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a. 原始社会末期b. 西周时期c. 战国时期d. 明朝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a不符合历史史实;cd晚于西周。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六谷”、“六畜”【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农业结构角度
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
3、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
4、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a. 耧车b. 翻车c. 曲辕犁d. 筒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说明它是一种犁地的工具,而且该工具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入土”的深浅,还出现在“江东”。综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犁地工具是曲辕犁。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耧车是开沟、播种工具,排除;bd项,根据所学可知,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
5、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 西周时期b. 春秋战国c. 西汉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代田法,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於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特别是它具有 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
6、中国的农业经济汉代代田法5.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 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 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6.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
7、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a. 民营手工业b. 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依据材料“织室,在未央宫”、“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结合所学可知,东、西织室是西汉时期在都城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官营手工业,因此a、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
8、 商品经济的发展b. 井田制的瓦解c. 冶铁技术的进步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的进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出现手工业炼钢和淬火柔化技术锯子等,因此选c.考点:手工业发展冶金业。8.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a. 铁制农具的出现b. 水利工程的兴修c. 灌溉工具的改进d. 冶炼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冶铁水力鼓风工具水排。依据材料“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它的作用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因此d
9、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铁制农具的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水利工程的兴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灌溉工具的改进。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 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 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北方之货日夜运往南方,南方之货
10、日夜运往北方,所以反应的是商品的长途贩运,物资交流频繁,正确的是d项,材料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 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 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唐朝时期,在城市中特定位置设立市(商业区),对城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管
11、理和限制,而到了北宋时期,出现晓市、夜市等,城市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等限制。题干所示现象实际上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都城建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农业”,排除d。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相关概况11.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 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b. 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c. 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
12、策。材料大意是:金银财宝、富丽堂皇的房屋,遇到各种灾害瞬间就消失了,只有田地不会有什么损耗。所以上至官员、绅士,下至普通手工业者、商人等,有了一些财富后都用来置办田地,而非投身于工商业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只是假设的情况,不是当时社会真的混乱不堪;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清文献通考卷三十三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
13、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可以充分说明a. 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 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 清朝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 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故沿袭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的认识;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继续实行对外封闭政策,并未推行
14、开放派的主张;d选项并未完整的反映材料内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阻挠,故b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只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形式,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
15、。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是外部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14.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a.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c. 商人地位显著提高d. 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答案】b【解析】题干主要是对“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而并未涉及政府的抑商政策,故a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在生活器皿方面有严格规定,不同级别用具不同,这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而在晚明时期,生活器皿的规定被
16、破坏,恰恰折射出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故b项正确; 题干中“商人地位显著提高”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经济重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点晴:题干中以明朝生活器皿规定为切入点,再紧扣“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等信息便可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1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经济严重衰退b. 坊市制度崩溃c. 土地政策调整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宋代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坊市制度的信息,故b项错误。宋代的土地政
17、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却不抑制兼并,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阐释的现象,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政府管理失控,故d项错误。16.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a. 丝绸之路的畅通b. 欧洲商业革命c. 朝贡贸易的形成d. 工业革命的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西番葵”即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在1510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明朝万历年间又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由此
18、可以知道这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丝绸之路汉代就已兴起,而“西番葵”在明代才传入并广泛种植;c选项错误;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王朝对外的一种政治贸易方式,与西方国家无关;d选项错误,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 历史发展具有区
19、域差异b. 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 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 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未体现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可以看出行政政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故b项正确;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直属中央,今天现状仍是河北是独立的省份,一脉相承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应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
20、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析理解。18.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b. 提高粮食产量c.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 维护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北宋前期政府主张南北的农作物“参植”,这种做法有利于政府统一管理,增加税收,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参植”对粮食产量并没有很大影响;c选项错误,北宋前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没有形成;d选项错误,这与祖国统一没有联系。19.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
21、规定禁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在旨在a. 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b. 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c. 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d. 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秦朝政府限制酿酒业。限制的手段是征收重税和禁止农民酿酒取利。据此可知其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故答案为d项;a项逻辑性错误,材料举措限制了酿酒业发展,排除;c项常识性错误,贪腐之风难以杜绝,排除;c项常识性错误,材料举措阻碍了商业发展,排除。20.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
22、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
