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答案c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答案d3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所以选d。答案d4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

3、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x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答案a5春秋战国时期,右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答案c6“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

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答案b7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答案c8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秦国民

5、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9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奋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答案c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国语齐语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的改革?(6分)(2)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体现的改革内容判定改革名称。第(2)问,在把握各自作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