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_第1页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_第2页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_第3页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_第4页
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现状分析邓 波 【摘 要】根据养老金支付主体的不同,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家庭养老保险、集体(社区)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三种类型。本文就基于这种划分方式,大致截取了19902004年这一年度区间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其中个别年份的统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表的方式,对陕西省农村养老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和分析,发现该省农村存在着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集体养老保险跛脚、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步履维艰的基本现状。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笔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构建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希望与读者探讨。【关键词】家庭养老保险 集体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 完全

2、积累制一、问题的提出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我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社保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从而拉开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20年的历史了,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1870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5428万人,基金累计额为259亿元,198万人领取了养老金。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具体实施情况,今年4月中旬,笔者随同班同学对岐山县北郭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采取走访询问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涉及农户率为47.6%。本村距著名

3、的旅游景点周公庙仅有一公里左右,是“西岐民俗村”的核心,发展“农家乐”取得的收入是本村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居民约31.3%年均纯收入超过了万元,21.7%的在500010000之间,远远高于本省的平均收入水平1675.66元(2004)。因此,对其居民养老状况的调查对折射全省农村养老现状有极为典型的意义。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为62.8%,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的”占7.3%,同时,在表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程度时,“很了解”、“基本了解”、“了解一点”、“一点也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别为3.7%、13.4%、21.6%、61.3

4、%。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本村居民已经开始接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然而,虽然62.8%的居民表示了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实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加者仅占回答“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11.2%。不难看出,本村社会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0%,而剩余93%的农村居民中90%以上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自己的养老的唯一资源。相比而言,这样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都无法建立大范围的社会养老保险,那么本省其他农村养老资源状况会如何呢?因此对陕西省农村全体养老资源进行了一个整体的研究,以发现其运行中存在着的问题,对构建本省农村完善的社保体系、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有着重要的

5、意义。二、 相关模型的分析如果仅从养老保险资金的运筹方式上划分,养老保险可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和部分积累制三种类型。而目前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我省已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普遍采取完全积累制的筹资方式。基于此,下文将试图用两个相关模型分析完全积累制下影响养老保险金供给水平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使这些因素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水平。完全积累制的均衡分析在引入此模型之前,需要对其前提假设做出阐述:1、 假设经济是封闭的,并且市场均衡是稳态的;2、 假设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两期,工作期和退休期,t期表示退休期,t-1期表示工作期;3、 不考察利他主义

6、(遗产)因素的影响。根据完全积累制下养老金依照个人交费个人享用的原则,假设养老金的平均收益为,则(1)(1)式说明完全基金制下老年人们所获得的养老金水平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养老保险费率及工资水平。考虑按资比例缴费下的个人账户纵向平衡,平衡的等式为:个人账户存储额=养老金发放额假定第一年年初的职工工资为,缴费率保持不变的,工资增长率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m,而养老保险基金隐含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r,则从第一年开始到第t年末退休时,从账户的养老金存储额为: 在养老金发放上,若假设发放标准一直稳定在,职工退休后的寿命为e年,则在职工退休后共获得养老金实现完全积累制下的平衡即,则显然,从等式(5)中可以得

7、出,完全积累制下老年人获得的养老金水平高低至少取决于工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缴费年限、预期寿命、养老保险缴费率以及工资水平。其中工资增长率、预期寿命、工资水平均与一国的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可视为外生变量,而其他三种因素通过改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善,特别是投资收益率,它完全可以通过基金管理人的理性投资得以提高。因此在进行基金投资时,考虑风险既定下寻求最大的投资收益率,对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强养老保险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理论模型1、 投资风险分散化原则(diversification principle)在金融领域里,根据金融资产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将总风险分为完全相关

8、风险即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和不相关的风险也叫非系统性风险。投资风险分散化原则认为,在同一时间、期间,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具有不同风险的金融资产,即可降低投资的整体风险。这是因为各种风险资产的风险并不是完全相关的,所以,分散化必须将投资分散到风险不完全相关的资产才能够降低投资的整体风险,而完全相关的风险(系统性风险)是不可能通过分散化来消除和降低的。这一原则可以通过图21得以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资产种类的增多,非系统性风险不断下降,而系统风险保持不变,因此必然导致总风险越来越小。这一理论在现实的金融投资中随处可以得到证明。特别是美国盖力