23、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21.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a.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班牙在殖民地搜刮的财富主要用于奢侈享乐,材料与殖民大国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贵族实力下降,故b项正确;封建主实力下降,故c项错误;在对外殖民掠夺中,欧洲逐渐富裕起来,故d项错误。22.(09年江苏卷)新航
24、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加之关键词“人类文明”。23.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 成为“海上马车夫”b. 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 率先开辟新航路d. 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相关内容,从
25、材料中提取信息“16世纪”“葡萄牙”,据此可以排除a、b、d,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海上马车夫”指的是荷兰,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垄断欧亚之间贸易及处于欧洲贸易中心的表述均不合葡萄牙的史实,而其只是率先开辟新航路,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名师点睛】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及由此引发的“寻金热”。直接原因:转口贸易及高额利润的刺激,寻求与东方直接贸易的途径。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的需要。宗教因素:基督教会向外传教的需要。社会条件:
26、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天文、地理知识进步;目的:满足欧洲和亚洲的直接贸易、开辟市场和寻找廉价工业原料产地的需要。24.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欧洲的殖民扩张b. 土著居民的减少c. 种族之间通婚d. 战争难民涌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殖民扩张促进了人口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而且通过屠杀、传染疾病等方式使一些地区人口锐减,故a项正确;著居民的减少和种族之间通婚 属于现象不是原因,故b和c错误;战争难民涌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
27、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影响25.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折线所代表的国家是a. 西班牙b. 荷兰c. 法国d. 英国【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西班牙最早建立了殖民帝国,其船队在16世纪处于鼎盛时期,到16世纪末被英国打败后,西班牙船队开始没落,故不可能为西班牙,故a项错误。荷兰在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后来在英荷战争后,荷兰开始没落,荷兰船队也走下坡路,时间点和相符,故b项正确。英国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霸主,其船队也处于领先地位,不可能是所显示的在1780年处于低位,故c项错误。法国的船队17世纪在西欧国家中一直处于弱势,不可能出
28、现图中的变化情况,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是典型的图表型选择题,通过曲线的变化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曲线变化,根据图表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26.“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a. 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b. 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c. 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d.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 “一些地区
29、出现人口荒芜” “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可知是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出程是把欧洲廉价工业制成品输入非洲,造成非洲的传统产业被破坏,中程是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造成非洲失去大量劳动力,三角贸易使欧洲列强获得巨额利润,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27.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 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c. 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d. 工场手工业发
30、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答案】a【解析】材料中“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分析出其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故a正确;bcd均是工业革命的原因,但与材料“政治结构”的要求不符。28.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这是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型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答案】【解析】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
31、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不是“主要依据”,排除a、b、d项。29.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 商业繁盛的地区b. 盛产煤炭的地区c. 邻近河流的地区d. 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为“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
32、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符合题意。a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考虑的因素,排除。c项是自然力限制下的选址考虑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考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发展30.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六大公司组成两大集团,又吞
33、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的信息反映了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企业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控制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故选c。材料中并不是说明化学工业的发展,a错误;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不是材料体现出的本质问题,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并不是说明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d错误。3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 b.
34、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各地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资本主义把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手段是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综合分析可知.均符合史实,不合史实,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故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2.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
35、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据此,亚当斯密主张a. 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b. 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c. 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d. 随货币量变动调整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可得出亚当斯密主张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都应听其完全自由”可知亚当斯密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c、d三项错误。33.17世纪中叶,有个英格兰作家说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时,烟草的售价是“等重的烟草与等重的白银价值相当”这反映了a. 这是英国商业革命的典型
36、表现b. 与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市场有关c. 欧洲出产的烟草具有很高的价值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买不起烟草【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使美洲与欧洲间的物种的交流,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等方面的影响,而题干中所述的现象烟草的售价高昂,应该与价格革命相关,而不是商业革命,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价格革命是由于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所引起的,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烟草原产地是美洲,并非欧洲出产,故c项排除;“欧洲普遍陷入贫困”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财富,与普遍的表述不合史实,故d项排除。34.下列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a. 黑奴贸易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b
37、. 黑奴贸易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型c. 黑奴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d. 黑奴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奴隶贸易是对非洲的血腥掠夺,给非洲带来的只有灾难和贫穷,所以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35.对如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c. 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 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与题意时间信息不合,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当时西方国家
38、工业革命未完成,故b项排除;图片中显示英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体现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在图示中并未体现,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图示数据,通过“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可得出英国所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处于遥遥领先,然后结合英国“世界工厂”的知识解答即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36.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泵类销售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保安队长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自动化测试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游戏数值策划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联考2025届高二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5届高二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用澡堂制度管理办法
- 幼儿园户外活动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 栈桥专项施工方案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至三册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清单
- 高温作业引发的电气事故
- 肝癌疑难病例护理讨论
- 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全国居民身份证前6位查询电子档
- 公司变更登记(备案)申请书
- 2023年医技类-超声医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集锦附答案
-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