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区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区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万州区2018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b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c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2、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

2、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 b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c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 d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3、“元明以来,江南水乡双林镇,以纺织闻名,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缙绅他们似乎已在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而几乎同一时期“威尼斯商人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路扩大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以在威尼斯找到典范”以上对比说明a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商品市场导向 b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繁荣c中国向近代转型的社会条件不足 d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地缘淡化 4、

3、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c.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5、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室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査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a.张

4、骞通西域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古欧洲内需 6、2012年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有关十月革命的民意调查,受访者包括俄46个地区138个居民区的1600名民众。结果显示:有人认为它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发展(27%),有人认为它开创了俄历史新时代(21%),也有人将这次革命视为灾难(18%),甚至认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17%)。对于是否支持现在爆发革命的问题,78%的人给出了坚决反对的答案。可见21世纪初俄罗斯人认为a十月革命推动了俄罗斯民族的发展 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俄罗斯当下的困境多源于十月革命 d当今的俄罗斯需要一场准十月革命7、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

5、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殖民帝国 d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8、对右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世界局势动荡不安b美国借反恐欲称霸c美国经济滑坡严重d工业带来严重污染9、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

6、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由此说明a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b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 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 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10、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 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 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d.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1、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科目内容

7、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音乐国耻歌、义勇军歌等a.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c.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d.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12、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b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c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13、阅读

8、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但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人们靠从做学徒开始进入中间阶层,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事商业和法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迅速增强,他们由此获得较多的财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

9、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英国社会的流动机制使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摘编自舒小购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二 晚清时期科举制出现严重弊端:一方面,科举制下培养的大多数人思想僵化,往往成为早期现代化阻碍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虽难以容纳向上流动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吸引了广大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这就导致社会实业领域人才缺乏。科举制废除后,社会流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于新式教育制度的勃兴和科举考试束缚的消失,向上流动的社会成员以新式教育为中介

10、,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夕他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救世意识。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功名”身份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重要标志,社会各界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由此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不仅是入仕,包括经商、从军等也成为人们谋求向上流动的选择。社会流动的改善,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人才,加强了社会活力。摘编自伍茂春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垂直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的特征,并简析英国社会流动加剧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

11、流动的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认识。(11分)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报刊(唐至晚清)的基本演变唐代“邸报”出现,内容为宫廷动态,手写而成,无须审查。宋代“邸报”须审查通过后方可发行。同时,民间刊发的“小报”盛行,内容丰富,受百姓欢迎,但政府对其严行禁止。 明代中叶除“邸报”外,政府允许民办京报发行,内容基本为官方文书。报纸主要由手写而成,印刷为辅。1835年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发行第一份中文报刊,宣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1874年第一份由国人主办的中文报刊汇报发行,采用西方机器印刷设备。1896年时务报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1905191

12、1年革命派报纸纷纷出现,如民呼日报,因鼓吹革命,3个月即被查封。摘编自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社会转型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题注意:论题准确;史实充分,可用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论述;论述过程逻辑清晰。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

13、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一下除免者数百千人”。摘自余华清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4、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1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向战败国只是要求赔款及割让领土,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鉴于这一教训,人们考虑这一次国际审判,要在调查基础上,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日本军队实施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

15、下了如此暴行,这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罪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因美国的冷战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此后,战犯嫌疑人被全部释放。25名a级战犯中,除了 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学者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背景。(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的历史影响。(9分)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语录:“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