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券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一四单元: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出土的画像石内容看,“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当然,有时也用一牛一马抬杠耦耕,但这只不过是二牛抬杠的一个变种而已”。这表明汉代a. 铁犁工具已经成熟b. 畜力普遍用于生产c.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 农业实行精
2、耕细作【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可知,c正确;材料说的是牛耕,没有体现耕犁的材质,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耕作技术使用牛耕,没有涉及其他生产领域,b以偏概全,b错误;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材料强调的是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d错误。【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
3、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a. 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b.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 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等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正确;材料说的是鼓励农民种地,未涉及生产结构的调整,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农民的措施,没有体现土地兼并问题,b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北差距就已经存在,朱元璋的这一措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c以偏概全。3.下面是战国时期魏国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的图
4、片。戈之内正背两面有铭文,正面刻三行十二字“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据此可知,该器物a. 由官营作坊所生产b. 是主人从市场购得c. 锻造工艺十分先进d. 普遍用于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等信息可知,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上有铸造者的名字,这是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制度“物勒工名”,即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的制度,a正确;据上分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面向市场,b错误;材料中的图片和信息,不能看出锻造工艺如何,c错误;据所学可知“戈”是一种兵器,不是生产工具,d不符。【点睛】青铜戈盛行于商至战
5、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因此古代称之勾兵。战国魏安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时启封设“令”,名廱,是启封戈的监造者,“工师”名金,“冶者”则是启封戈的直接铸造者。此戈为战国时期魏国安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由启封令督造的。4.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周围被发现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多,约有67000件.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这些瓷器a. 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为主b. 代表制瓷业的最高水平c.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d. 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黑石
6、号”沉船、“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等信息可知,此时期是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运出的,c正确;青花瓷是元朝的瓷器、而粉彩瓷清朝时期的瓷器,a错误;材料中只说瓷器的数量和产品的产地,没有涉及到产品的制造工艺问题,b错误;据材料“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可知,不全是官窑产品,d错误。【点睛】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唐朝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元代的青花瓷烧制最成功。明代的斗彩、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清朝珐琅彩瓷、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
7、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5.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提出了“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这种观点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 重商主义b. 重农抑商c. 宏观调控d. 黜奢崇俭【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可知,重农抑商,b正确;据材料“市利之租必重”可知,对商业征收重税,是抑商,a 错误;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宏观调控是手段,不是经济思想,它是某种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不符,c错误;据材料“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可知,不是提倡节俭,d错误。6.明书始丰稿织工对中写道:“钱塘相安里
8、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d.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雇佣关系的出现,b正确;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但与问题“本质”的关系来讲,这只是现象,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导的问题,c错误;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没有涉及到生产水平,d错误。【点睛】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形式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7.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
9、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a. 带有宗教目的b. 得到了金钱资助c. 到达了新大陆d. 无意于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信息可知,哥伦布远航带有宗教目的,a正确;材料没有说到哥伦布得到金钱资助,b错误;据材料“按哥伦布的本意”可知,说的是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并没有说是否到达新大陆,c错误;据材料“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可知,d错误。8.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
10、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价格革命b. 商业革命c. 大国争霸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5091547年”可知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其中“价格革命”中封建主日益衰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因此a正确;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不符,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国际关系,c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
11、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9.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不但“极大地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 刺激了欧洲殖民掠夺的欲望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c. 加速了各个文明中心的交融d. 增强了欧洲人征服自然的信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极大地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的局面,世界联系加强,从而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
12、,b正确;据材料“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的信息可知,没有涉及殖民掠夺,a错误;材料只说“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没有涉及各个文明中心的交融,c错误;据材料只是“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可知,没有涉及增强欧洲人的征服自然信心;且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人文主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10.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
13、据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西属美洲,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都有“非洲奴隶”,因此可以判断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导致,c正确;据上分析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哪个国家率先开展奴隶贸易,d错误。11.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以来,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b. 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限制c. 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d. 圈地运动冲击了农民生活习惯【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自18
14、世纪最后三十多年以来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 “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等信息可知,是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的影响,b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此时已经是工业革命后,a错误; 据上分析,此时是工业革命后,已经不是手工工场的行业组织,c错误;据材料“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信息可知,此时不仅是说的“农民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 ,因此d错误。12.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这表明该时期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00055001
15、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5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 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b. 英国工业生产分布不均c. 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d.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8341867年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可知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c正确;材料只是通过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来比较,不能说明各国工业革命都开始棉纺织业,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不能反映英国工业生产分布不均,b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不能说明世界各国的经