9、.布林森等专家从sei大型养老保险方案中随机选出了91个养老保险方案证实:93.6%的投资组合回报是由对投资类型的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对单个证券的选择决定的,原因是同类型的投资倾向于一同起落(brinson,投资组合回报的定因)。同时,在每一种投资类型中,将投资充分分散于不同股票或债券中,能帮助避免单一股票大跌的冲击,这也在发达市场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得到证实。2、 组合投资优化模型(资产最优组合理论)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即capm),在证券市场上,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加以消除,所以,市场参与者对该种风险不会获得收益补偿,而对

10、预期收益产生影响的只能是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那么均衡条件下其中,表示证券i的预期收益率,表示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代表无风险收益率,则为随机干扰项,由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方法可得: 式(7)确定的证券i的系数,代表某种证券受到市场干扰而产生价格波动性的大小,可用于测定这种证券收益对证券市场收益水平变动的敏感性。系数越大,说明该证券收益率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就越大,预期收益应该越高。由于证券组合的值可以通过单个证券的值以及在组合中所占比例予以确定,则其中,为证券i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故证券的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为设特定证券的预期收益率的均值向量,证券组合w的预期收益率为基金管理人依自己的风险偏好确定的所愿

11、承担的系统风险,在满足的前提下,用历史的,调整历史的,基础等方法预测,进而在相等值得情况下,依约束条件下的风险收益模型: (10)上式对应的最大组合投资收益率为:综上所述,一个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总的来说同时取决于养老金基金本身和资本市场两个方面。在养老金基金方面,首先要看他准备承受多大的风险,或是相应的准备接受多大的预期回报,以此确定待选的投资工具;其次要根据基金的成熟度(高度成熟时,也即基金收益者开始大规模的领取养老金时)来决定在相应的时期持有多大比例的流动性资产。在资本市场方面,则要根据每个投资工具风险等级对其取舍,并根据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适时改变各种证券预期收益率及值,从而选择新的

12、最优资金投资比例。三、陕西省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农民自由养老面临威胁1、 人口老龄化以及耕地资源减少人口老龄化是对全球养老保险巨大的挑战,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不仅存在于城镇,近些年已向农村地区蔓延。与此并肩的是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表31反映了这一状况:表31全省农村人口年龄构成以及人均耕地资源变化年份家庭规模1564岁人口比重(%)65岁以上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抚养比耕地总面积(千公顷)每一农业人口占有的耕地面积(公顷/人)19904.8565.985.157.803533.000.1319954.6565.40

13、5.728.743393.440.1220004.4369.045.948.603113.960.112001/68.786.739.782965.830.1120024.3869.648.0111.512854.810.1020034.3471.357.7510.862795.820.1020044.2972.547.6510.552795.520.10资料来源:中国西部农村统计资料2003,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2003,陕西统计年鉴2005注:本表为人口普查、人口变动情况的抽样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19902004年期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状态。1990年为5.1

14、5%直到2002年达到了最高为8.01%,增长幅度为2.50%。2003、2004两年这一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相比而远仍显得很高。根据全国人口年龄化趋势推断,今后一段时间,我省人口老龄化现象还会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全省耕地总面积在这十几年里也减少了73.748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也由1990年的0.13公顷减少至2004年的0.10公顷。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被征地农民30%左右转为非农户籍,土地权属保护不力,成为务农农民和离农农民养老保障的最大隐患。2、 农业收入在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从以上的分析得知,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资源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更具有经

15、济意义是,近年来农业的弱势产业特征越来越突出,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市场收益极不稳定,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还有逐年下降的势头。此外,商品化经营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现金支出增大,所以耕地收入在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因素的诱导而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仍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导致第一产业占总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由1990年的82.3%降到了2004年的67.1%,同时农村居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见表32)。这足以说明,近些年耕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表32:按产业划分的陕西省农村居民就业状况与农业收入变化年份从业人员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每公顷耕

16、地生产农业产值(元)人均产粮(公斤)农业收入(万元)农业收入在现金收入中比重(% )农业依赖程度的变化(%)19901202.771001.0048111070321.24108.99/19951324.911049.2711247870559.47118.089.0920001343.221002.15149271065554.3752.04-66.0420011333.10985.93/595.2952.03-0.0120021362.55994.93/589.0947.63-4.4020031396.19988.9618286976587.1444.02-3.6120041425.529

