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学习目标:了解古希腊城邦的含义及其兴起,分析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 分析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特征、政体类型及其划分依据、城邦公民的含义和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的影响。 分析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课程标准: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前16世纪,新的君主国兴起 王宫、卫城、王室陵墓 线形文字b,前1200年,前

2、2000年 前1700年,产生君主制国家 王宫建筑群 线形文字a,前1400年,米诺斯王宫遗址,米诺斯王宫全景复原图,米诺斯王宫局部复原图,米诺斯王宫壁画,驯牛图,庆典活动,始终未能破译的线形文字a,迈锡尼“狮门”上的石雕,军事题材的迈锡尼壁画,迈锡尼城市复原图,2、黑暗时代(“荷马时代”) (前12世纪-前9世纪),、什么是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若干村社构成。 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 。,二、古希腊城邦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希腊柏拉图,多山、多港、多岛,三面环海,通往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2

3、、地理环境的特点,3、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经济上:农业不发达,航海业发达;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民主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成,使古希腊有条件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文化上:具有包容性,扩大眼界,适于吸收东方文化,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对价值观念: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对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迫使古希腊人开展海外殖民,铸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三、古希腊城邦政体,1、概念 政体: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主要特征: (1)小国寡民,各国

4、长期独立自治 (2)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3、古希腊城邦政体,(1)政体划分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2)五种政体: 民主制: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贵族制:少数贵族掌握政权、贵族权力受公民大会制约, 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僭主制: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寡头制:极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有一定权力 君主制: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最为流行的: 贵族制和民主制,4、城邦公民,(1)所谓城邦公民,并非全体成年公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移民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真正意义的公民须具备的条件,成年男性,祖籍本邦,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 能自备武器服兵役,(2)城邦公民的条件,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3)城邦的实质,(4)作用或历史影响:,bc2000bc170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