16、济联系加强,d错误。13.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a. 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b.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c.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d. 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870-1913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d正确;自由资本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等信息可知,不能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贸易额的增加问题,和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没有关系,
17、c错误。14.1875年,宜昌开埠,开启川渝地区大量进口洋布时代。洋布大量输入,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这一现象说明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c. 棉纺织业开始衰落d. 沦为西方原料产地【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875年,宜昌开埠,开启川渝地区大量进口洋布时代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可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洋布大量输入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可知,近代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b错误;据材料“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
18、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川渝地区,c以偏概全;材料反映的是“洋布大量输入”可知,与原料产地无关,d错误。15.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1875年,轮船招商局架设了由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1882年,轮船招商局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这表明轮船招商局a. 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b.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 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架设了由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轮船招商局投资开平矿务局”等信息可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正确;据所学可知李鸿
19、章设立轮船招商局及以后的开平矿物局,都是洋务派建立的民用工业,材料没有体现其刺激民族工业产生,a错误;材料中洋务派创立的民用工业没有体现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瓦解,c错误。16.下表所示为19世纪后期我国兴办的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格信息说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时间创立者地点行业企业名称1872年陈启源广东南海缫丝业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朱其昂天津面粉业贻来牟机器磨坊1886年严信厚浙江宁波轧花业通久源机器轧花厂1890年叶澄衷上海火柴业燮昌火柴厂a. 集中在轻工业领域b. 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c. 得到了清政府支持d. 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详解
20、】据材料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是“面粉厂、纺织业、火柴厂”可知,集中在轻工业领域,a正确;据材料“贻来牟机器磨坊”就在天津,b错误;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实行的是“抑商”政策,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经营情况,d错误。17.有人评价晚清的一种时代思潮:“它与腐败懦弱的清政府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与列强的猛烈输出形成鲜明的斗争。夹缝之中,它蓬勃发展;冬天的环境里,它创造了春天的到来。”“它”指的是a. 中体西用b. 实业救国c. 变法图强d. 民主共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夹缝之中,它蓬勃发展;冬天环境里,它创造了春来”等信息可判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双半社会,夹
21、缝中生存;在一战时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据此判断是资产阶级实业派, b正确;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不符,a错误;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c错误;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d错误。18.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19年,短短8年的时间,就新建近代工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资金1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资金,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由此可推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b. 资金充足利润丰厚c. 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d.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1
22、2年到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可知,此时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因此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a错误;据所学可知从1912年到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因此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没有体现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错误。19.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统税署,将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项并征统税,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这一措施a.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侵略b. 大幅提升了国民政府财政收入c. 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 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统税署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可知,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征税问题,没有体现“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a错误;材料体现的征税问题,是减税,不能“提升国民政府财政收入”,b错误;材料体现的1931年征税问题,是减税,而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时间不符,c错误。20.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
24、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5%0.7%71.8%7%1957年33%56%8%3%1%以下a. 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b. 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 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d.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此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c正确;据材料信息19521957年间“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的变化情况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所有制的变化,而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a太绝对;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当时经济建设
25、的冒进思想,b 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的,与时间不符,d错误。21.1958年8月11日,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夏季丰收证明,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成倍地增长。”此言论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社会主义制度发挥良效b. 粮食产量增速跃居世界第一位c. 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d. 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58年、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成倍地增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c正确;据材料“夏季丰收证明,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
26、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成倍地增长”可知,此信息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制度,a错误;据材料“粮食增产速度”,没有涉及“粮食产量”,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集体化运动没有取得显著成果,d错误。【点睛】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22.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后,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企业活力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发展工业企业d.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
27、【详解】据材料“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a正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了规定,提出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可知,c太笼统,c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而d说的是农业,d错误。23.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a. 已完全取消计划经济体制b.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城
28、市经济休制政革已完成d.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等信息可知,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正确;据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粮价,a以偏概全;据所学可知21世纪初,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粮价,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错误。24.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一项重大决策。当时,一位新华社记者写