17、57.05223451193/资料来源:中国西部农村统计资料,陕西统计年鉴2004、2005,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2003家庭养老功能退化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自农村养老保险开展以来,家庭养老以其成本低、易管理、适应性强的优势一贯成为我省农村居民占统治地位的养老模式。然而它也有自身固有的弱点,其中安全程度差必然跃居首位,近年来,这一弱点逐步显现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 家庭结构的变化(1)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农村居民家庭规模小型化、“421”家庭结构以及“丁克家庭”在农村也开始蔓延,农村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增加,家庭养老

18、的压力日益沉重。据统计,1990年我省农村平均家庭规模为4.85人/户,老年人口抚养比为7.80,到了2000年,农村平均家庭规模降至4.43人/户,老年人口抚养比升至8.60,截止2004年,农村平均家庭规模进一步下降,平均每户4.29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攀升至10.55。(见表31)(2)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我省农村大批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再加上近年来城镇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更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这必然造成大量农村老年人口无人扶养,空巢家庭随即出现。2 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户经营现金收入水平低,依旧无法实现养老金的积累与其他相关资料保持一致,本文将家庭养老的最低经济界限

19、设定为家庭总收支平衡,将农民现金收支平衡作为衡量家庭未来养老或社会养老的最低经济标准。表33是20012004年陕西农村家庭的收支情况一览表: 表33 陕西农村家庭收支情况 单位:元年份人均收入比重(%)人均总收入现金收入人均总支出现金支出总收入余额现金余额2001580元以下8.38880.96653.831358.171110.02-477.21-456.19580630元2.611091.29785.301493.06224.62-401.77-439.32630872元12.751268.75902.611489.441180.02-220.69-277.418721500元37.03

20、1717.421248.921814.811425.89-97.39-176.9715002134元20.542405.551919.602274.591950.75130.69-41.152134元以上19.144238.853609.813217.562886.521021.29723.292002584元以下6.351115.33848.721814.771509.37-699.44-660.65584627元1.221422.53986.671920.811641.93-498.28-655.26627869元10.721201.89831.541498.221241.78-296.3

21、3-410.248691500元37.071703.621238.081814.811495.69-111.19-257.611500214222.932390.681905.672283.471968.95107.21-18.282142元以上21.724337.823762.773732.413417.98605.41344.792003600元以下8.20953.02710.971702.061455.01-749.04-744.04600637元0.81988.49689.781119.97899.62-131.48-209.84637882元9.91123.64887.941563.

22、241311.43-326.60-423.498821676元40.001739.641340.011716.861444.6422.78-104.631676元2200元15.772488.302027.412361.462091.92126.84-64.512200元以上25.324231.813645.393493.113224.57738.70420.822004国定贫困线668元以下5.141183.45795.262355.772008.62-1172.32-1213.36668924元7.521420.681016.961016.961540.32430.72-433.36924

23、1867元45.451940.501453.032012.451661.49-71.95-208.4618672305元13.742752.092199.962485.602149.61266.4950.352305元以上28.154347.043788.513627.943307.32719.10481.19 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05 ;中国统计年鉴2005社区保障资源不足表34是对2004年我国部分省份农村老年人供养情况的反映,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省社区保障资源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就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而言,本年度我省农村共有340个,仅占全国的1.3%,不仅低于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广东

24、省,中部地区的吉林省、湖北省,而且还比位于同一区域的四川省低7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收养老人人数上,与其他省份相比也相差甚远。表34 2004年全国部分省份农村老年人供养情况单位:人地区老年收养福利性机构(个)占全国比例(%)收养人数占全国比例(%)全国26442100573235100江苏省7182.7204273.6广东省9943.8192263.4吉林省4901.9141752.5湖北省14535.58240414.4陕西省3401.331080.5四川省22758.6269884.7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 第304页.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步履维艰1 该省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不

25、具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以13个欧盟国家为例,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建时,农业占gdp比重为3.1%41%之间,平均16.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在5.1%55.3%之间,人均gdp在1445|9580美元之间,平均5226美元。然而从表35中可以看出,陕西农村的各项指标中仅农业占gdp比重一项符合在3.1%41%区间这一条件,而其他均不符合所设标准。就最接近指标的2004年而言,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为67.1%,比最高限55.3%高11.8%个百分点,人均gdp7757元换算成美元大致为969.625美元,也比1445美元这一最低限少475.375美元。因此,在陕西农村建

26、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任重而道远。表35 陕西省相关经济衡量指标年份gdp(亿元)农业收入(亿元)农业收入占gdp比重(%)总劳动力(万人)农业劳动力(万人)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人均gdp(元)1990374.85105.5628.2%1202.771001.0083.2%124119951000.03227.2522.7%1324.911049.2779.2%284320001660.92279.1216.8%1343.221002.1574.6%454920011844.27287.2415.6%1333.07985.9374.0%502420022101.60288.5513.7%136

