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_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ppt_第1页
2第一章_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ppt_第2页
2第一章_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ppt_第3页
2第一章_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ppt_第4页
2第一章_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曹氏三祖(曹操、曹丕、曹叡)时代的文学创作,大致包括汉献帝和魏文帝、明帝时期的文学。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建安文学”实应包括此二体在内。,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

2、,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 (一)生平、思想: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

3、雄”。可参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举贤勿拘品行令。 但另一方面,曹操亦不愿以汉相之尊,承担篡逆的罪名。为制约诸侯,协调本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曹操更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在进取天下的同时,曹操目睹汉室的倾颓、生民的不幸、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促,又常怀感慨与惆怅。因此,王霸并用、思接庄玄,也构成曹操思想矛盾的一个方面。,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其据有二:光和年间因家人被诛杀,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其今存著述,引用诗经论语尚书楚辞等典籍的情况并不稀见,仅诗经即不下数十处。 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

4、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王沈魏书云其“文武并施,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还曾收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进行了整理。 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延揽天下文士于其幕下。,(二)曹操的诗 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包括作者存疑的3首。全部是乐府诗。乐府诗进入到文人乐府诗的阶段,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 A纪事: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锺惺古诗归卷七)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 苦寒行写东征高干之役,既自比周公东征,志在必胜,又极写其苦寒之状与内心的进退

5、犹豫,并不故作豪语惊人。,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羣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鶏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B述志: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对酒、度关山、短歌行等。如对酒,描绘了他理想中太平盛世的图景。 C 游仙:曹操又有游仙诗秋胡行、精列、气出唱。 D咏史:善哉行、短歌行(之二)等,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

6、韵沉雄。” 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三)曹操的文 1、文章雅化、骈化过程中的异响。鲁迅 :“改造文章的祖师”。 让县自明本志令: “设使国家无有

7、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造作之笔。虽是实情,然非他人所敢言。 祭故太尉桥玄文举贤勿拘品行令遗令 2、清峻、通脱的风格,(四)曹操诗文的地位与贡献,1、汉魏之际,承上启下。 2、乐府文学的新阶段文人乐府诗阶段。 3、开创“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二、曹丕 (一)曹丕的诗文 1、曹丕诗的题材内容:曹丕诗现存约40首,分三类:抒情言志、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抒情言志诗,如黎阳作、陌上桑写征伐之事,既有克敌制胜的豪情,也有征人行军之苦。 宴游诗,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描摹细致,文词富丽,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

8、立言的拟作体。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言离别之苦,凄婉动人。 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曹丕诗的风格 (清)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便娟,轻盈美丽的样子;婉约,

9、柔美的样子) 曹丕新变的2个方面: 从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到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人艺术化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3、曹丕的文与赋 辞赋现存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植。可分两类:述军国大事;记个人情怀。 文章的成就不在诗赋之下,代表作典论、与吴质书、答繁钦书等。 典论自叙叙写生平,通脱而生动。 与吴质书叙朋友间生死离合之情,兼有随感式的文学评论,是过去的书信所没有的; 答繁钦书描写美人舞乐,辞极绮丽,近于辞赋,别具一格。,典论论文(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

10、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

11、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

12、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4、曹丕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首创七言歌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诗韵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典论论文: 中国古代最早的 文学批评著作,第二节曹植,一、曹植的生平与个性 1、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曾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建安文人中,作品留存最多,影响最大。后人评价最高。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有“绣虎”雅号。一度受到曹操的信任,几被立为太子。最后失败。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

13、宠日衰,曹丕即位,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动辄获咎,如同囚徒。黄初之世,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处境有所改变,一度焕发希望,上表求自试,终不为所用,太和六年抑郁而终。 思想方面,前期以儒为主,后期多老庄。,2、文学观念之异同 曹植与杨德祖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已将采史官之实录,辨世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日定乎!”,二人对文学地位的看法,似异实同。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

14、章与药及酒的关系:“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很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的了。”,二、曹植的诗文创作 今存诗歌约90首。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任魏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创作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

15、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游宴、唱和之作; 公宴、 名都篇(也有不同意见,如郭预衡认为是后期对青年时代的追忆) (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二)后期创作 1、诗歌创作:猜忌与迫害日益加剧,后期的诗歌形成悲愤哀怨的基调。主要表达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四类: (1)抒写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三良诗 远游篇 朔风歌 野田黄雀行,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16、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赠白马王彪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作品选p8),(2)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 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

17、,长逝入君杯。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刘履评此诗曰:“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选诗补注卷二),(3)述志诗。曹植用世之心,在黄初以后屡屡诉诸诗赋。杂诗(仆夫早严驾) (4)游仙诗。远游篇五游咏升天行仙人篇苦思行 诗中所描绘的 神仙境界,皆明 净、高洁,实际 上是诗人理想世 界的象征,是其 忧生之心、忧患 之词。,2、辞赋创作 代表作洛神赋,作于黄初三年。 “感甄”之作(尤袤李注文选刻本) “托词宓妃,以寄文帝”(何焯义门读书记) 按其序云:“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赋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

