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染的预防与控制,INFECTION CONTROL,学习目标,1熟悉医院感染的形成和类型。 2掌握以下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清洁、消毒、灭菌 3熟悉煮沸、压力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灭菌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熟悉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评价方法。 4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5熟悉乙醇、碘酊、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新洁尔灭等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用法、注意事项。,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一、医院内感染的概

2、念及分类 (一)概念 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如患者、探视者、 医院职工等。 发生时间:感染的获得在医院内。,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感染源 (Source),传播途径 (Mode of Transmission),易感宿主 (Susceptible Host),感 染 源,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1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2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飞沫(droplet)、飞沫核(dro

3、plet nuclei ) 菌尘(dust particles),3注射、输血传播(Injection or blood transfusion),传播途径,4饮水、食物传播(Water and food,Vehicle) 5生物媒介传播(Biologic vectors),Chain of infection,Infectious agent Bacteria,Fungi Virus,Parasites,Source Human beings,Animals Inanimate objects,Portal of exit Sputum,emesis Stool,Blood,Mode of

4、transmission Contact,Vehicle, Airborne,Vectorborne,Susceptible host Immunosuppressed Elderly,Surgery,Potal of entry Mucous membranes GI tract,Res tract,医院内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3、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建立三级监管体制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Risk Factors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Development,Envi

5、ronment. Therapeutic Regimen. Drugs,Equipment,Inadequate dressing techniques Client Resistance. Break in skin or mucous membranes,stress, fatigue,poor nutrition,chronic illness,Nosocomial Infections,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cost 4.5 billion(十亿)annually and are the eleve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6、 in US.The urinary tact is the most common site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34%).Additional sites are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s(17%),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13%),bloodstream(14%).,第二节 清洁 消毒 灭菌,一、概念 清洁 (cleaning)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Cleaning refers to the physical removal of visible dirt and deb

7、ris(碎片) by washing, dusting,or mopping surfaces that are contaminated.,二、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热力,光照,电离辐射,过滤,浸泡法,擦拭法,喷雾法,熏蒸法,煮沸,干烤,微波,燃烧,低温蒸汽,压力蒸汽,二、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热力,光照,电离辐射,过滤,浸泡法,擦拭法,喷雾法,熏蒸法,煮沸,干烤,微波,燃烧,低温蒸汽,压力蒸汽,热力消毒灭菌法(heat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

8、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分干热法和湿热法。湿热法传热快,穿透力强。,燃烧灭菌法(burning sterilization),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 某些金属器械(锐利刀剪禁用)或搪瓷类物品急用时。,燃烧灭菌法(burning sterilization),注意: 1、须远离氧气、乙醇等易燃、易爆物品。 2、在燃烧时不能添加乙醇等燃料。,干烤灭菌法(dryheat sterilization),利用特制烤箱进行灭菌,灭菌效果可靠。 适用于耐高温物品,如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的灭菌。,煮沸消毒法(boiling disinfection),

9、一般在水温达100之后,再煮510分钟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和橡胶类等。,在沸水中加入1-2的碳酸钠可提高沸点达105,减少对金属的腐蚀性。,煮沸消毒法,注意事项: 1、煮沸消毒前,应将物品刷洗干净,空腔导管需先在腔内灌水。 2、玻璃器皿冷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待水沸后放入。 3、有轴节的器械或带盖的容器应将轴节或盖打开再放入 水中。 4、消毒所需时间应从水沸后算起,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压力蒸汽灭菌法(autoclave sterilization),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湿热在一定的压力

10、下杀灭一切病原繁殖体、芽孢和病毒的方法。 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压力蒸汽灭菌法(autoclave sterilization),分类 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102.97137.30kPa 205.8kPa 温度121126 132 时间1530min 510min,压力蒸汽灭菌法(autoclave sterilization),注意事项 1、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体积不超过30cm30cm25cm。 2、盛装物品的容器有孔,必要时将容器盖打开以利于蒸汽进入。 3、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 4、被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 5、随

11、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压力蒸汽灭菌法(autoclave sterilization),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留点温度计 化学监测法:指示胶带 生物检测法: 用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 最可靠。,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弱。对芽孢敏感性差。,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1)日光曝晒法 直射日光下曝晒6小时,定时翻动。,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ultraviolet radiation disinfection) 消毒灭菌杀菌最强波段是250-270nm。 方法: 空气消毒 距离2m,时间 30-60分钟 物品消毒

12、 距离 25-60cm,时间20-30分钟,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注意事项 1、经常保持灯管清洁。 2、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 3、消毒时间从灯亮后57分钟计时。消毒物品时应定时翻动物品。 4、应定时检测,以保证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W/cm2 或记录使用时间,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h,需更换灯管。,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1、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臭氧。 2、消毒后20-30分钟可进入现场。,化学消毒灭菌法,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灭菌剂应具备的条件。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根

13、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物品需全部浸入液面以下。 5)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immersion) 是将物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一定的时间内达 到消毒灭菌作用。,擦拭法(rubbing):是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达到消毒作用。,喷雾法(nebulization):是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

14、剂,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熏蒸法(fumigation):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在标准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消毒剂的效力分类,Needlesticks,Accidental needlesticks account for nearly one third of all healthcare accidents and billions of dollars for liability and treatment costs.Approximately 800,000 needlestick injuries occru annuallly to US h

15、ealthcare workers.,NEVER RECAP NEEDLESUse your needle disposal Container,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 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洗手技术,有效的洗手可清除99%以上的各种暂时性细菌。 目的 清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步骤: 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 Wet hands and apply soap.,洗手方法: 手掌对手掌 Rub palms. 手背对手掌 Rub back of hands,两手指缝相对互擦 Int

16、erlace fingers 双手并扣互擦指背,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 Rub thumbs 指尖对手掌擦洗 Rub fingernail Lather soap using friction,流水冲净 Rinse hands and wrists thoroughly 内科无菌洗手法 冲水时双手须低于肘部 Rinse hands with hands held lower than forearms 外科无菌洗手法 保持双手高于肘部,手的消毒,涂擦消毒法 用消毒剂依次涂擦双手 Rub hands with antiseptic 浸泡消毒法 双手完全浸入消毒液的液面以下,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操作

17、环境应清洁、宽敞。 无菌操作前,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 无菌物品 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无菌区 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 非无菌区 未经灭菌或被污染的区域称非无菌区,无菌操作 应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无菌物品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无菌持物钳,常用的持物钳有镊子、卵圆钳、三叉钳三种。,存放无菌持物钳的方法 浸泡 干燥保存,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夹取端向下 就地使用,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容器有无菌盒、罐、盘及贮槽等 无菌容器存放时容器上应有醒目标签,注明容器内的物品。,打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上 持持物钳

18、取物时,注意持物钳及物品不能触及容器边缘,无菌容器关闭时,盖子应由侧面覆盖整个容器口。 手持无菌容器时,托住容器底部,无菌包使用法,无菌物品应使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纯棉包布包扎。,盖上最后一角包布后用系带以“”字形扎妥 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即为无菌包,无菌包外应附上包的名称及灭菌日期。,无菌包打开前应先检查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颜色是否改变。,将无菌包平搁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面上。 Place the pack on a clean and dry surface.Check the expiration date,Inspect the pack for signs of contamination such as tears,soiling,moisture,or stains.,解开系带 再用手指捏住包布角外面,依次揭开包布 Grasp the top flap of the towel at the edges and lift it open.,无菌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应按原折痕依次包盖,包布带横向绕捆固定。随即注明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