27、2.55994.9373.0%570120032398.58320.0313.3%1396.19988.9670.8%648020042883.51394.9813.7%1425.52957.0567.1%7757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1996,2005注:1、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按支出法计算的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2002年及以后数据包括新兴产业增加值,2001年及以前不包括。2.在已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这一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仍存在着众多问题(1)资金来源渠道具有扭曲性。按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

28、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扶持”的原则。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我省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乡镇企业,况且即使有些农村存在乡镇企业,可是其本身是否盈利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再加上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对农村养老体系的扶持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因此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能采取个人帐户完全积累模式,这说明劳动力具备自我积累的缴费能力是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前提条件,然而依照前文分析可知,在我省的绝大多数农村这一基础条件是不存在的。(2)资金筹集标准过低,保障能力极其有限。目前,我省社会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实行每月2元20元十个档次,如果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即使按最高标准每月20

29、元缴费,15年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也只有百余元,况且现行制度只能使现在的年轻人受益,而现实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却将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真空”人群。(3)现行农村养老基金无法实现保值增殖。按基本方案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殖主要通过“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来实现,而不能用于投资,然而根据前文分析模型可知,在证券市场上,这种完全投资于非系统风险资产的基金投资方式是不会获得市场收益补偿的,这必然大大降低了养老金预期收益率r,养老金发放标准也因此而降低。同时考虑到银行利率不断下调的现状,其保值增殖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养老基金长期的低收益以及在高通货膨胀下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极大的降低了农

30、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也是我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资源偏低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陕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起东部发达地区是比较低下的,更何况是其农村。可是,从表36可以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国家对陕西农村提供的社会保障资源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表36 各地区农村社会救济费地区农村社会救济费(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费(万元)2001年(占全国比重%)2002年(占全国比重%)2004年(占全国比重%)2001年(占全国比重%)2002年(占全国比重%)2004年(占全国比重%)全国总计109063.2(100%)141818.9(100%)378803.

31、3(100%)46925.2(100%)71009.0(100%)162318.2(100%)江苏12948.9(11.9%)16891.9(11.9%)34652.1(9.1%)4436.0(9.5%)6264.0(8.8%)15390.0(9.5%)广东17795.1(16.3%)26711.1(18.8%)48358.7(12.8%)10947.0(23.3%)19352.6(27.3%)30358.1(18.7%)吉林1014.7(0.9%)1362.5(1.0%)5523.4(1.5%)580.5(1.2%)717.2(1.0%)1949.7(1.2%)湖北2040.41591.09

32、98.5918.8523.521814.4陕西2753.9(2.5%)2240.3(1.6%)4302.3(1.1%)2046.6(4.4%)1315.4(1.9%)2044.9(1.3%)四川3493.93.2%4889.7(3.4%)16781.1(4.4%)1147.5(2.4%)1471.4(2.1%)2767.6(1.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3,2005四构建陕西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我省农村养老保险运行现状是:农民自有养老资源压力过大、家庭养老面临危机、集体养老资源跛脚、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国家提供的社会救济欠缺等一系列结论,同时这也是我

33、省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有关构建陕西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几点设想:1 充分运用农村现有耕地资源,寻求多种方式增强农村居民自有资源的保障能力。(1)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努力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增强农业资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市场环境,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其价格竞争力。(2) 寻求多种渠道激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增殖。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有关土地资本化方面的探索,根据各农村的实际情况,有

34、条件的实行反租反包、转包转让、租赁、拍卖、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或大户托管等形式,有效的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从而为我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必要的资金准备。2 基于陕西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以及家庭养老本身所具有的其他养老模式无法替代的优势,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同时探索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鼓励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亲属照顾、领里互助、村集体帮助等民间的支持,使其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服务和心理慰藉等方面发挥作用。3前文已经述及,目前陕西省已经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采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无疑降低了其预期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进行养老金投资时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其完全投资于系统性风险资产以获得较高收益,因为这种投资方式无法通过分散投资而降低,因此其所面临的风险很大,基于养老基金投资最基本原则“安全性投资”,显然这种投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就说明养老保险基金必然要分散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同时要选择具有一定投资知识的基金管理人遵循资产最优组合理论进行理性投资:在其准备承受的风险既定的条件下,确定待选的投资工具;并根据养老金的供需状况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