18、光”,后说为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n)濑之玄芝。 (洛神赋节选),三、

19、曹植的文学成就 1、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才华茂”,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把五言诗的艺术提高到更高的地步。 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2、曹植兼擅各体,尤长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曹植五言诗对后世诗坛影响很大,胡应鳞:子建“鰕(鱼旦)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羣制之宗。诸子皆六朝巨擘,无能出其范围。”(诗薮内

20、编卷二) 3、建安时期的辞赋大家。在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四、后人给曹植的评价 钟嵘诗品说:“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引) 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曹植诗受到后人 推崇的原因: 一是由于文采富艶; 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命运相似的认同感 ) “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第三节 王粲、刘桢及蔡琰,

21、一、建安七子概说 “七子”之称,出典论论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孔融年辈较长,建安十三年(208)被杀,只有六人参加邺下文学活动】 王粲、刘桢成就最突出,钟嵘诗品列上品。,二、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 1、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存诗首。 王粲之诗,四、五言诗兼善,其依荆州刘表时所作四言赠蔡子笃、五言七哀诗三首等,体兼诗骚,颇得十九首韵致,是建安诗人的上乘之作。七哀诗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

22、,不忍听此言。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附曹操后,尝随军出征,作从军行五首,既写书生抱负,也抒发乱世悲慨,兼有对曹操的颂美之词。全诗气象壮阔,格调苍劲,为杜甫的前后出塞开辟了先路。 侍从文人地位,后期有应酬之作:公宴 王粲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壮志未酬的心境,在建安抒情小赋中,与曹植洛神赋并为双美。,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谢灵运说他:“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上)为他的主要特点,“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诗概)。 王粲的诗歌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苍凉悲

23、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 他的诗对后世也颇有影响,钟嵘诗品说潘岳、张协、张华、刘琨、卢谌等著名诗人皆源出于他,连魏文帝曹丕也“颇有仲宣之体”。,2、刘桢 刘桢,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刘桢当时甚有诗名。 钟嵘: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上) 钟嵘诗品说:“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刘桢的诗纯以气势取胜,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 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 游乐诗包括公宴诗、 斗鸡诗、射鸢诗等。,3、其他文士

24、:陈琳、阮瑀、徐干、应瑒。 陈琳和阮瑀以章表书记见称于时,但诗歌创作亦较突出。 曹丕典论论文:“(陈)琳、(阮)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又与吴质书:“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假托秦代筑长城之事,描写繁重的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颇具现实意义。,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

25、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描写一孤儿遭受后母虐待的情状,从侧面反映出汉末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资!”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徐干诗今存4首,都是五言诗。 室思诗为拟思妇词,共分六章,描写思妇忧愁苦闷的

26、心绪,文辞凄厉深婉,感情哀怨缠绵,堪称佳作。“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二句,为后人推重。 情诗。 答刘桢诗。 (右图:乐城徐干墓),三、蔡琰 1、身世生平 汉代末年著名学者、诗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一双儿女。后来汉朝与南匈奴矛盾缓和,曹操遣使用金璧赎回,重嫁陈留董祀,整理父亲遗文。,蔡琰,诗存三首,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五言悲愤诗较可信。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长108句,540字。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表现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是建

27、安时期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共分三段,第一段写董卓作乱,自己被俘,以及俘虏们所受的虐待。以叙事为主,夹以抒情。第二段写胡地生活及被赎归时与儿子分别时的苦况,第三段写回乡后的生活,这两段是以抒情为主,夹以叙事。其中第二段写得最为沉痛:,五言悲愤诗(节选)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

28、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 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特点。 “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习用;“悲风”意象,在建安诗歌中也常出现。,2人生苦短的哀叹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刘桢诗)

29、;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 “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 “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阮瑀诗)。,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曹植的赠徐干: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曹操龟虽寿。,3强烈的个性表现 (1)诗歌创作的独特风貌 曹操:古直悲凉,气韵沉雄; 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 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王粲和刘桢:“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

30、骇”(刘勰文心雕龙体性)。,(2)诗体运用上,别具匠心: 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 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3)诗歌语言方面: 曹操、阮瑀、陈琳诸人较为朴质; 曹丕、王粲等人较为秀美; 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 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4浓郁的悲剧色彩 或述酣宴,或伤羁戍, 志不出于慆荡,辞不 离于哀思(刘勰文心雕龙乐府) 曹操诗“悲凉”(钟嵘诗品) 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平原侯植诗序) 王粲诗“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 刘桢诗“感慨深至”(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文人

31、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 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慷慨悲壮词旨渊永、寄托遥深。,2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阮瑀子。“竹贤七贤”之一,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后为东平相、步兵校尉。 他生当魏晋易代之际, 对司马氏采取逃避态度, 但心中异常苦闷, 作咏怀诗以寄其意。,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左思咏史,陶渊明杂诗、饮酒,庾信拟咏怀,陈子昂、张九龄感遇,李白古风等),咏怀诗的内容: 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 或者以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喻世事的反复; 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 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3苦闷与旷达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惊世骇俗; 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