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参见第一节。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考试说明语文“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考试范围的句式共5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B级。,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我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这并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较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
2、,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关键是要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语法特点和辨析方法。在此,我们对中学教材中学过的各种文言特殊句式进行梳理,达到使考生系统掌握的目的。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大都是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而文言文中,“是”多作代词,很少作判断词,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都是用其他
3、词语构成的。常见的判断句式有:,(1)用“者”“也”表判断,包括以下4种情况。 “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也”式。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后汉书张衡传)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者,”式。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判断。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项羽本纪),用“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加强肯定语气,并表示判断。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耳”
4、表判断。如: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面的“是”一般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4)用副词“乃”“即”“则”“本”“素”“诚”“皆”等表判断。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臣本布衣。(出师表)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诚危急
5、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5)用否定副词“非”“未”“弗”“无”“莫”等表否定判断。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论) (6)无标志判断句。有的判断句没有任何标志,而是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具体种类如下: (1)在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6、)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用“见”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4)用“见于”表被动。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用“为”表被动。如: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6)用“为所”表被动。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7)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今日被驱
7、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8)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被攻占)(阿房宫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诛:被杀)(六国论) 3倒装句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情况。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补)”。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具
8、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宾语是疑问代词。这些代词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介词的宾语前置。在许多文言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常常前置。如: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在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常常前置。如: 何以战?(曹刿论战),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9、用“之”或“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将宾语前置。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唯利是图(成语) 唯命是从(成语) 唯你是问(成语) “相”作偏指一方的代词时,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也属宾语前置。如: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见”作偏指一方的代词时,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也属宾语前置。如: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自”作自身代词,意为“自己”时,常常放在动词前面。如: 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0、(2)主谓倒装 在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句式,或用“之”字使定语后置。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4)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常用“以”“于”组成介宾短语,这些介词结
11、构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而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放在动词前作状语。我们把这类句子叫做“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具告以事。(鸿门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省略句,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蒙后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
12、()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吾从()而师之。(师说)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5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并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的使动用法。
13、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本为名词,在这里应释为“使为王”。 (2)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本为动词,在这里应释为“使活”。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苦”“劳”“饿”“空乏”本为形容词,,在这里应释为“使折磨”“使劳累”“使挨饿”“使困苦疲乏”。 (4)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师”本为名词,在这里应释为“以为老师”或“把当做老师”。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美”本为形容词,在这里应释为“以为美
14、丽”。 (6)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水”本为名词,在这里应释为“涉水”或“游泳”。 (7)名词活用作状语。如“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中的“翼”本为名词,在这里应释为“像鸟张着翅膀那样”,作“蔽”的状语。,(8)形容词用作名词。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中的前一个“圣”“愚”本为形容词,在这里应释为“圣明的人”“愚蠢的人”。 (9)形容词用作动词。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中的“小弱”本为形容词,在这里应释为“变小变弱”,具有了动词的意义。 (10)动词用作名词。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的“至”本为动词,在这里应释为“来的人”
15、或“到的人”,成为名词。 (11)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其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如“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后一个“死”字,在这里应释为“为而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中的“哀”,在这里应释为“为而哀”。,(12)数词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中的“一”本为数词,在这里应释为“统一”,用作动词。 (13)数词用作形容词。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中的“一”本为数词,在这里应释为“专一”,用作形容词。,(200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宝绘堂记 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
16、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
17、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解析去:拿走。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解析A项,介词,
18、因为。B项,连词,表转折。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D项,助词,无实意,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解析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做这道题,要熟悉词语的各种活用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及其规律和翻译的方式、方法。同时,要结合语境推断。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19、。,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解析“也未发狂”与原文“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不一致。 *答案D,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分) 译文: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译文
20、:_ *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获得快乐,即使珍奇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弃这四样东西,只不过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以
