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茶陵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关键词“异姓不养”、 “其子归宗”等可知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注重宗法姓氏关系。古代认为人只能祭祀与自己同族的人,同族意味着同姓,异姓意味着异族。a是周朝地方制度,b是夏朝以来的王位继
2、承制,c是汉朝选官制度,都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里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 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所以这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含义,题干中说表示宫室屋宇,所以“”就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再结合我们平时所提到的祖宗、宗法制、宗庙等说法,就可以确定该选a。皇帝出现在秦朝,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故排除掉bd;表示宫室屋宇
3、,兵器象征战争,而战争不可能在“宫室屋宇”下进行,故排除c。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分封制逐渐瓦解 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说明鲁君有朝贡周王到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本题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
4、制度分封制4.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分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注意时期限定词“秦朝”, 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分封制度属于西周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时期不符。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秦朝政治制度5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
5、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由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君主专制 b改革郡县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恢复分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可以看出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6. “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选官制度重视考查官员的a. 血缘 b. 门第 c. 考试 d. 品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可以看出当时的选官制度主要是看官员的品行,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7下列哪些属于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置三司使 明成祖设置内阁 清朝设置军机处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依据所学,明太祖时,已废除了丞相制度,清沿用明制。故错误。所以
7、应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清的政治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8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然制度昭若日月。”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科举制虽有弊端,但还是培养了大量人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8、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c.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军功爵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与秦朝和六朝时期,故a、d项错误;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
9、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度10.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生产力11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
10、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涉及的是曹姓的来历和诸侯国有关,所以可以看出和分封制有关,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2著名学者程平山所著的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周王分封的诸侯国。回顾历史,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时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11、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土地和人民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以统辖路府州县。可见行省制度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d形成了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的三省是中央机构,而元代行省是地方管理机构,二者之间没有继承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前代的尚书行台是临时有事才设,而元朝的行省是常设机构,说明对地方的管理
12、更加严格,因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行省包揽了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事务,并 不仅仅是巡察,故 c 项错误;行省权力虽大,但行使权力时必须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14.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该是 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史学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历史资料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而一手史料可信度最大。而一手史料指的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
13、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b是一手史料;acd是二手史料。考点:史学研究史料运用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辨别 15假如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刺史为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秦朝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百官的奏章,因此选c。考点:古代
14、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16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c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15、治文明古代希腊公民17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后,代表公民利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 公民大会 b. 四百人会议 c. 五百人会议 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后,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c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b不是民主政治确立后的;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公民大会1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雅典的民主政体a体现了人民主权
16、、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柏拉图把当时的民主政体看作是“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说明其对民主政体的不满,其原因在于“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结合所学可知不同素养的人直接参政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9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a
17、为资本主义发展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c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d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16世纪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这体现了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立法产生的影响。故选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影响20. 右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曾经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其中正确的是 伯利克里时期开始改革 由国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命运 易导致民主的滥用或误用 被流
18、放者财产不受侵犯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最佳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的改革内容,故排除含有的选项abd,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21.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
19、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制度的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因此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公民22.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则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b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伯里克利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
20、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陶片放逐法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前510年创立。雅典公民可以通过投票,强制将某个人放逐,目的在于驱逐可能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所以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并不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b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23.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21、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后来法律均借鉴和发展了前期法律的一些特征,所以a项说法错误;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同时罗马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b c两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法律观念2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
22、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雅典的公职人员受到监督,从而保证了直接民主的实现,d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b项与史实不符; 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特点2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
23、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完善雅典的民主制。故选c。a项错误,雅典妇女无民主权利;b项说的是罗马法;d项说法错误,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没有民主权力。考点:古代希腊的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方向二、非选择题(26题15分、27题10分、28题15分、29题10分,共50分)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
24、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5分)(3)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5分)(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2分)【答案】(1)秦朝、元朝、三省六部制(3分)(2) 秦始皇-嬴政、郡县制
25、、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5分)(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中国的宰相制度废除,加强了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分)(4)专制的加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创新,遏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得中国落后于西方(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考查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史实。注意分析中央机构的组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观察材料一图示,图示一是秦的三公九卿,图示二是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三是元朝的一省两院制,据此依次进行作答即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专制主
26、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和军机处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27、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1)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2分)(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4分) 【答案】(1)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2分)(2)有利于选拔人才,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
28、目决策(4分)(3)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儿童、外邦人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创新:集体管理的新模式(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为了保证雅典的公民权力,设立了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另外设立五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的职能。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特点、局限性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
29、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材料四 随
30、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2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2分)及影响。(5分)【答案】(1)方式:世袭。(2分)(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6分)(3)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2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