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20011)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 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 分)a 、 附 属( f )惦 记( din) 给 予( j)创 伤( chung)?b、曲 阜 ( f )苑囿 ( yu) 冠 冕( gun)?空 白( kng)?c、 挫 折( cu)繁冗 ( rng)气 氛 ( fn)绵 亘 ( gn)?d、 向 往( xi ng)碎 屑 ( xi)芜 杂( w )饿殍 ( pio)?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 、

2、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b、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 也不信竞会下劣凶惨到这地步。c、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所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d、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3为了使句子简洁晓畅,画线的关联词语应当保留的一组是(3 分)倘若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就好象迷失了路途一样,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或者做什么,而且就是连今天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a 、b 、c、d、4填入空缺处的词语

3、恰当的一组是(3 分)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_ 。我已经出离 _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_;以我的最大 _ 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_ 。a 、悲愤愤恨悲痛哀痛痛苦 b 、悲哀愤恨悲凉痛苦苦痛c、悲哀愤怒悲凉哀痛苦痛 c、悲愤愤怒悲痛痛苦痛苦5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_a 、并且有时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嗦”。b、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并且至于借重“嗦”。c、并且有时有意采用繁笔,并且至于借重“嗦”。d、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嗦”。6为下列打

4、乱了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山的北边,是暴露在寒冷的北风之中的起伏不大的波状高原。山的南边,则是在阴山屏障之下的一个狭长的平原。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这条山脉像一道墙壁把集宁以西的内蒙分成两边。a 、b、c、d、7朗读下列文言句子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岂非计久 /长有子孙 /相继为王也哉?b、假 /舆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20011)c、君子疾夫d、今齐地

5、方/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千里,百二十城。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它们都属于先秦历史散文。b、两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史传文,司马迁和班固是西汉史传文的代表作家。c、“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它又被称为“四部”。寡人之于国也应属于经部,邹忌讽齐王纳谏应属于史部。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和秦伯均是称爵号。二、( 20 分)阅读晏子使楚一文,完成,11 16 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日:“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日:“为

6、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日,何坐?日,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日: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日: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一项是(2 分)a 、叶徒相似, 其实 味不同。 b、孰视之,自 以为 不如。? ? ?c、 丈夫 亦爱怜其少子乎?d、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

7、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何 坐婴闻 之?a 、因击沛公于 坐b、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但 坐观罗敷皮 之不存 , 毛将焉附?寡人 反取病焉所以然者何?c、 使者 反,言于公d、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 反乎!事 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劫之,? ?11将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按尊称和谦称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晏子 将使楚 寡人 反取病焉? ? ?今急而求 子 ,是寡人之过也。臣负羁从君巡于天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寡君 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老臣贱息 舒祺,最少愿 足下 更虑之。? 夫子 何哂由也

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a 、/ b、 / c、 /d、 /12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3 分)a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20011)c、王好战,请以战喻。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晏子)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刚刚到达。b、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因为他来了,(所以)请允许我们把一个人捆起来从您跟前走过。c、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欢偷盗?14从分句间关系的角度看,

9、与“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善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置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这位“

10、圣人”很严肃,不喜欢别人随便跟他开玩笑。第卷(非选择题,共80 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6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三、阅读下面的文段,筛选有用信息,回答问题(5 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日: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6生活中充满了哲理。邹忌从生活中一件普通事,悟出了很深刻的道理。a、事实真相是:_ 。(用原文答,8 字)b、妻、妾、客出于各自的原因,都得出了扭曲的结论,这个扭曲

11、的结论是:(用原文答, 6 字)_ 。17邹忌认定“王之蔽”的原因是:a、_ b、 _ c、_;。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5分)石缝间的生命(一)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二)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再能找到泥土,便把最后的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三)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四)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他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

12、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五)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济南市高一语文试题(20011)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

13、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六)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

14、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 a(伸、挤、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 b(钻、长、冒)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 c(握、抱、抓)住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

15、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七)如果一切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找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儿撒落在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为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

16、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八)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九)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十)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选自语文

17、读本 )18 对石缝间的生命,本文勾画了三幅图画,即:_ 、 _ 、_ 。( 6 分)19第(六)段所用动词既表现了石缝间松柏的倔强,又表现了其生存环境的恶劣。请揣摩abc三处括号里的词,从中选出你认为最符合语境的一个词填在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3 分)。a_ b_ c_20第(九)段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作者认为(3 分)“美学的”是指(不超过25字)21从全文看, “石缝间”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得超过40 字)( 3 分)答:五、( 20 分)22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 分)既来之, _ 。 _ 鱼鳖不可胜食也。锲而不舍, _ 。 _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济

18、南市高一语文试题(20011) _ ,知来者之可追。今者项庄拔剑舞, _ 。23(一)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二)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4 分)a、b、c、d、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两个成语。( 4 分)a、_ b_请用诗文名句再举一个与上文第一句含意类似的事例_ 。( 2 分)“蚕”在文人的笔下,往往被用来作为歌咏的对象,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除了用来比喻情思的缠绵、爱心的坚贞以外,也用来写其他为子女、为手足、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奉献牺牲的人

19、间至爱。请写两个与“蚕”类似的形象,诗文名句均可。(4 分)a._b._六、作文( 40 分)24题目:礼物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参考答案一、( 20 分)1 a (b 项“阜”为 f ,c 项“挫”为 cu、“氛”为 fn, d 项“向”为 xi ng)2 b (a 项“辩”应为“辨” ,b项“竞”应为“竟” 、“凶惨”应为“凶残” , c 项没有错字, d项“烁金”应为“铄金” )3 c4 c(“阴险论调”是解决此题的钥匙,第一空要填的应是“寒心”、“伤心”的意思;第二空明显讲出了一个程度问题,应填“愤怒” ;第三空“悲痛”仅指“伤心” ,而“悲凉”是“悲哀、凄凉” ,所

20、以应填“悲凉” ;第四空的“最大”决定用“哀痛” (悲伤)双“痛苦”更好;第五空两者均可)5 d6 c7b( a 项应为 “岂非计 /久长有子孙 /相继为王也哉” ,c 项应停顿在 “疾” 后, d 项应停顿在 “地”后)8 b (b二、( 209 b (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前“史传文”应为“政论文”,二是“班固”是东汉人)分)项“其实”在文的意思是它的果实,c 项“丈夫”在文中的意思是男子,d 项“行李”在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10d( a 项一“坐”作“犯罪”讲,二“坐”作“座位”讲,三“坐”作“因为讲”;b 项一“之”音节助词,二“之”音节助词,三“之”结构助词; c 项一“反”作“反而”讲,二“反”作“返回”讲,三“反”作“背叛”讲)11 a12 c( a 项省略介词“于” ; b 项“旦日”后省略主语, “为”后省略了介词宾语; d 项“敢”前省略主语,“以”后省略介词宾语)13c( a 项“方”应讲作“将要” ,b 项“为”应讲作“在” ,d 项“民”此处专指上文提到的“齐人”。)14 d (例句的句间关系是转折关系,a 是条件, b 是因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