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ppt_第1页
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ppt_第2页
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ppt_第3页
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ppt_第4页
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1、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文翻译题中也涉及到虚词的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一、位置推断法,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 所之者 5.送孟浩然之广陵,13句“之”在动词后,作代词; 4句“之”处于“所”

2、后,组成“所字结构”,“之”作动词; 5句“之”处于“广陵”前,作动词。,一、位置推断法,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顷之,烟炎张天 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处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处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在时间副词后,为音节助词,除了“之”以外,“乎”、“焉”、“与”、“夫”等词也都适合用“位置推断法”来分析它们的用法。,如: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夫”处于句首,一般为

3、发语词;用在句中且在动词的后面,一般是指示代词,译成“那”;用在句末,常是语气词。,还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可能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一、位置推断法,二、删除观察法,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字: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3句中“其”处于动词后宾语的位置,应为代词,不能删去。 第4句

4、“其”字若删去,则改变了原意,它也为代词。,58句“其”可以删去,它是协助表达语气的副词。根据语气的不同,58句分别是:表示希望的语气、加强反问的语气(“难道”)、加强反问语气、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 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判断它的词性。“而”“焉”“者”也可用这种方法。,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搭配分析法:从虚词的搭配对象去判别它的词性。,分析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2.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四句中的“

5、以”所搭配的对象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构成短语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原因、时间、凭借等,可知“以”为介词。,5.杀之以应陈涉 6.昔秦穆公不听蹇叔之言,以败其师 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8句中,“以”搭配的对象是动词或动宾短语,可以断定“以”不是介词,而是连词,根据全句的意思可以推断它们应该分别是表示目的、结果、目的、修饰的连词。第9句“以”字前后和形容词搭配,是并列连词。,再如“所”字: 与动词连用,常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

6、西)”,“终日之所学”中“所学”意即所学到的东西 与“以”连用,表示原因和凭借; 与“为”连用,常表示被动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文: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而:却。 为所:表被动。 单用,常是名词“处所”。,四、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3.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兼词“于此”,“兴焉”即“从那里兴起”;,代词,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用在疑问句中,表

7、示责备的语气,为疑问代词“何、哪里”,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词。,例(高考江西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解析:A项前后两句中的“而”连接的都是动词,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很容易推断出“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也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乎”都是助词,都可译为“啊”。于是,A、D两项就排除了。,五、代入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

8、,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如判断“为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例(2012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C项“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代词,他;第二个语气词,揣测语气“大概”。B项第一个“但是”;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为”,动词,成为,作为;第二个,表被动;(当时又有边将欺诈诱骗杀害百姓,把它们当做战场上俘获的敌兵),六、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 如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