29、道:从这一天起,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这一决策是a. 开辟经济开放区b. 开发开放浦东c. 开放长江三角洲d. 开放港口城市【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一项重大决策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等信息可判断,b正确;据所学可知开辟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始于1985年,c错误;据材料“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的信息可知,不是开放港口城市,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
30、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隶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材料二 两宋时期
31、,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
32、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成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2)新变化:城市商业繁荣;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较活跃。(3)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国家政局的稳定;交通条件的改善;货币的发展;国家的政策。【解析】【详解】(1)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
33、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可知“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据材料“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可知,“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据材料“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可知,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据材料“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可知,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原因: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可知,小农经济产生发展;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更多”可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
34、力水平提高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手工业打破了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局面。(2)新变化:据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而两宋时期“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而两宋时期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据材料二“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可知,两宋时期海外贸易较活跃;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繁荣。(3)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可从国家的政策、政局的稳定与否、交通是否发展、以及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关。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35、汉代丝绸贸易使中国在长安到西域的丝路沿线上,出现了一批商业性城市。汉代对外开放,使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由于丝绸之路的形成,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世界经济纽带出现了,整个世界因此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体。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材料二 英国从19世纪30年代既帕麦斯顿担任外交大臣开始,就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并采用强权外交确保这一政策取得成效。强权外交是强权政治在对外政策上的具体体现。总这,帕麦斯顿外交政策的落脚点在英国外交政策的两个传统目标上,也就是通过适当的欧洲均势以保障英国的领土安全,利用强大的帝国和海军的力量以保护英国的利益。于是,他在处理外
36、交事务时,在继承英国传统均势外交政策的基础上,自创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强权外交政策。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以英国的利益为中心。摘编自王颖试论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对外开放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帕麦斯顿时代英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经济优势。【答案】(1)意义:推动了西汉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世界影响力;推动了世界逐渐由分散走向一体。(2)特点:强权外交;欧洲均势;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优势:19世纪30年代.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国家实力大大增强;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庞大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解析】【详解】(1
37、)据材料“汉代丝绸贸易使中国在长安到西域的丝路沿线上,出现了一批商业性城市”可知,汉代丝绸之路推动了西汉经济发展:据材料“汉代对外开放,使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可知,提升了中国世界影响力;据材料“由于丝绸之路的形成,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世界经济纽带出现了,整个世界因此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体”可知,推动了世界逐渐由分散走向一体。(2)特点:据材料“强权外交是强权政治在对外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可知推行强权外交;据材料“帕麦斯顿外交政策的落脚点在英国外交政策的两个传统目标上,也就是通过适当的欧洲均势以保障英国的领土安全”可知,奉行欧洲均势;据材料“利用强大的帝国和海军的力量以
38、保护英国的利益”可知,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优势:结合材料“19世纪30年代”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加强;且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是“日不落帝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点睛】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清末状元张謇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水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
39、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本欲招商股白银60万两,但一年之中,奔波无数,只招得三四万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购存沪未用的204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以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闸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大生纱厂所产之纱,质地优良,行销各地,利润优厚。民国初年,大生纱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摘编自陈杨霞浅谈利用文化遗产开
40、展历史神入教学策略)材料二 大生纱厂开厂之际,张謇请江宁画家单林作了四幅画,名为厂儆图,悬挂在厂内公事厅,生动记录了大生创业的艰难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第一幅画名为鹤芝变相,讽刺了集资过程中洋行买办潘琴鹤(华茂)和郭茂之(勋)的反复无常。第二幅画名为桂杏空心,讽刺了江宁布政使司桂嵩庆、太常寺卿盛杏荪(宣怀)的言而无信。第三幅画名为水草藏毒,讽刺了通州知州汪树堂和幕僚黄阶平的暗藏祸心、多方阻挠。第四幅画名为幼小垂涎,讽刺了上海商界巨子朱幼鸿(畴)严小舫(信厚)的贪得无厌。摘编自言夏国商徘徊上海路灯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大生纱厂创办和获得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41、学知识,阐述封建势力阳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答案】(1)创办的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张赛本人爱国心的驱使。发展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企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和劳动力;厂址靠近产棉区,原料价廉;采用机器生产,产品质地优良;张謇尊重市场规律,采用多元发展战略。(2)表现:封建买办势力肆意摆布和捉弄民族企业;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封建官僚资本以入股、敲诈或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解析】【详解】(1)创办的原因: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等信息
42、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据材料清末状元张謇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水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并结合其所处时代可知,张赛本人爱国心的驱使;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放宽民间办厂限制;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据材料“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闸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等信息可知,厂址靠近产棉区,原料价廉;据材料“民国初年,大生纱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可知,张謇尊重市场规律,采用多元发展战略。(2)据材料鹤芝变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等画作可知,“这些画采用谐音、隐喻手法,记录了稚嫩的中国民族工业起步时的艰难,也表达了张謇这位传统士大夫身份转换时的辛酸与无奈”。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封建势力以多种方式的压迫下,成长的艰辛历程。【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有初步发展的原因:根本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预防车辆伤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周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面试画像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低分子肝素钙试题及答案
- 2025全国特种作业操作证熔化焊接与热切割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神雕侠侣2学识竞赛题库
- 2025年适航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时政人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秋招:供应链专员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财务岗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
- 神昏中医护理常规
- 现代家庭教育方法
- 肺炎患者的护理
- 站桩教学课件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之阅读还原【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模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语文专业知识试卷(中学语文教师)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病例讨论实施规范
- 2025-2030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市场运行态势及前景展望与投资风险评估
- 化工工艺培训
- 2000-2015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详细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