动可分三部分:,层流底层的厚度为,为切应力速度(摩阻速度),38,过渡层内: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都不 能忽略,总切应力为:,充分发展的湍流:湍流核心区内,粘性切应 力可略,主要为湍流附加切应力,即:,39,在近壁处,(10-27)为:,或为,40,积分上式得 光滑壁面近壁处湍流的时

11、均速度分布:,(10-36),41,湍流速度分布:,1.对数曲线分布规律,(10-38),对数规律特征是:轴心处趋向于平均,管壁附近 速度梯度很大。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当0有,上式不能用, 实际是0时0。,10-5 直圆管内的湍流流动,42,43,2.指数曲线分布规律,(1039),指数:随雷诺数而改变,见表10-1/表6-1,44,1.速度分布的差别,2.切应力的差别,层流,湍流,层流与湍流的差别,45,当,管内流动称“水力光滑”,这种 管道简称“光滑管”。,当,管内流动称“水力粗糙”,这种 管道简称“粗糙管”。,46,雷诺数Re增加, 层流底层厚度变薄。,同一根管子在不同的雷诺数下可能

12、“水力光滑” 也可能“水力粗糙”。,推荐层流底层厚度的半径验公式:,管道直径,沿程阻力系数,47,管道沿程阻力计算公式(达西公式)中,如 何确定沿程阻力系数,是本节的内容。,一、尼古拉实验人工粗糙管沿程阻力实验,将同样大小颗粒的砂子粘附于管壁,进行了不同砂粒尺度、不同的管径的系列实验。,试验的雷诺数范围为:Re50010,得出了实验曲线(,),10-6 沿程阻力系数,48,49,1.层流区:Re2000,过渡区:2000Re3160,层流向湍流过渡的不稳定区 ,Re的范围窄, 阻力规律研究的不够充分。,经验公式:,所以,50,适用范围:3160Re105,适用范围: Re103106,只与有关

13、而与无关,湍流光滑管区: 3160Re23d/,51,阻力平方区(自动模拟区): Re560d/,.湍流粗糙管过渡区: 23d/Re560d/,52,所以,沿程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称平方阻力区。,由于这一区域,阻力系数与Re无关,Re自动 满足相似,故称自模区。,在某些模型实验中,若按相似准则算得的 速度高于自模Re对应的速度,就按自模Re进行 实验。,自模Re:阻力系数不随Re变化所对应的雷诺数, 不同物体其值不同。,53,二、莫迪图新工业管道沿程阻力实验 ,可直接使用莫迪图查找很方便,54,局部损失计算公式:,(10-49),几种常用的局部损失系数见表10-3/6-3,还有 水力学手

14、册可以查阅。,10-7 局部阻力,55,管路分为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简单管路:管径沿程不变的管路,管路计算的任务(分为三类):,1.已知d, L, Q,,, 求:水头损失hw,2.已知d,L,, hw, 求:流量Q,10-10 管路水力计算,56,3.已知Q,L,, hw, 求:管径d,第一类计算比较简单,第二、三两类比较麻烦。,57,10-1,给水加热器到水泵的一段,一、船舶锅炉供水管路问题:,1. 已知:Q, d, p1, L, p0 问水头高是多少, 才能保证所要求的流量。,58,解: 为基准线,列00和截面 的柏努利方程式,则有:,考虑将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可得:,代入伯努利方程:,5

15、9,2.若已知: d, p1, L, p0 ,H 求:,解:将上式反演得:,采用“逐次逼近法”,其步骤如下:,(10-63),60,若2与1很接近,则计算成功;否则重复 计算,直至2与1很接近为止。,61,3.若已知:, p1, L, p0 ,H 求: d,解:同样可以反演一个管径公式,类似问题2 采用“逐次逼近法”方法进行计算。,62,例10-2,二、管路联水泵,船舶舱底排污问题(求水泵所需功率 ),基准面到22截面的高度为 吸水管L :00到泵管长,直径d 压水管L2 :泵到22的管长,直径d 局部阻力:拦物栅、阀门、弯头等。,63,解:取污水水面为基准面00,列02断面的伯努利方程:,6

16、4,泵的功率为:,举起单位重量 流体的高度,水泵给单位重量 流体施加的能量,65,例10.3,例10.3 水泵取水装置,,已知:管长20,150mm, 水泵的吸水管长212,2150 假定阻力系数0.03, 水泵入口处的真空度不得超过水柱,66,求:最大许可的流量下,水池与水井液面高差 为多少?最大流量为多少?,解:,列水井液面至水泵入口处的柏努利方程,67,再列水池液面到水井液面的柏努力利方程:,联立()、()两式得:,68,则,所以,69,10.5,例10.5. 并联管路:两根或两根以上简单管路在同 一点分叉然后又在另一点汇合的管路),,A、B两点之间有1、2、3根管道,直径为 d1、d2、d3,长度为L1、L2、L3,流量为Q1、Q2、 Q3,沿程损失为hf1、hf2、hf3A、B两处安装的测 压管其液面差为hf。,70,解:A、B两处的压力差为三条管道中任意一条 管道的水头损失,即,(10-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