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c和谐中庸 d. 三纲五常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 b c d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

2、家思想()a 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b. 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c 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d 提供了兼爱思想4.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 春秋 b 孟子c 荀子 d 离骚5.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籯(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 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 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 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 重农抑商思想严重6.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3、为妻纲”7.“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 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 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c 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 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9.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a 朱熹

4、 b 孟子c 董仲舒 d 孔子10.下图是某道观中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的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置于同等地位一同祭祀主要是由于朱熹()a 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 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主张11.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12.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

5、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13.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a 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 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 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 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1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

6、常礼教的思想d追求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15.下图人物在五四时期被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16.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该思想家是()a王夫之 b顾炎武c朱熹 d黄宗羲17.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

7、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 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 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 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d 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话主要表明顾炎武的观点是()a 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 鞭挞理学,否认孔孟学说c 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空

8、谈,主张经世致用19.“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 创制简仪 b 发明了浑象仪c 进行子午线长度测量 d 颁布太初历20.鲁迅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21.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

9、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这表明当时()a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 b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c文明交流具有对等特点 d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22.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楷书 b隶书c. 小篆 d草书23.顾恺之在为裴楷画像时,颊上添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时,注重环境刻画,云“此子宜置岩壑中”。这体现了顾恺之的绘画特点是()a 以形为重 b 以形写神c 环境烘托 d 神似形不似24.宋代以后,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 b市民c皇族 d农民25.境界

10、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6题22分,27题28分,共50分) 2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

11、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4分)(2)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9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9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

12、题。(28分)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两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中华读书网材料三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

13、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9分)(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4分)(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9分)(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2019平遥二中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 dbbdb 610 bcdab1115 dcccb 1620 dcdad2125 dcbb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6题22分,27题28分,共50分) 26.【答案】(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4分)(2)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火药应用于军事,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9分)(3)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