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钢城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钢城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钢城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钢城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2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3英国文学

2、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5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7.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

4、点是()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8.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9.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

5、。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织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1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

6、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产物11. 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反映了()a.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已完成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面临激化12. 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年代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4994

7、.21900年68118.2a.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b.代议制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跨国公司的发展13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若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 “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 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 d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14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

8、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15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16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这说明李鸿章()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

9、实行的必要c反对向西方学习 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17“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18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

10、0年代19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20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211952年

11、1月10月,党和政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一方面开始建立工人监督生产、参与管理的制度;另一方面,资本家们不敢再进行违法活动,大多实际上已丧失了控制其企业的权力。这场运动()a确保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b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c为一五计划指明前进的方向 d沉重打击了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22下表为同一时期关于我国社会形势的言论,据此可以断定当时()记 述出 处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讲话(1957年6月)中国要在15年或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等工业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毛泽东访苏期间的谈话

12、(1957年11月)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成线上来个大跃进人民日报社论(1957年12月)a国内外政治环境急剧恶化 b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c“左”倾冒进思想有所发展 d“大跃进”运动全面发动23198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通知中说: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业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农民和家庭,发放自理口粮户口簿,统计为非农业人口。截止到1986年底,全国办理自理口粮户达到1633828户,总计4542988人。该现象()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 b与劳动力流动的客观需要相适应c助推了城市经济布局的逐步调整 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241959年至1

13、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问答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 “哥伦布的大交换”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

14、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材料二: 自唐宋以来,东方世界便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以同源文化、同质制度为根基的亚洲经济圈。所谓“中央文明”或“中央帝国”,绝非仅仅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很少利用自己的宗主地位和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奴役和掠夺体系内的

15、朝贡国;大多数时候,朝贡在经济上是无利可图的,甚至成为王朝的负担。在封建权贵资本体系支配下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内敛型体制,以“德治”为维系手段。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材料三: 条约体系指伴随着近代殖民扩张,形成的西方殖民列强主导的以条约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19世纪的一个全球性现象就是西方殖民列强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政治实体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将后者的领土、主权和权益以合法的形式转移到殖民者手中。这些不平等条约把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实质不平等关系转化为形式平等的条约关系,并通过单边或双边的不平等条约而得到落实。一一摘编自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请回答:(1

16、)依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朝朝贡体系与19世纪西方条约体系的特点及它们产生的原因。(16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特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27阅读下列材料:(21分)材料一

17、:当时,尤其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时 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世纪337.5万112.5万19世纪前期400万左右900万左右材料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三图所显示的ab、

18、de和ef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不同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11分) 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dcaccbcadb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dabcdcbcbb25、(19分)(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3分)(2)朝贡体系:特点:中国居于主导(或中国为核心);具有内敛性、不计经济成本、强调德治归化。(2分) 原因:中国经济文化的吸引力;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意识、儒家思想的影响)。(6分)条约体系:特点:西方列强主导;具有侵略性、本质上属不平等的殖民体系。(2分) 原因: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或列强的经济军事优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或机器大工业);自由贸易(或自由主义)思潮;资本主义的扩张性。(6分)26、(12分)答案:特征: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附庸的世界市场形成;实行自由贸易,取消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