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ppt_第1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_第2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_第3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_第4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掌握】盆腔炎性疾病的定义、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熟悉】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了解】盆腔炎性疾病的转归、预后、预防及保健。,目的要求,概 述,2,3,一、急性盆腔炎,病因病机,4,急性盆腔炎的主要发病机理为热、毒、湿交结,与气血相搏,邪正相争,而发热疼痛,积脓结块,甚泛发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变部位在胞宫、胞脉。常见病因为热毒炽盛和湿热瘀结。,5,诊断要点,症状,诊断要点,6,病史:近期有经期不注意卫生或房室不洁,或产褥期感染,或宫颈、宫腔、盆腔手术创伤史,或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病史等。 症状:可因炎症轻重及病变范围大小而有不同。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

2、、发热和带下量增多。 可有月经异常、若有腹膜炎可有消化系统症状、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部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诊断要点,检查 一般情况: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达390C以上,心率加快。 腹部检查: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妇科检查:阴道充血,有大量的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举痛;宫体稍大,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双侧压痛明显,甚至可触及包块,压痛、不活动;若有盆腔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者,则后穹隆可触及肿块且有波动感。,7,诊断要点,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升高20mm/h,C-反应蛋白升高。 阴道、盆腔、宫腔分泌物:或涂片见白细胞,或培养见致病菌,并可

3、加做药敏试验。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脓液。 B超:可见盆腔积液或肿块。,8,鉴别诊断,9,10,盆腔炎性疾病的西医认识,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本病的病原体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常为混合感染,可能是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继发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CDC诊断标准):包括最低标准、附加标准和特异标准。 最低诊断标准为诊断PID所必需,附加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特异标准基本可诊断盆腔炎性疾病。,辨证论治,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利湿化瘀为辅。治疗需及时、彻底,以免病势加重,危及生命;或

4、转为后遗症,反复发作,从而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11,热毒炽盛证,主要证候:高热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如脓血,质黏稠,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方见带下病)合大黄牡丹皮汤(方见产后发热)。,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热势起伏,寒热往来,下腹疼痛拒按,或胀满不适,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薏苡仁、冬瓜仁。 银花、天花粉、白芷、防风、赤芍、归尾 、乳香、没

5、药、穿山甲、皂角刺、陈皮、贝母、甘草,13,西医治疗,急性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1.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 原则为经验性、广谱、及时、足量及个体化;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则更为合理、有效;病情严重者应联合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14,15,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反复迁延日久,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可造成输卵管阻塞、积水,盆腔粘连,输卵管卵巢囊肿,导致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等。,16,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因病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病机是正气未复,

6、余邪未尽,风寒湿热、虫毒之邪乘虚内侵,致气机不畅,瘀血阻滞,蕴结胞宫、胞脉,反复进退,耗 伤气血,缠绵难愈。常见病因为:,17,肾虚 血瘀,诊断要点,病史: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阴道炎等妇科感染病史,或妇产科手术史,或不洁性生活史,或临近器官的炎症病变等发病因素。 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或复发。可伴有低热起伏,带下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经量过多,肛门坠胀,异位妊娠和不孕等。,诊断要点,检查 妇科检查:宫体一侧或双侧附件片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轻压痛,或可触及囊性肿块、活动多受限;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触痛。 其他检查:

7、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检查。,19,鉴别诊断,20,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综合征,辨证论治,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根据病因不同,或清热利湿、或散寒除湿、或行气化瘀、或补气化瘀、或温肾化瘀。 注重内外合治,顾及正气,避免复感外邪,身心平调。,湿热蕴结证,主要证候:少腹隐痛或痛连腰骶,疼痛拒按,经行或劳累时疼痛加重,低热起伏,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

8、。,22,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疼痛加重,经来量多夹血块,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黯紫,或伴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方见痛经)。,23,寒湿凝滞证,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延后,经量少,色黯,带下淋漓,婚久不孕;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方见痛经)。,24,气虚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疼痛或结块,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行量多,色黯有块,带下量多;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25,肾虚血瘀证,主要证候:下腹疼痛或有结块,经期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