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思归纳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和史实?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二、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我萌芽并缓慢发展;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

2、了资本主要萌芽的发展。三、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战争。四、思想文化:承古萌新。(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2)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知识整合】一、明清时期的政治1明朝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1)废行省,设三司,权归六部。(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3)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置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和决策

3、机构,只备顾问,升降与职权由皇帝决定。(4)监察制度: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地方: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察。(5)文化专制:八股取士。2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康熙在宫内设立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2)雍正设军机处: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影响:简化了行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二、明清时期的经济1农业的发展(1)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面

4、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手工业的发展(1)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制瓷业:青花瓷盛行,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学思归纳如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新发展及其具体主张?(3)丝织业: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进入鼎盛时期,并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棉纺丝业: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3商业的兴盛: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苏州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

5、快。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产生的基本条件:农业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雇佣关系。(2)产生概况:时间、地点、部门: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地区,纺织部门。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3)主要特征:微弱、稀疏,发展非常缓慢;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就全国而言,不占主导地位;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政治上

6、: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具体表现: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束缚了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妨碍了国外市场的扩大。思想上:长期以来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田置地而很少投资扩大再生产。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失去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5)认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趋势,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也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观念的变化。5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主要内容:严格限

7、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6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明清时期严格限制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经济政策。(2)原因:根本原因: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直接原因:明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交流。(3)表现:学思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如何演变的?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朝:禁海、迁界;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如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评价:积极(次要):曾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8、,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消极(主要):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三、明清时期的文化1思想(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观点。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2)李贽的“异端”思想。简介: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福建泉州晋江人)思想主张:a、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规范。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c、提

9、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因此,在诗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d、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 焚书续藏书等。评价:(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a、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b、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a、主要经历: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是浙东学派创立者。b、思想主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呼吁废除“一家之法

10、”建立“天下之法”;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c、评价: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具有启蒙精神a、主要经历: 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游历北方,是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b、思想主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归结);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11、(三人中最注重实学)。c、代表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d、评价: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孤秦陋宋”的批判a、主要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着书,收录船山遗书学思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你掌握了吗?b、思想主张: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c、代表作品:船山遗书d、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原因):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阶级矛盾尖

12、锐。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内因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因循守旧,脱离实际。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外因: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2科技:a、医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b、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反映了西学东渐);c、数学: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3文学艺术(1)小说创作的兴盛。a、背景: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b、小说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短篇小说传奇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

13、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小说。c、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2)绘画和书法:文人画成就突出。文人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如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3)昆曲: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4)京剧的形成和发展。a、乾隆年间(六十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重点、难点破解】(1)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秦朝

14、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位高权重;唐朝实行三省制,宰相一分为三,地位削弱;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在历史上结束。(2)内阁:它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权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3)军机处: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能)。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强(特点)。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海禁”和“闭关锁国”

15、政策: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明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如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要明确“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学思归纳请你归纳近代以前,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及东西文化交流的史实?注意儒家思想纵向考查,围绕先秦、西汉、宋明、明清之际、近代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来考儒学的发展;横向考查,可能涉及儒家思想对国外的影响,如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更有可能结合时事考,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的开办等。注意

16、这几个人物的鲜明特点:李贽的离经叛道(离什么经?叛什么道?如他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批判“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重要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实践出真知、力求解决民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结合必修一、必修二说明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注意综合考查。注意理解清初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他们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

17、,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君权对相权的削弱:主要采取另建一个秘书班子来架空丞相的方法。如汉之丞相统公卿而主朝政,皇帝便培植“尚书”(原仅为管理文牍的秘书)而分其权。演变为汉以后至隋唐之尚书省,秘书已成了新的宰相,于是唐朝皇帝又重用“同中书门下”的近臣,使其架空尚书省。到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或平章)又演变为新的宰相并出现以他为首的外朝“中书省”于是明代皇帝又用身边的一些“大学士”组成“内阁”来架空中书省,乃至取消丞相。然而明代后期“内阁”又已坐大,像严嵩、张居正那样的“大学士”又已从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乃至“权相”,于是清朝又出现了南书房、军机处

18、之类的秘书班子,以架空内阁。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等。消极作用可从“一统就死”的角度去思考。关于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一耜耕一铁犁牛耕。从战国开始,传统农业进入铁犁牛耕时代。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转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了精耕细作。耕犁发展的几个阶段性成果:铁犁的出现(战国)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简单;犁壁的出现、耦犁、犁耕法(汉代);曲辕犁(唐代)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注意水利兴修及水利灌溉工具的演变及特点土地私有制

19、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产生私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土地开始私有化。军功赏赐与土地兼并、买卖是私有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注意结合史料聚焦于春秋一秦这一时段,了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和影响。注意拓展认识,如“贫者无立锥之地”出现的原因、古代“均平”思想产生的根源土地私有和兼并等。) 关于手工业:a、官营手工业:注意汉武帝盐铁专营;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注意“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技术革新与发展不能服务于社会等)。b、民间手业:注意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注意比较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关于商业a、注意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三个高潮(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一个基础(农业、手工业发展),一个前提(国家统一),结构(商品结构和商人结构)变化。b、中国古代学思归纳哪些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及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最直接的限制在主观方面,一是对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限制(如唐以前规定商人不得做官)。二是对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汉唐坊市制)。就客观方面而言一是受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