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50%,(一)能量的来源 1.三磷酸腺苷的生成与利用 三磷酸腺苷(ATP) :是营养物质生物氧化过程中合成的一种高能化合物 ATP 即是体内直接的供能物质, 又是体内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 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 是体内ATP的储存库 能量过剩 : ATP 将能量转给肌酸生成 CP 能量不足: CP将能量转给ADP生成ATP,2.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2、 糖(carbohydrate):主要供能物质(5070%) 有氧氧化:1mol糖38molATP(主要,脑) 无氧酵解:1mol糖2molATP(骨骼肌) 剧烈运动,骨骼肌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氧债 此时能量来自:磷酸肌酸中的能量+无氧酵解,脂肪(fat) 储能 占体重的20% 供能 氧化释放能量是糖的2倍 蛋白质(protein) 是细胞的构成成分 基本不分解供能,三种能源物质的比较,(二)能量的利用 除做一定的机械功外 其他最终转化为热能 (三)能量平衡 能量摄入=能量消耗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24超重 28肥胖,思考题,为什麽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特别差? 摄入能量不足或过多
3、对机体有何危害?,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机体产热量=能量代谢量 (二)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l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分为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 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 的热量。 3、呼吸商: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 CO2产生量和O2 耗量的比值。,(三)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用于科学研究 2、间接测热法:测量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推算产热量。 简易测算方法: 单位时间产热量=单位时间耗O2量氧热价 (进普通混合膳食,呼吸商为0.82,氧热价为20.20KJL) 3、双标记水法:活动状态下测量,三
4、、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 响最大。,(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进食不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大约如下: 蛋白质约为30 糖或脂肪约为46 混合性食物约为10 可能与肝脏处理氨基酸或合成糖原有关,(四)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环境温度低于20
5、,能量代谢率增加,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 平卧,全身肌肉放松 清醒且情绪安定 室温20-25,(二)基础代谢率(BMR)及正常值 基础代谢率(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单位: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kJ/(m2h),BMR正常值: 15以内,20,可能是病态,甲亢:+25+80%;甲低:-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病历,某男性,20岁,体表面积1.5m2,基础 状态下6分钟耗氧量1.5L。 1、计算基础代谢率 2、分析基础代谢率是否正常,第二节 体温(bod
6、y temperature),概念: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核心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 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T 34 意识丧失; T 25心跳停止; T 43酶变性; T 45 危及生命; T = 27低温麻醉。,机体核心部分和表层部分的比例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寒冷环境中,核心温度分布区域缩小。 在炎热环境中,核心温度可扩展到四肢。,1.表层温度 表层温度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密切相关 临床上常作为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指标。,2.核心温度 相对稳定 各部位之间温差小(肝脏的温度最高,直肠低) 肛温:正常为36.937.9。 口温:正常
7、为36.7-37.7。 腋温:正常为36.037.4。 食道中央温度可用作体核温度的指标 鼓膜温度用作脑温度的指标。,(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清晨2-6点最低 午后1-6时最高,2.性别差异 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 排卵日最低,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不稳定 幼儿成年人老年人。,4.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体温升高 5.其他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体温升高 全身麻醉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 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临床链接 1、给患者测体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根据新生儿、老年人体温特点, 护理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8、一)产热过程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 肝血液温度比动脉血液高0.40.8 活动状态, 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占体重40%,产热潜力大 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增加90%,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2.机体的产热形式:,基础代谢产热(为主) 骨骼肌运动产热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寒战和非寒战产热等,机体安静时在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的形式: 寒战产热 非寒战产热 寒战: 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 节律性收缩 特点: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不做外功, 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量。 机体的代谢率可增加45倍。,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是一种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形式。 棕
9、色脂肪产热量最多,占非寒战产热总量的70% 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不能发生寒战)。 出生后在腹股沟,腋窝,肩胛下区, 颈部大血管周围。,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 甲状腺 T3、T4 代谢率(增加45倍) 产热量 特点: 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寒冷刺激时 交感-肾上腺髓质 NE、E 产热量 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3.产热活动的调节:,(1)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后部寒战中枢兴奋,经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寒战。 上述体液因素也是神经调节的,(二)散热过程 1.散热部位:,主:皮肤,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次:呼出气、尿、粪,2.
10、散热方式: 辐射 表层温度环境温度 传导 对流 不感蒸发 表层温度环境温度: 蒸发 可感蒸发,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 围环境的散热方式。 人体在21,裸体时,占60% 辐射散热量取决于,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传导散热量取决于,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 的散热方式。,对流散热: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与环境交换热量的 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 面积,空气温度,风速,蒸发散热量主要取决于空气湿度 当气温体表温度(气温 30)时
11、, 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蒸发散热: 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 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机体水分直接 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蒸发散热的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 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 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汗腺分泌汗液, 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汗液:,水分:99,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一部分NaCL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汗液成为低渗。 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和适量的NaCL。,固体:,大部分为NaCL,少量KCL、尿素、乳酸等,3.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 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 皮温 散热 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 皮温 散热,三、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类型: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作用:外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 除产生温觉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2.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作用: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散热反应, 产热反应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散热反应, 产热反应,(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下丘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煎炸专用调和油的开发及性能优化
- 基于大尺寸膜元件的双膜法污水资源化技术运行参数优化
- 奥氏体化工艺对微锆合金钢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临沧坟地管理暂行办法
- 产品集中管理暂行办法
- 2025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课标背景下长垣五彩皮影在初中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保险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 考虑惯量需求的新能源电网优化调度方法研究
- 伯乐奖管理办法及细则
- 储能电站基础知识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范本(2025年)
-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 第1部分:架构与要求 征求意见稿
- 2024年数智工程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 《细菌毒素》课件
- 新《医用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校长教职工大会讲话材料
-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NBT 42033-2014 小水电站群集中控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