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基础夯实 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魏源b.曾国藩c.洪仁玕d.郑观应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可知,此人属于封建地主阶级,c项为农民阶级代表,d项为早期维新派代表,b项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体制,与“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不符合,故选a项。答案a2.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认为李鸿章“是中

2、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他“寻找人员与方法去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多年来用了大量的油漆与布料,把这艘船保持在外观上适于航海的状态。”材料中“船”“油漆与布料”主要喻指()(导学号52400063)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表明李鸿章使这艘船保持着适于航海的状态。而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判断,选择a项。答案a3.有历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

3、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明显的落后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其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c两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项说法与题干的主旨不符。答案a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

4、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5.“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依据中日甲

5、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a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d项为中共二大的内容。答案c6.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解析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

6、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救亡图存,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成为当时中国的中心问题,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思考的焦点,严复通过进化论来宣扬救亡图存的紧迫性,陈独秀则提出救亡图存的根本途径,两人都是围绕这一焦点而发,故c项为最佳选项。接受进化论的人主要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并未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a项错误;与之前思想相比,已有实质变化,b项错误;d项没有反映出中心问题,排除。答案c能力提升7.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c.对西方传

7、统难以接受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可知这一部分人为洋务派,他们之所以难以挣脱传统主要在于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没有紧扣材料“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的提示来回答,故排除。答案b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导学号52400064)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君主

8、立宪是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潮流,排除a项;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国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排除b项;c项建立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排除;19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列强对华侵略,中国兴起反侵略斗争,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从学技术转到学制度阶段,d项正确。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假设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根据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徐光启整理材料二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

9、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乌乎。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三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潮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导学号52400065)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材料二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蛮夷观”?其意图何在?(3)材料三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参考答案(1)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