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史,单元综合提升,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知识结构,热考命题聚焦,专题知识纵横,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强化方式,1.过程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

2、制,扩大了官吏来源。,(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

3、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

4、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专题二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影响,1.演变过程,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专题三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原因如下: 1.中国 (1)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2)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 (3)思想上: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儒轻贾、“重农抑商”等陈旧落

5、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2.欧洲 (1)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4)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5)科技发展,近代科学产生。,专题四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

6、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专题五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热考命题聚焦,考向1明代内阁职权的强化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

7、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内阁作为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率六部。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a、c、d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项。,考向2清朝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和白银流入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

8、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经济作物的扩大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解析价格上涨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资短缺,另一个是货币过剩,材料中有证据说明粮食丰收,物资短缺排除,由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及茶叶等受到西方推崇,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造成当时市场上白银陡增,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考向3闭关锁国政策下的清代行商制度 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 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 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 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

9、要商品 d.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答案,解析,解析清初政府实行“以官制商,以商制洋”的策略设立广州十三行,总揽对外贸易并负责转达承办官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银钱堆满十三行”的繁荣、富庶景象是由特许经营带来的,故a项错误; 十三行的贸易属于官府控制下的商人经营,不是官府直接经营贸易,故b项错误; 由材料无法推断丝织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 该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是政府特许经营的行商,故d项正确。,考向4史由证来:清代学风的变化 (2017绵阳调研)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

10、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解析据材料“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重视考据学向重视经世致用转变主要是因为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考向5顾炎武对传统儒学的继承 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11、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思想。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 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 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考向6清代活字印刷术发展的阻碍因素 (2017兖州高三模拟)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答案,解析,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