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7-2018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选修一、四;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 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易中天教授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a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b在地方确立郡县制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d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

2、权b实行更戍法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欲隹与长鱼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4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a.大宗 b.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

3、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应该是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 元代的中书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7中国开始实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 a 西汉 b 东汉 c 宋朝 d 元朝8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9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结果出现王国问题a. b. c. d. 10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两汉以外戚辅政,国

4、家则受其祸。”两汉时期频频出现外戚干政,在本质上反映了a. 外戚与皇家的特殊关系 b. 分封制度的残余影响c. 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 d. 专制政治的权力异化11下列属于古代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 秦朝的“道” b. 汉代的州部 c. 唐代的“道” d. 元朝宣政院1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 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 b. 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c.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d. 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13下列表

5、述中,时间与具体历史实事相符合的是a. 秦朝丞相可以要求御史大夫向其汇报工作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是由于家世门第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c. 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唐玄宗的腐败无能d. 明太祖要求阁臣对奏章进行“票拟”,最后由他进行“批红”14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a. b. c. d. 15按照古代宗法制的基本原则,诸候爵位的继承人是( )a天子 b士 c嫡长子 d卿大夫16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

6、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17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明朝的内阁 c. 唐朝的中书省 d. 宋朝的枢密使18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 皇权至上 b. 三公九卿制 c. 皇位世袭制 d. 权力高度集中19史载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7、。”与此相符的措施是a. 建立中朝 b. 设三省六部 c. 设三司使 d. 设立军机处20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四个儿子,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那么继承王位的应该是a甲 b乙 c丙 d丁21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生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这些专属称谓意在a. 以中央集权取代地方分权 b. 突出皇权的神秘色彩c. 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22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a. “封

8、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 b. 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c.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d. 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23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 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24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 实现思想的统一 b. 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c. 巩固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d. 尊重学术2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文化专制,以确保思

9、想的一统 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 b c d2018年3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答题卡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必答题)26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26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0、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自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8分)(3)材料三、四,明太祖是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2分)明清又是如何实现“政府

11、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请各举一例说明。(6分)(4)综上材料,简单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4分)三、选答题选修一27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

12、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6分)(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6分)选修四28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4分)(1)简述图一和图二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4分

13、)(2)图三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6分)(3)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四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6分)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5c d b b d 610 d d d a d 1115 a c b c c 1620 a d d b b 2125 d c c c b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答案】(1)秦汉: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唐: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

14、的发展,确立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2)概括:钱穆认为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陈寅恪认为赵宋王朝是中国文明的鼎盛时期。(4分)论证:钱穆的观点:主要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比如未真正实现政治大一统,长期受周边少数民族的欺辱;政治体制上只是对前代进行了一些改进,未出现创新性的发展;一味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国力空虚,积贫积弱等陈寅恪的观点:政治上,通过推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举措基本解决了历代以来存在的地方权重而导致封建割据的问题;经济上,宋代是历代以来商品最为发达的时代;教育上,

15、科举制在宋代进一步得到完善,出现三级考试制度和糊名法等;文化上,宋代诗词文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词,是宋代的文化象征之一;科技上,四大发明最终成型于宋代等(可在两者中任选一人的观点进行论证,总计4分,只进行理论性阐述而无史实依托的,不得超过3分)(3)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2分)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3分,有史无论给2分)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分,有史无论给2分)(4)要求:能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这一趋势角度进行论述并表述合理充分的给4分,如果仅从具体制度角度进行论述的最多不超过2分。【解析】试题分析:(

16、1)结合所学知识,秦汉时期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等;唐:朝时期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等。(2)对照材料一信息“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二信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如同意钱穆的观点,可从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如同意陈寅恪的观点,可从宋王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角度来论证。(3)注意材料三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

17、权乱政。”大意是说自从秦始皇设置丞相这个职位的时候,很短时间内就灭亡了,汉,唐,宋之时,虽然有贤明的宰相,但是之间任宰相的多是小人,专权弄政。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4)综上材料,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的角度,谈谈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18、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7【答案】(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的近代化。(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自私自利等方面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再从废井田开阡陌、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等方面回答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本题据材料二“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少数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