21、蜡涂木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使得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使人的精神情态发生改变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上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嘲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时时
22、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地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掌握文言句式和用法最主要的是要重视平时在课堂上的学习,对课文中出现的典型句式要善于总结
23、规律,将其牢记,做到触类旁通。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1全面复习,重点突破,扎实掌握文言句式。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 2掌握标志,抓住实质,切实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 文言句式大多都有标志词,这些标志词能较好地帮助我们辨析各种文言句式。要善于抓住各种句式的实质,把握规律,学得扎实、灵活。如判断句,其实质是谓语对主语予以判断,宾语前置句的实质是谓语和宾语位,置颠倒,省略句的实质是句子的成分不全。考生只要把握了它们的实质,就能敏锐地发现、准确地理解,也就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紧扣语境,古今结合,正确理解句意和文意。 文言句式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但对句子成分的分析,
24、古今大致相同。所以,我们在分析文言句式时,要多与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古今语法特点的比较,找出不同点,并作出准确、恰当的理解和判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巢谷传(节选) 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
25、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
26、,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注】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A(B项,友,与交朋友。根据其所处谓语位置可以推知
27、。C项,习,熟悉,通晓。根据其宾语及下文的“问”可以推知。D项,诵,通“讼”,公开。根据后文“言”的内容和“闻者”可推断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A(A项,者:助词,接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人”。B项,前者介词,可译为“跟、同”;后者连词,可译为“和”。C项,前者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后者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D项,前者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感叹语气,可译为“了”,或者理解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后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可不译。),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
28、/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答案C(可依据陈述对象和句式特点来判断。),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在第二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述的真
29、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C在第三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巢谷与其他人对待“我”兄弟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答案D(“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错,原文并无相关评论,只是客观叙述。)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译文:_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译文:_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译文:_,*答案
30、(1)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气节,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 (2)船行到新会时,有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3)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 【参考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师从士大夫读书,年老时在当地学校教书。巢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虽然朴拙但是博学。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参加武艺考试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准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很久后学业完成,却没有考取。,听说西部的人大多骁勇善战,骑马射箭攻击刺杀的本领是四方中最强的,于是离开(老家)游历秦凤、泾原一带,到
31、一处则与其地的优异杰出之士结交为朋友。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与他交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结下深厚牢固如金石的友谊。熙宁年间,存宝作河州的将领,有战功,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地以他为奇才。恰逢泸州蛮乞弟侵扰边境,各郡都不能控制。于是(朝廷)命令存宝出兵讨伐。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事情,就邀请巢谷到军营中相询问。后来存宝获罪,将被抓捕,料到自己一定会死,就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个武夫,死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儿就不免受冻挨饿,(我)口袋里还有几百两银子,除了您(我)没有谁可以嘱托交给他们的了。”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
32、淮一带,等到,被赦免才出来。我因同乡的缘故,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气,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 后来我入朝当官,巢谷待在乡里,不曾见面。绍圣初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筠州居住,后又从筠州调到雷州,从雷州调到循州。我哥哥子瞻也从惠州又一次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俩交往,生平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再有音讯。只有巢谷在眉山情绪激昂地公开说,要步行来探访我们兄弟俩。听说这事的当地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的正月,他从梅州给我寄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一万多里来见您,没有料到自己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已到梅州了。不用十天就一定能与您相见,即使死,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我惊喜地说:“这个人不
33、是当代人,而是古人啊。”见面之后,(我们)手握着手相对哭泣,接下来就讲述生平所经历的事情,讲了,一个多月也不感到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削而且多病,不再是当年的巢元修了。他还要到海南去拜见我哥哥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阻他说:“您的心意是好的,但从这里到儋州好几千里路,还要过海,这不是老年人能做到的事情。”巢谷说:“我认为自己还不会马上就死,您不要阻止我。”不能留住他,看看他袋子里没多少钱,而我当时正穷困潦倒,也就勉强筹集一点钱送他上路。船行到新会,有个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到了新州,很快生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
34、我的意见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
35、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
36、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A项,“振”应为“赈济”。B项,“收”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项,“悦服”应为“高兴地降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
37、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答案A(A项,前者副词,于是、就;后者介词,趁机。B项,均为介词,跟、同。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用来。D项,均为介词,到。),3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答案B(“之”代词,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答案C(A项,“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项,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说的是“帝不罪之”。D项,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5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广东广州八年级下册4月期中数学试题【带答案】
- 导尿袋清洁标准考核试卷
- 供应链质量管理与纺织品市场考核试卷
- 生物分子网络分析工具考核试卷
- 糖业环保技术集成与创新合作考核试卷
- 操作专题规程资料
- 控制系统与仪器设备匹配性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E螺纹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POF膜收缩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LED隧道灯数据监测报告
- ××中学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细则
- 家政服务培训 课件
- 2025年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重难点测评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 2024年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招聘行政执法专职技术检查员笔试真题
- GB/T 13173-2021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
- 小学45年级必背古诗课件
- QC基础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从知沟到数字鸿沟课件
- 《企业员工培训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 客户确认单(标准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