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5.ppt_第1页
历史地理5.ppt_第2页
历史地理5.ppt_第3页
历史地理5.ppt_第4页
历史地理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历史地理,王进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第六课,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第一节,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一,传说时期的古代政区,(一)黄帝时代,有“画野分州”、建制万国的记载。 实际上只是一种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二)尧时代,在周边各地形成了较多固定的、略具国家原始政区雏形的部落联盟。,(三)“九州”说,1,中国历史上流传较大的是上古行政政区有“九州”之说。 2,先秦著作中的“九州”不尽相同。 (1),周礼职方记载的“九州”有:冀、兖(yan)、青、扬、荆、豫、雍、幽、并。,关于周礼,浅显的参考本,最好的参考本,孙诒让,周礼夏官职方,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

2、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穀宜稻。 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2),尔雅释地所载的“九州”有营、徐无青、并州。 (3),吕氏春秋有览所载“九州”有徐州无并州。,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吕不韦任秦相期间,组织其门客编纂著名的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史记吕不韦传,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事连相国吕不韦。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岁馀,诸侯宾

3、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4),尚书禹贡所载的九州有梁、徐无幽、并州。,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杨筠如尚书覈诂,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3,先秦著作中的“九州”不过是理想的区域而已。“九州”后演变为泛指中国。,(四)五服制和九服制,1,五服,是根据设想划分的一种理想的地方行政制度。 它以

4、王都为中心,每服以500里为一区划。王都周围500里叫甸服,是王朝的直辖地。甸服以外依次为侯、绥、要、荒服。,2,九服,也是先秦时期人们理想中的一种行政区划。 它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向四周扩展,每500里为一服,分别为侯、甸、男、卫、蛮、夷、镇、藩九服。,3,五服和九服,都反映了地方政区制度萌芽时期一个共同特点,即以王朝为中心,对各诸侯藩国由近而远,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二,分封制的产生与发展,夏、商时期是分封制的萌芽、形成阶段。,(一)夏王朝的统治体系,1,夏代是由一个高度分散的众多方国和部族向逐步集中统一的王朝不断组合的过程。 2,夏代统治的范围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直接统治区

5、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行政区单元。,(1)夏代的国都,是夏的中心区域。 (2)在夏都畿地区以外的四周,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组合起来的众多小邦、方国,它们构成了夏王朝统治区的属地。,(二)殷商的统治体系,商王朝的统治体系是在继承夏代统治体系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1,继承,(1)仍保持有国王的直接统治区。 (2)王畿地区以外,其他地区仍然主要是以分布众多的方国为其基本的政治区域单元,即所谓的“畿外”之地。,2,发展,(1),行政区划已开始采用分封制的形式,逐步确立其等级统治。 (2),商王细分其地为大小不等的采邑,分封给兄弟子孙等各类亲属。 (3),在山林泽野之地和方国以外的边远地区,分散着少数部族、

6、部落。,西周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等级分封制。,(三)西周的等级分封制,诸侯的国与大夫的邑,是等级分封制下地方政区雏形的两级。,1,周王称为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 2,周王分封诸侯,叫“建国”。诸侯国一级的政区,按行政单位可以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三,县、郡政区与郡县制,(一),县、郡政区的起源,1,县和郡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2,春秋时期,不论是周天子的辖地,还是各诸侯国内,都已设县为地方政区。 3,郡,原意为国君之随从或耳目。春秋末年,为满足军事防卫和治理边地之需要,各国开始在偏远地区设置郡的建制。郡,实际上是设于边远之地的一种军政混合区。

7、,(二),郡县制的形成,1,春秋后期,县、郡政区纷纷设立。,A,其中“县”出现的比“郡”还早。 B,春秋后期的县与后来的郡县之县还是有差别的。 【1】县是作为食邑赐给大夫的。 【2】县的大小悬殊很大。 【3】在边境地区设置,具有军事重镇的性质。,C,县成为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过程。 【1】县在最早的文献中与“鄙”同义。如“晋之县鄙”(左传昭公十九年) 【2】春秋中后期,县有了“邑”的含义。 【3】最早将县设为行政区划是楚和秦。,可参看:,周振鹤:县制起源三阶段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2,最初的县和郡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只是设置的地区不同而已。 【1】郡的设置晚于县。 【2】郡初设置

8、与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而经济开发程度相对低于县。但两者不相统属,所以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的记载(左传哀公二年),3,战国时期,开始在范围较大的郡内设置若干个县。同时各国在内地也置郡辖县。战国中叶,郡大县小成为定制。,4,在职官设置上,郡的长官称为“守”或“太守”,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长官。 5,县的长官不统一,以称“令”、“长”、“大夫”居多。其职责为本县辖区之总管。,6,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行政单元。,(三)郡县制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郡县制体现着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1,统一初始,秦分天下为36郡。随着疆域的不断变化,郡的数量不断增加,大致

9、有40多个。 2,秦的地方行政分为郡县两级。 (1)作为一级行政区的是郡。设郡守,掌管全郡政务;设郡尉,掌管全郡军事;设监御史,负责检查。等。,可以参看:,谭其骧:秦郡新考,长水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2)县是秦代的二级行政区。县的长官为令或长。县令或县长之下,设县尉,管全县军事;设县丞,助理县令或县长,负责司法诉讼。 (3)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为乡亭。一县分若干乡。,3,秦代郡县制的意义,(1),是我国行政区划建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这种体系完整、层次合理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与当时的中央集权政治基本相适应的。 (3),既与自然地理单元相吻合,也注

10、意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不平衡,每郡都以一定的肥沃农业区为中心。 (4)这种行政区划一直沿用至今。,第二节,州道路制时期的政区及其变化,西汉时期,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同时,开始在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之间实行监察区制,设立十三刺史部。 以后的朝代,监察区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 唐、宋、元时期的道、路制就是西汉监察区州制的继续和发展。,一,汉代监察区的创立,(一)两汉的州制,西汉时期,在郡国之上再设立新的组织制度以协调中央更好地管理地方,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汉武帝先后分设冀、豫、徐、青、兖、幽、并、荆、扬、益、凉11州与朔方、交趾13部。征和四年(前89年),在京师七郡之上置司隶校尉

11、监察区,与上述13刺史部统称14州。至此,监察区州制正式全面创立。,2,汉代各州的长官是刺史或牧。 3,西汉的州部,是只“监”官而不治民的监察区。 4,西汉早期,州刺史虽可监察郡的太守,但他的职位反而比太守低。 5,西汉末年,有鉴于州刺史权位轻卑,不能应变以外之事,故改名为州牧,其秩同为二千石,一跃而为封疆大吏。此后,州部区及其长官的地位不断提高。,6,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州部的名称和数量等多次反复变化。 7,汉代监察区的设置和变化,影响了后世千余年的行政区划体系。 唐代监察区“道”的划分,即是对其继承和发展。 宋代的“路”,就是在州、道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二)两汉的郡县制,1,郡、县是两汉时期最主要的行政区。 2,当时,与郡同级的行政区有王国和属国。与县同级的行政区有邑、道、侯国。,(1)王国主要分封给刘姓子孙的大范围属地。 (2)属国是设于边远和特殊地区的行政区,用以安置臣服或内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